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儿童进补中药药审慎 以免进补过量

时间: 2023-01-09 23:49:13

儿童进补中药药审慎 以免进补过量

对于儿童的食物和药物进补都要慎重,一般健康的孩子最好不要用滋补药物为其进补,如果进补过量,常常会出现以下副作用。

导致孩子成为“小胖墩”进补不当或过量,很容易让孩子出现体重超标、体态变型等身体变化,导致孩子行动迟缓,动作不灵活,而且容易出现骨折及扭伤等情况,严重者会产生一系列肥胖症。盲目进补,易致儿童性早熟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现象日渐突出,这些性早熟患儿以外源性性早熟为主,而外源性最主要的生理性因素就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盲目进补,过量摄入激素造成的。家长务必记住,人参、蜂皇浆、白凤丸、鹿茸、阿胶、冬虫夏虫等补品,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才能让孩子使用。出现消化道症状小孩脾胃薄弱,在服用熟地、龟板、鳖甲、首乌后,常可致上腹胀闷、苔腻、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另外,如果擅自乱补,尤其是药性偏温热的补药,常可出现鼻衄、齿龈出血、口渴等病状。那么哪些儿童需要进补呢?下面三类儿童要根据个体体质状况进行药补。第一类是先天不足、身体发育缓慢的孩子;第二类是平时一贯体弱多病,容易发生感冒、咳嗽、得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炎的孩子,对这些孩子进补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发病,还能增加抵抗力,但是在进补之前必须先服“开路药”,并且治好疾病,只有等到没有疾病,并且能够正常饮食,才可以进补;第三类是脾胃虚弱、消化道功能差、食欲不振、容易腹泻的孩子,这类小孩可以先向医生说明情况,知道了孩子的体质后才进补。

本文解释权归中药大全18LADYS.COM所有,本文地址:https://www.daquan.com/mulu1/post/53.html

儿童进补需遵循三大原则

儿童进补需遵循三大原则

儿童在成长时期所摄取到的营物质,对以后的成长关键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家长也会给孩子进一些有营养的东西。但切不能补太多,那么儿童进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给大家说一说儿童进补需要遵循的原则!

中老年人冬令进补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眼下不仅中老年人讲究键康,要吃要补,青少年、儿童也不甘落后,许多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买不同类型的补品,又是补钙、又是补脑、又是补眼,生怕孩子缺这少那,影响生长发育。可是花了很多的钱,费了很多的力,却未能达到预想效果。对此,中医儿科专家为家长指出儿童冬令进补需要遵循“无病不用药、有病不乱用药、无病不乱补”的三条原则。

儿童进补应该遵循什么

对于孩子来讲,因为孩子是纯阳体,所以,发育是相当快的,而且生长的机理也是相当旺盛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孩子来讲,脏腑是相当干净的,而且对于一些药物来讲,进入到孩子的体内后,就会有一个随拨随应的过程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其对于孩子来讲,补药进入后,就会有一个大效的过程。

对于孩子来讲,这个时候,要避免大补,也就是说,你如果是用一些大补或者是急补的东西,来给孩子补身体的话,只会让孩子的身体承受不了,或者是有流鼻血的现象的。这个时候,最好是用平补或者是轻补,以及调理性的补充,这样,才会更好地达到好的效果的。记得,一般,就是用一些小剂量的药物,或者是不能频繁地让孩子吃这些药物,而且这些药也要温和,不要过冷,或者是过热,否则也会导致孩子的身体承受不了的。一般,就是选择用太子参,糖参,或者是淮山,以及西洋参来给孩子补身体比较好的。如果是孩子养阴的话,则用到枸杞,以及玉竹或者是百合。

还有,就是孩子在的身体如果虚弱的话,则需要更好地调理他的脾胃的。这个就是保护孩子的胃,就相当于是保护了孩子的健康的。在这个时候,要给孩子做好胃的调理工作,就是从饮食上进行的。一般,如果孩子的精气不足,或者是机体发育不快的话,也是因为身体的吸收能力不好造成的。所以,针对这个,就需要你从饮食上来打理,一般,给孩子吃那些他喜欢的,或者是易于消化的食物就可以的。

对于婴幼儿来讲,这个时候,是不能进补的。还有,就是孩子如果有一些慢性的`疾病或者是急性的疾病的话,也不能给孩子进行进补的,否则也不利于病情的康复的。孩子的一些日常用到的东西,也不能用进补物代替。

冬季儿童进补的食谱

一莲子百合羹

可补益脾胃、润肺,宁心安神。适合于小儿日常食用。

DIY:用莲子15克、干百合15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将莲子去芯,与百合同放在沙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至莲子肉烂,再加入鸡蛋、白糖。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二、南杏润肺汤

可补益肺气、润肺、化痰止咳。适合于天气干燥时或肺气弱、易咳嗽的小儿平时饮用,也可用于肺炎恢复期调补身体。

DIY:用南杏12克、北杏9克、蜜枣4枚、猪肺200克。南杏、北杏去皮,猪肺洗净切成小块,用少许食油在铁锅中炒透,加适量开水,与蜜枣同放在沙锅内、煲1-2小时,即可食用。

儿童不吃早餐的危害

1、经过一夜睡眠,肠道内食物早已消化完了,如果不及时进早餐,大脑处于饥饿状态。以这样的状态去上课,会精神不振,学习能力下降。

研究表明,不吃早饭的孩子上第二节课的时候就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有小动作等现象,他们往往是由于饥饿,血糖降低,脑功能降低,学习效率下降,被误认为是多动症。

2、长期不吃早餐易使人发胖。早饭与午饭相隔时间过长,大脑不断受到饥饿信号的刺激,使人产生空腹感。这样,中午吃进的食物特别容易被肠胃吸收,更容易形成皮下脂肪。而且,由于吃得过多,食物消化后多余的糖分大量进入血液,容易形成脂肪。

3、空腹的时候,人体内胆囊中的胆固醇饱和度比较高,容易形成胆结石。长期下去,人体内的平衡系统遭到破坏,容易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

儿童适合吃哪些中药材?

儿童服用中药的禁忌:
1、不宜乱用滋补药品
中药里有不少能对身体起到滋补作用的药材,例如枸杞、人参、灵芝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滋补品,不少家长会用这些药材做成食疗给小朋友吃,其实儿童是不宜过量食用这些滋补药材的,因为儿童体内的阴阳较为平衡,大多数小孩都属于平和体质,一旦乱用滋补品就容易伤及脏腑。
2、不用药性猛烈药材
太寒、太热、太苦、太辛中药是不宜让小孩服用的,这是因为小朋友的内脏系统并没有发育完全,五脏六腑都比较娇嫩,如果使用了这些药性猛烈的中药材就容易对身体内部器官造成伤害。药性猛烈的常见药材有薄荷、黄连、茯苓、麝香等。
3、警惕药材里的有毒物质
近些年,有关中药伤肝的新闻并不少,大多数中药材里都含有生物碱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某种程度上对肝脏是会造成伤害的,大人服用了这些含有伤肝物质的药材后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更何况是小朋友呢?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警惕给小孩服用的中药里是否含有有毒物质。
如何让宝宝乖乖喝中药:
1、姜可止吐
如果剂量不大、加糖等方法还不能让宝宝喝下中药的话,生姜可来帮忙。妈妈们可在宝宝喝药前5分钟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儿舌面,因为生姜具有止呕的作用。另外,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药。
2、意煎药量
药只要喝够量就行了,多喝对病情也没多大帮助。一般来讲,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服用的中药最好不要超过20毫升,并且服用时不计次数,以频服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匀地把药喝完即可;1~3岁的宝宝可煎至约40毫升,分3次服用;3~6岁的"小家伙儿"们相对就听话一点了,可将中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
3、糖分热证寒证
给宝宝喂药常常让许多年轻妈妈手忙脚乱,有位妈妈说"每次给宝宝喂中药时都吐出来了,还哇哇哭半天,让我心疼得都跟着掉泪,如果中药是甜的就好了".其实,中药加糖也是有窍门的,有小便黄、面赤、身热、便秘等症状的患儿多为热证,药物中最好不加糖。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