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之一,也是农历二月二,在这个时候,人们会有些讲究,但有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那么龙抬头有什么讲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剃龙头
在二月二这一天,有一个讲究和习俗,基本上全国通用,那就是“剃龙头”。在这一天,不管是老人还是青壮年或者是小孩,都会选择去理发(即剃龙头)。这意味着能够让自己焕然一新,当然也预示着可以求得一年的好运。在以前,二月二理发店或许是最为繁忙的一天,甚至有的人提前半个月就预约好了理发。
2、吃春饼
春饼,也被称之为“薄饼”,指的是烙的一种薄薄的饼。春饼在习俗上,往往是在立春那一天吃,被称之为“咬春”。不过在北京,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全家人也要吃春饼,这一天所有的食品都要和龙有关,比如面条称为龙须面,水饺称为龙耳。而吃春饼,则被称为是“吃龙鳞”。
<>
关于龙抬头有什么讲究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1 1、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
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2、理发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
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
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似乎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彩头,一年都顺风顺水呢
3、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
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
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
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4、引龙
在山西,最重要的习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
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
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然后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实际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5、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
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
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
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
“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6、不能做针线活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2 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
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
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龙抬头其实是,四象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中的苍龙七宿,从地平线渐渐升起,龙的头是角宿
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
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因为使用农历,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在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
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并且,龙抬头也预示著阳气自地底而出,所以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所以对应节气惊蛰
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风俗3 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所以整个正月里,理发店门可罗雀,生意很少
而一到二月二这天,来理发的人就络绎不绝
对这一天来理发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理发本身,而是讨个吉利:大家都来剃龙头
旧时民间还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还有的地方,女孩也在此日穿耳洞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可见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理发,一是延习这一习俗,另外也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龙抬头剪头发的时辰
1、早上7:00-9:00剪头发:龙子登机,登上皇位;
2、上午10:00-12:00剪头发:金榜题名,英才卓绝;
3、中午13:00-14:00剪头发:如日中天,大事天成;
4、下午15:00-16:00剪头发: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龙抬头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不少人都会在这一天理发、舞龙、祭奠神龙
但也人困惑,龙抬头有哪些讲究?关于,龙抬头有哪些讲究?龙抬头需要注意的禁忌
我来为您一一解答
龙抬头有哪些讲究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
在古代神格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庄稼的丰歉,因此,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初二日这天要在龙神庙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唱大戏以娱神
民间有许多禁忌避讳“龙抬头”,诸如此日家中忌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
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
龙抬头需要注意的禁忌 1、头部:戴帽子保暖
头作为人体"诸阳之汇",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
当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因此,建议在外出的时候最好是戴上帽子
这个季节洗头,要用比平时热一点的水清洗,尽量不要洗太久,要在水温仍热的情况下洗完
在天冷的季节,早晨起床就洗头是不可取的,因为头发没有干,头部的毛孔开放着,很容易受到风寒
2、腹部:忌穿露脐装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肚脐是万万不能在天气转凉时受寒的
因为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所以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
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若长期受凉,泌尿系统疾病也容易找上门来
因此,在深秋季节,不要为了追求性感而冒风险,穿露脐装
这可是要用自己的身体健康做代价的,日后可是麻烦很大的
3、后背:晒后背输送精气
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
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
肩背部是我们身体采集自然界阳气的主要部位,主管、运输人体阳气最重要的七条经脉都在肩背部汇合,经常晒后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
特别是大椎穴(低头时,后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就是),可以穿比较薄的衣服来晒太阳,身体会把吸收到的阳气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全身
4、膝关节:老寒腿让你痛不欲生
老年人患老寒腿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但这种病并非与年轻人无关
尤其一些年轻女性,深秋时节依然短裙飘飘,虽美丽却"冻"人
据报道,去年12月初,上海阴雨低温,很多年轻女孩子在医院的骨科门诊排起了长队
她们共同的症状是:腿部酸麻胀痛而且还有沉重感,大夫说这就是老寒腿的前兆
所以在此提醒那些爱美却忽视了健康的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暖和适当的锻炼,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美丽,让老寒腿钻了空子
5、腰部:保护卵巢"一把手"
腰是人的"一把手"
中医认为,腰乃肾之府,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是人体重要的健康敏感区
老年人中比较高发的寒湿性腰痛,主要就是因腰部受风寒侵袭引起,在阴雨天会加重
而对女性而言,由于处于带脉区,腰部受寒引起的气滞血瘀,会影响卵巢等生殖系统的机能,因此更需要注重腰部保暖
6、脚:不穿袜子使不得
脚部向来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如果脚部受凉了,就会全身寒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疾病就可能乘虚而入
因此,在春季乍暖还寒之时,还应该穿一些保暖的布鞋
女性朋友们更应该穿得稍微厚一点、宽松、舒适、吸汗的鞋袜
尤其是早晨晚上在小区散步时,不可以像平时那样穿一双舒适的拖鞋了事
如果在室外淋了雨,务必在回家之后用热水泡泡脚
总之,要避免脚部受寒
各地龙抬头的风俗习惯 我国的民俗有很大一部分是食俗,二月二也不例外
二月二这天老百姓吃的东西都要加一个龙字,比如面条是龙须,饺子是龙耳,炸糕是龙胆,除了这些“龙身上的吃食”,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个好彩头,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财等等
“龙耳”: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
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龙胆”: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
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
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
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油炸糕则比较讲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三个特点,其花样品种分豆馅、糖馅、菜馅三种
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加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馅有绿豆芽、山药、胡萝卜馅;有地皮菜、豆腐干、山药馅;有山药、苦菜、韭菜馅
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进来都是里香外脆,脍炙人口
“龙鳞”:春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
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
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鲜香爽口
“龙须”:面条
“龙须面”是我国北方传统风味筵席面点品种之一,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当日,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赞不绝口
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猪头肉:
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
北方人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煮猪头,是因为初一、十五都过完啦,“二月二”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
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23日过小年时杀猪宰羊,正月一过,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
爆米花: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黄豆的
芥菜饭:
温州流行吃芥菜饭,据说,这个习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访民情,到浙南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名饱读诗书的青年张某因家境贫困,无法进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读诗书
张某热情好客,请乾隆皇帝吃顿便饭
正当准备做饭时,张某发现米缸里的米不够吃,又没菜肴
张某临机一动,计上心来
叫其妻先准备开火,自己从后门出去到菜园里剥来一把碧绿幼嫩的芥菜,加点佐料,煮成一锅绿中夹白的芥菜饭
乾隆皇帝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且时至晌午,早已饥肠辘辘,一闻到这芳香扑鼻的芥菜饭,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赞不绝口,连问这绿里夹白的饭是怎么做的
张妻答道:“这叫芥菜饭,吃了不会生疥疮
”这天,刚巧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便从此传了下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