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时间: 2023-01-14 20:46:54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砂仁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有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理气安胎、温脾开胃、行气化滞等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脾胃气滞、湿阻中焦,表现为腹胀、腹痛、脾胃不和、食欲欠佳等症状,可以使用砂仁来化湿、行脾、开胃。砂仁还能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肠的蠕动。砂仁可以和瘦肉一起煲汤食用,也可以直接泡水喝。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

1、化湿行气

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辛散温通,善于化湿行气,是醒脾和胃的良药。湿浊内阻,中气不运,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常与苍术、厚朴、白豆蔻等配伍。如脾虚气滞者,配党参、白术等,如香砂六君子丸。

2、温中止泻

用于脾胃虚寒吐泻。能化湿行气而调中止呕,温脾止泻,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干姜、附子等药同用。

3、理气安胎

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妊娠中虚气滞而致呕吐、胎动不安者,可与白术、苏梗等配伍。

4、化骨哽

砂仁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5、温肾下气

砂仁辛散性温,香而能窜,和合五脏冲和之气,有下气归源之功,故可治疗奔豚,虚火上浮之疾病。

砂仁怎么吃

原来砂仁的功效和作用这么多,那么不妨再来多了解一些,来看看砂仁怎么吃。

砂仁的吃法1:砂仁煲汤

这是最方便简单的吃法,煲汤时放三四粒砂仁干果,与瘦肉一起蒸。起到健胃养胃的保健作用!

  砂仁的吃法2:砂仁茶

每天取一小袋放进开水里泡开来喝便行,这与平时的泡茶喝方法没多大差别。

砂仁的吃法3:砂仁蜜

弄盖可即食,早中晚各一汤匙(春砂仁3粒),保健每月四次。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吃法是什么?

砂仁的功效和作用: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可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

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

尤其对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胀胃痛有特效

平时经常食用则有养胃健脾,暖肺养肾的保健作用

食用方法:一般将干果用布包好,然后用锤子之类的东西把它们砸成碎末,然后就可以用来做调味料了

如果用在煲汤上一般不用砸成碎末,成颗放进去煲就可以

或者也可以去皮炒一下这个干果

常见砂仁膳食:砂仁焖排骨、砂仁鲫鱼汤、砂仁蒸鸡、砂仁粥、砂仁酒

阳春砂仁

阳春砂仁是著名的南药十大药材之一,坊间广泛称之为“春砂仁”“春砂”,其原产地是广东阳春,药名中的“春”字正是标明了这一经典药材的“籍贯”

据《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阳春砂仁饱满坚实,气味芬烈??其他砂仁则干缩扁薄,气味俱弱

春砂仁最经典的两大功效直指孕妇和小儿两大特殊人群,一是帮助早期孕妇安胎止吐,二是帮助小孩醒脾,因此也令人对其好感倍增

阳春砂仁不仅能入药,还能制作众多食疗药膳,可谓用途多多

春砂仁如今在阳春当地已经形成一种大型的产业,阳春人围绕春砂仁这一地道特产,想出了很多点子,比如推出“春砂酒”“春砂白酒”“春砂红酒”,开发“春砂蜜”“春砂蜜饯”和“砂仁茶”等地方特色产品,远销各地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明教授说,春砂仁本身确实是一种很好的中药,味辛性温,可化湿和中,安胎止呕,对于胎动不安、恶心呕吐有特别好的疗效

中医以春砂仁的果实入药,一般是将其捣碎使用

春砂仁的另一个功效是和胃醒脾,化湿消滞

脾胃困倦、胃肠功能弱可使用春砂仁醒脾,对胃炎、胃溃疡等患者有疗效,配合其他药物炖汤,还可以治疗小儿脾弱久泻脱肛

王明提醒,并不是所有的孕吐症状都适合用春砂仁

春砂仁也是辛温助火之物,血热所致的胎动不安、恶心呕吐就不宜使用春砂仁止吐,否则会加重不适症状,可用黄芩替代

在适用季节方面,春砂仁在岭南地区也是四季都可以用,因其主要功效在于化湿醒脾,对于夏天化湿醒脾尤为有效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  阳春砂仁:安胎止吐和胃醒脾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砂仁的功效

1、功效作用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2、食用方法:春砂仁焖排骨,温暖脾胃,补气养血

制作材料: 主料:猪排骨500克; 辅料:春砂仁(干)15克; 调料:大蒜(白皮)10克,盐6克,白砂糖3克,酱油15克,香油5克,淀粉(玉米)10克,花生油25克,料酒15克 春砂仁焖排骨的做法:(1) 将排骨斩成小块,用腌料(盐、糖、酱油、麻油、生粉、生油、酒)腌2个小时至入味;(2) 烧红油锅,爆香蒜头,放排骨一起爆炒;(3)等排骨炒到5分熟,加入春砂仁(干)15克,继续爆炒;(4)最后炒好排骨加适量水放入传统砂锅来焖煮15-20分钟,直至排骨,酥软,即可上碟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