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今年二十六岁了。是一个男性,他现在是在打拼事业的时候,所以压力也比较大,而且他是做工程类的资料员,所以有时候比较忙,特别是在工程比较赶的时候,资料也要跟上去,所以常常就要熬夜加班,他也经常就会失眠,长期之后,就很容易患口腔溃疡,现在更是发展成了慢性的口腔溃疡了,中医是怎么分症治疗慢性口腔溃疡呢?
1、中医治疗远离
(1)得了口腔溃疡以后别提有多难过了,吃饭也不能好好吃,甚至连喝口水都疼得不行。所以最好能提前预防一下。注意一下口腔的卫生,每天早晚一定要刷牙,否则口腔卫生不好的话就会造成溃疡或者病情加重。除了每天都要刷牙以外,还要用淡盐水含在嘴里漱口。这样可以杀灭和抑制细菌。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让口腔溃疡无处可以躲藏的方法。
(2)中医认为长口疮是因为心火太旺了,有些人想得特别多,情绪也很容易波动,所以心火就旺。这些朋友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转移注意力做一些别的事情。避免因为着急上火而引起口腔溃疡。
(3)口腔溃疡可能是假牙不合适。不合适的假牙在吃东西的时候很容易会碰到口腔内的黏膜,造成黏膜破损的情况,这样就会形成溃疡了。如果这时候不采取一些措施的话,这里的溃疡就会反复发作。
(4)还有的人得口腔溃疡是因为太挑食了,身体里缺B型的维生素。所以平时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比如番茄、糙米等等不要吃辣椒等辛辣的食物,也不要吃太硬的食物。烟酒也不要碰。
(5)注意事项:轻度的口腔溃疡其实一个月星期就会自己好了,如果感觉疼痛的话可以用一些西瓜霜喷剂等喷在溃疡的那里。或者把维生素B2的药片碾成粉来涂在患处。
2、中医治疗方法
(1)口腔溃疡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一般都是由于患者精神过于紧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上火,或者口腔局部受到一些创伤所导致的,口腔溃疡的溃疡表面是呈现圆形或者椭圆的,数目不相等,一般都是分布在一起的。
(2)如果只是轻微的口腔溃疡,那么只需要消炎和止痛,这样就可以促进患处愈合了,这样的方法可以采用服用一些含片,,如果是慢性的口腔溃疡,那么就容易反复发作,而且病程也比较长,可以采用中医法辩证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主要是先分清患者是由于哪种原因所导致的口腔溃疡,如果是因为上火的话,可以喝一些地芩竹叶饮,用生地和黄芩,淡竹叶一起水煮服用,如果患者经常感到烦躁的话,可以服用莲子甘草茶。
(4)注意事项:患者也可以用生地还有莲子心,甘草,一起加入适量的水,煮好以后把那些渣去掉,饮用就可以了,这些药物都有助于清热解毒,只要长期服药,就可以治疗慢性口腔溃疡。
问:我母亲口腔溃疡反复发作6年,感觉火辣疼痛,有何办法利用中医治疗口腔溃疡? 答:针对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的不同意见,西医的一般理论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也就是由于各种因素,使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反映,而引起组织的破坏而发病。其次是与遗传有关系,在临床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我们常常看到,父母一方或多方若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那么,他们的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另外,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常常还与一些疾病或症状有关,比如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结肠炎等,另外贫血,偏食,消化不良,腹泻,发热,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月经周期的改变等等。随着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活跃、交替、重叠就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也就造成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频繁发作。 中医学称为“口疮”、“口疡”,认为本病多由心脾积热、胃火上炎、阴虚火旺、脾虚湿盛引起。 临床西医治疗此病以补充维生素及消炎为主,中医治疗口腔溃疡以清胃火为主,但都疗效欠佳且大多数患者的口腔溃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复发作。根据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的中医理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因七情内伤,素体虚弱,外感六淫之邪,致使肝郁气滞,郁热化火,心火炽盛,胃火上攻,心肾不交,虚火上炎熏蒸于口而发病。要想治愈此病,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治疗,为彻底治愈复发性口腔溃疡这一顽固性疾病,并使患者在治愈后不再复发。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口腔溃疡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病症。如患者可伴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肝炎等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的病症,如发热、心慌、失眠、烦躁、精神紧张、乏力等;有的患者伴有食欲减退、口干、便溏、下颌淋巴结肿大,女性患者可在月经期加重。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为理论基础,中西药结合的治疗结合方案。来源:红斑狼疮网
(1)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口腔溃疡要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2)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温补脾肾,引火归源是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之一。
(3)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4)心肾阴虚型。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5)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 ~ 2 天,伴有外感症状。
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粟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 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疗口腔溃疡要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6)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多发,其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
口腔溃疡属于“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
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临床辨治体会如下:
一、心脾蕴热证
主要表现为舌尖、舌边、舌面,或齿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苦口臭,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证属心脾热盛,肌腐生疮。治宜清热泻火,生肌疗疮。方用自拟泻心疗疮汤:黄芩15g,黄连5g,大黄10g,赤白芍各15g,莲子心3g,生甘草5g,虎杖15g,炒栀子10g。
病案举例:何某某,男,32岁,2002年10月16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口疮反复发作3年,加重1个月,口剧痛不能进食。症见舌尖及上下口唇黏膜有芝麻大小如绿豆大溃疡3个,灼热剧痛,不敢进食,口苦口臭,大便3日未行,小便短赤灼热,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检查间舌尖部有0.1×0.5cm溃疡1个,四周红肿,中间基底凹陷,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上下唇内侧各有1个0.1×0.1cm大小溃疡。此因心火与脾胃热邪循经上炎所致,证属心脾积热,熏蒸生疮,治宜清热泻火,宁疮止痛。处方:大黄10g,黄芩15g,黄连5g,生石膏30g,炒山栀10g,防风10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5g,玄参20g,生地30g,虎杖20g,元胡15g。每日1剂。上药用清水煎2次,取400ml分4次温服。服药1剂后,大便已通,口疮疼痛减轻,能吃流食。服药7剂后复诊,口疮疼痛已不明显,口腔溃疡面积缩小,溃疡表面黄苔转为白苔。上方去黄芩、黄连、大黄,加黄芪、当归、白及,再服7剂而愈。
本例患者常值夜班,平时吸烟嗜酒,日积月累,郁积心火与脾胃之火,火热上炎,熏蒸口舌黏膜而热腐生疮。方用泻心汤、增液汤、泻黄散、赤芍甘草汤加减化裁,一方面用增液汤补液灭火,一方面用苦寒之剂泻火,釜底抽薪,心脾之火自然熄灭,口疮愈合。同时嘱咐患者值夜班时少抽烟、少喝酒,截断火热的来源,同时适当多喝水,多吃水果,保持二便通畅,使内热有排泄渠道,口疮愈合后减少复发。
二、虚火上炎证
主要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疼痛不堪,溃疡表面覆盖白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红,气短乏力,烦热颧红,口干不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略细数。证属肝肾不足,虚火上扰。治宜养阴生津,滋阴降火。方用自拟滋阴疗疮汤:生熟地各15g,北沙参15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20g,知母10g,黄柏10g,麦冬15g,当归10g,生黄芪15g。
病案举例:刘某某,男,50岁。2003年3月15日初诊。其患口腔溃疡2年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方不满意。来诊时可见齿龈和舌边各有1个溃疡,如绿豆大小,中间凹陷,覆盖白膜,四周隆起,色淡红,自觉口疮轻度疼痛,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自汗,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略数。证属阴津不足,虚火上炎。治宜滋养阴津,清降虚火。处方:生熟地各15g,山药10g,山萸肉10g,泽泻15g,丹皮15g,土茯苓20g,知母、黄柏各10g,当归10g,北沙参20g,麦冬15g,虎杖20g,生黄芪15g。服上方14剂,口疮愈合,症状基本消失,改用继续服用1个月,以巩固疗效。
患者口疮生在齿龈和舌边部位,齿为肾所主,舌边属肝胆区域,又因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为虚,故此为肝肾阴虚所致。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伤阴,阴津不足,虚火上扰,熏蒸口腔黏膜而生疮。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典型的阴虚火旺之象。方选合一贯煎化裁,一方面和一贯煎滋补肝肾之阴以治其本,另一方面用知母、黄柏、丹皮清虚热,降虚火,又加虎杖20g,清热通便,使火有去路,此为方中用药之妙。诸药合用,,效如桴鼓。口疮治愈后再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口疮多为火热之证,当分虚实。若患者是青年,口疮剧痛,犹如火灼,口苦口臭,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解毒止痛;若患者年老体弱,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 【辨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