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是人的免疫系统对某一特定食物产生不适应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会在人体上有症状表现。食物过敏是我们日常最常遇到的情况,有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食物过敏的,想要避免此情况发生,应先了解食物过敏症状以及引起过敏的食物有哪些?
食物过敏症状
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皮肤红肿、痒、起包块、打喷嚏,很容易分辨出是过敏反应;另外,肠胃不适、呕吐、腹泻、腹痛等也是食物过敏的常见症状;还有的会有嘴唇红肿、痒、喉咙不舒服、呼吸困难等情况发生,严重的甚至休克。
食物过敏一般在进食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生,据了解,90%的食物过敏症状大多在进食一小时内发生。不同体质的人过敏症状不一。
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经常食物过敏的人说明是易过敏体质,这类人想要避免食物过敏情况的发生,那么应找到过敏原,然后饮食避免即可。可以到医院做一个食物过敏原的筛查,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如下:
海鲜类:虾、蟹、贝类、藻类以及各种鱼类;
水果:水果虽好,但有些水果也是过敏原,比如榴莲、草莓、芒果、柳橙等;
坚果:核果类坚果(比如核桃)、腰果、杏仁、胡桃、花生等;
蔬菜:竹笋、马齿苋、韭菜、芦笋、香菇等;
食品添加物的食品:比如加油人工色素、抗氧化剂、防腐剂、香料等食物;
其它:酒精、茶、咖啡、可可、鸡蛋、牛奶、豌豆、花生等。
由宝宝肠胃道黏膜的保护功能不完全成熟,外来蛋白极易通过,同时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发生皮肤红斑、气喘等食物过敏症状
宝宝食物过敏症状
宝宝食物过敏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消化道、皮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过敏等方面,下面为大家做具体介绍
1、消化道过敏: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吐过多的唾液、黏液状腹泻、便秘、肠道出血、口咽部搔痒等
2、皮肤过敏:荨麻疹、风疹、湿疹、红斑、搔痒、皮肤干燥、皮肤鳞状、眼皮肿胀、嘴唇肿胀、舌头酸痛、裂开等
3、呼吸系统过敏: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眼泪汪汪、支气管炎、不断发生耳部感染、久咳不愈、胸部发出声响、气喘、咳嗽、眼睛搔痒红肿等
4、神经系统或脑部过敏:有时一些征兆比较细微,不容易被察觉,例如:暴躁、焦虑、夜晚醒来、啼哭、头痛、肌肉及关节酸痛、易怒、过于好动、体重增加缓慢等
哪些食物容易过敏
最容易造成过敏的食物有:奶制品、柑橘类水果、鱼和贝类、鸡蛋、坚果、花生、黄豆、豌豆、扁豆、小麦、虾、玉米、浆果类水果、番茄、巧克力、芥末、芝麻、猪肉、酵母以及人工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香料等
其中前5类最有可能引起食物过敏
最不容易造成过敏的食物有:苹果、梨子、胡萝卜、杏桃、芦笋、莴苣、菜花、南瓜、枣子、甘薯、大麦、燕麦、米饭、鸡肉、牛肉、羊肉、葵花子油、鲑鱼等
除此之外,食物中所含的过敏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交叉性
简单地说,就是对某种食物过敏的人对另一种食物也会过敏,这是因为这两种食物含有相同的致敏原,从而导致了不同的食物会发生相同的食物变态反应
比如,对牛奶过敏的人可能对羊奶也过敏,就是这个道理
会交互反应的食物包括:香料和芹菜;花生和黄豆;牛奶和羊奶;牛奶和肉类
如何预防宝宝食物过敏
对于宝宝食物过敏,妈妈们其实可以采取一些预防的措施
1、延长母乳哺育的时间,至少能到6个月
母乳中含有多种对过敏有制约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及多种抗体,对防止过敏很有好处
哺乳期间,妈妈避免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2、宝宝出生后第一年的饮食要以低过敏的食物为主,同时辅食添加不宜过早
每周逐步给宝宝增加一种新食物,从蔬菜、米饭、谷类食品、水果开始
3、有过敏体质的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可稍晚些,推迟到6~8个月时再添加,蛋和鱼在18个月大以后再添加
4、添加固体食物时,量要少,品种以单项为宜,观察无过敏反应时再多喂或加入新的辅食
切忌多种新食物同时添加,分辩不清过敏源
5、一旦发现哪些食物有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食用
对于会引起过敏的食物,尤其过敏反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的食物,一般建议每半年左右试着添加一次,量由少到多,看看病征是否减轻或消失
6、通过对食品进行深加工,去除、破坏或者减少食物中过敏原的含量
如何确定宝宝哪种食物过敏
宝宝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妈妈们首先要回想宝宝过去24小时吃过哪些东西,一一过滤、剔除
如果宝宝有食物过敏的征兆,您首先将宝宝吃的每样东西记录下来,最好连续3天
然后,从宝宝最常吃的食物中,选出最可疑的过敏食物,通常是前面讲的5种最容易引起过敏食物的其中一个
连续两周内不要让宝宝吃这种可疑过敏食物
如果没有观察到任何变化,再试试下一种可疑食物,直到你认为有可能引起过敏的每样食物都试过
您也可以将宝宝过敏的经历和医师讨论,再搭配客观的检验,如皮肤测试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的检查,找出会对宝宝造成过敏的食物
确定过敏原因后,则避免再继续给宝宝吃这些食物,以及与之有交叉过敏反应的食物,降低发生过敏的几率
抗过敏益生菌与食物过敏症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食物过敏症是机体对食物中的某些成份产生免疫反应而引发的疾病
某种食物引起身体不适的原因除了过敏反应外,还可能是对某些食物不耐受或者过分敏感
例如:乳糖不耐受:有些人体内缺乏能够分解消化乳糖的酶,所以一旦摄入乳糖,就会出现胀气、腹泻、恶心等症状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科学家们发现,益生菌有助于人体对乳糖的分解消化,这意味着虽然有些人不能耐受乳制品,但是只要体内有足够的益生菌,就可以放心食用奶制品了
食物过敏引起的疾病可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湿疹)等过敏反应
近几年过敏性疾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与空气污染和感染减少有关
治疗的方法多采用类固醇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发炎药物、气管扩张剂等,无法真正改变过敏免疫反应,只是治标的方法,有时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因此不能用于所有病人,特别是儿童、孕妇、哺乳期妈妈等敏感人群
食物过敏的症状与常规治疗 和其它过敏反应一样,食物过敏症也是免疫系统将原本无害的物质当成有害物质加以攻击并释放出组胺等炎性介质造成的
理论上,任何食物都可以触发过敏反应,但是实事上,高达90%的食物过敏症都由以下8类食物引起:乳制品、蛋类、小麦、大豆、花生、坚果、水果、鱼类以及贝类
目前,防治食物过敏症的方法十分简单:不要吃任何能够引起过敏的食物
虽然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却不简单,例如:谁会想到一个牛奶过敏症患者会对金枪鱼过敏呢? 如果食用了能导致过敏的食物,很快就会产生皮肤瘙痒、嘴唇、舌头和喉部水肿等症状,还有一些症状生产的比较晚,例如流鼻涕、头晕、面部潮红、呼吸不畅等
一些病人还可能会产生腹泻或呕吐等症状
这些相对轻微的过敏症状可以用抗组胺药物来治疗
医生通常使用肾上腺素来治疗过敏反应,这种激素能迅速缓解或消除组胺引起的不良反应:它能使过分扩张的血管收缩,增强心脏的收缩力从而使血压升高、水肿消退,松驰气管平滑肌使呼吸顺畅
不过,虽然肾上腺激素是治疗过敏反应的良药,但它也会引起心悸、呼吸困难、呕吐等严重的副作用,所以,找到一个更好的预防食物过敏的方法非常重要,这对于婴幼儿食物过敏症者更是难得
抗过敏益生菌与食物过敏症小儿食物过敏病因新发现:过敏的小孩肠内缺乏抗过敏乳酸菌过敏原的种类很多,诸如:尘螨、细菌、花粉、蛋白、牛奶、大豆、小麦、霉菌、肉类......等千奇百怪,许多医学研究指出,有关“免疫耐受IgE分泌过多”所引起的过敏问题,与肠道内的好菌坏菌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研究表示:过敏的小孩,肠道里的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属比较少,虽然有数以万计的乳酸菌菌株存在于自然界,但仅有极少数乳酸菌株具有抗过敏的特质,这种对“免疫耐受IgE分泌过多”具有特殊调节功效的菌株是唾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组合成康敏元益生菌
唾液乳杆菌功效为降低血清IgE抗体,促进干扰素分泌提高Th1型免疫反应应答;而格氏乳杆菌功效则为降低血清IgG,有助于减少过敏反应相关细胞激素IL-5的分泌,可以有效的提升人体的免疫系统,康敏元加强型具有辅助调整过敏体质的能力
许多动物实验表明,添加了抗过敏益生菌的食物补充剂(康敏元益生菌)能显著减轻机体对食物的过敏反应
科学家们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时,主要是通过给实验室动物喂食特殊的食物和对肠道有刺激作用的化学物质,来诱使动物对某种食物过敏
因为免疫系统同时察觉到肠道损伤和摄入的食物时,就会误将食物当做造成损伤的元凶,对本来无害的食物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这些研究证实:抗过敏的益生菌能够通过控制炎症,来达到预防食物过敏症的目的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抗过敏的益生菌菌株能否预防蛋白过敏症的发生
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摄入了抗过敏益生菌组合物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的实验组老鼠产生蛋白过敏症的概率明显降低
这些研究成果极大的鼓舞着研究者的热情,激励他们开展临床研究,以挖掘抗过敏益生菌在防治食物过敏症方面更大的潜力
例如,已经有两项研究证实,在婴幼儿食品中添加抗过敏益生菌菌株如唾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抗过敏的益生菌菌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牛奶过敏症
芬兰的科学家们对患有过敏性湿疹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一个月后,那些摄入抗过敏益生菌的婴幼儿的湿疹症状要明显轻于对照组,由此表明,抗过敏益生菌在防治食物过敏症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在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症时,最好使用混合使用多种抗过敏益生菌菌种如复方组合菌康敏元益生菌加强型,多种菌调节泛围更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