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研究者认为此数据需要进一步核实,但他们认为,抑郁症状确实可增加并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
1.压力与紧张:糖尿病患者需要在一个轻松自在的休养环境,而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有糖尿病,还在工作中的患者因时刻处于紧张的工作当中,只会使糖尿病的病情加重。
2.抑郁悲观:心情抑郁是糖尿病患者首要心理疾病之一。随着病情的发展他们的情绪更加容易波动,抑郁症状会逐渐加剧。并且长期的抑郁也容易让健康的人患有糖尿病。
3.暴躁易怒:由于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糖尿病患者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很容易感到烦躁。
他们会显得没有耐心,遇事容易冲动,特别是对家人爱发火。加上糖尿病本身代谢紊乱对情绪的影响,急躁易怒的症状就格外的严重。如果长期的生气愤怒,则会诱发高血压、脑中风等糖尿病并发症,加速患者的死亡。
恐惧忧伤: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有着无信心、垂头丧气、心理灰暗和绝望等悲观情绪。这些对疾病的过度恐惧和过度忧伤的不正常心理,会消耗人体的“正气”,让患者的身体机能丧失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导致病情的迅速恶化。
在糖尿病患者中诱发的心理疾病,都是与心情有关的,心态平稳,疾病自然缓解;心态浮动大,疾病自然找上门。
树立自信心:糖友首先需先要树立必要信心,认识到该病目前和许多疾病一样,虽不能根治,但并非不治之症,如果控制得当,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
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要有一种正确态度。血糖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血糖高没有调整到控制范围而放任自流,其实糖友的血糖调整好与正常人生活是一样的,所以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继续做自己患病前可以胜任的事,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充实一些。
怎样区别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情况,自然会产生情绪变化,尤其是抑郁情绪。抑郁症也是以情绪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疾病,是一种病理性的抑郁障碍。
区别正常的抑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有无原因 正常人的情绪抑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而病理性情绪抑郁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抑郁征象。
持续时间 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的时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可以缓解;而病理性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恶化,抑郁症症状往往超过两周,有的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或半年以上。
严重程度 前者忧郁程度较轻,后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可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行。
生物症状 病理性抑郁往往伴有明显的生物性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如持续的顽固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同时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性的功能性和整体性的不适症状关系,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
变化规律 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的变化规律。
发作倾向 抑郁症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史可供印证。
作者: 陈福新
莫让抑郁症危害身心健康
卫生部负责人很早就指出,在21 世纪,抑郁症将成为我国心理疾病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达2 亿多,每10 位男性中就可能有一位患有抑郁症,而女性则5 位就有一位患抑郁症,是男性的 2 倍以上,成为对女姓健康的头号威胁。因此,预防抑郁症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是自我保健中的一件大事。
抑郁症是如何产生的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长期存在会对病人的生理、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最新研究发现,抑郁会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生理活动减缓,使工作和生活能力下降,慢性疾病康复延缓。同时大家要明白,抑郁症决不是简单的情绪低落,而是一种严重疾病。人们普遍认为,抑郁症常常是自杀的潜在诱因。大量研究显示,当大脑中缺乏神经递质五羟色胺时,则会直接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患有慢性疾病如中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慢性肝肾疾病;考试、升学、就业不顺利,人际关系差,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家庭、婚姻问题多;饮酒、吸烟、用药成瘾;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妇女月经期,女性内分泌失调;节食减肥;日照不足等情况,均会促进机体内五羟色胺的浓度降低,从而容易诱发抑郁症。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表现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患。患有这种疾病之人,会经常感到自卑、失望、心情不舒畅。久而久之,则易出现失眠、早醒、健忘、思维能力下降、多梦,整日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感到生活没有乐趣,甚至生不如死。这是典型的抑郁症的表现,这种情况并不难识别。但是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并不完全是以抑郁情绪出现,而是以头痛、肩背酸痛、麻木、乏力、失眠、性功能减退、食欲降低等大量的躯体症状为主诉,而把真正的抑郁征状掩盖起来,则容易误诊为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等。而实际上这是抑郁症,如果通过仔细接触检查,完全能在躯体症状的背后,找到他们的抑郁情绪,给正确诊断提供依据。
抑郁症的诊断和防治要点,
除了情绪低落,要诊断抑郁症至少还要具备下列9项症状中的四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总是自责;5、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残行为;7、失眠、早醒;8、食纳差或体重下降;9、性欲减退。同时这些不适已经给自己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至少持续2 周以上,并排出了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早老性痴呆等)及药物性抑郁,方可诊断为抑郁症。
一旦怀疑自己患有抑郁症,首先要去找精神医学专科医生进行检查,如果诊断成立,便应按医生的意见服用百忧解等抗抑郁药物。同时还要重视进行自我心理调适。遇事冷静思考,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加强意志和性格的锻炼,克服性格中的弱点。并要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参加下棋、听音乐、观看歌舞等集体活动,多些人际交往,提高生活兴趣,减少心理压力,恢复自信心,使低落情绪尽快得到改善。
作者: 孙清廉
有关两篇抑郁症的报刊文章,看可否有参考价值。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