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踝尖(EX-LE8)
拼音:NèiHuáiJiān
所属经络:经外奇穴
位置:下肢部穴位
主治:牙痛,腓肠肌痉挛
【内踝尖穴位位置图】
【图解内踝尖穴位的位置】
内踝尖穴属于经外奇穴,内踝尖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
【内踝间穴的解剖位置图】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按摩内踝尖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按摩内踝尖穴治牙痛、牙痛、小儿重舌、扁桃体炎等。按摩内踝尖穴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穴位配伍】内踝尖穴配颊车穴、合谷穴治牙痛;内关穴配三阴交穴、照海穴治脚转筋。【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微用力按揉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治腓肠肌痉挛,牙痛,小儿不语等。【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治内踝尖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小儿重舌、扁桃体炎、牙痛、脚气等。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在脚踝部,是内踝与跟腱连线的中心。
内环是指脚脖子以内的骨头,而跟腱就是脚后跟和脚后面很硬的筋,这两点之间的中点凹陷处就是太溪穴。太溪穴是肾经的腧穴,在脚的内侧先摸到内踝的高点就是内踝尖端最高的点,在向后摸到跟腱的后缘,在内环高点,以及跟腱后缘连接的中心凹处就是太溪穴。在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找准位置,不要盲目的对局部进行操作。
太渊: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太溪: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有胫后动、静脉分布。
太渊,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鬼心、太泉、大泉、天泉、大渊。主治咳嗽、气喘、无脉症、腕臂痛。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太溪主治肾虚证,阴虚五官病证,肺系疾患,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消渴,小便频数,便秘。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太渊:
太溪:
扩展资料: 按摩太渊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咽痛、胸痹、腕掌关节痛、无脉症等。
2、按摩太渊穴的功效:通调血脉、止咳化痰。
艾灸太渊穴的方法:
太渊穴艾条灸3-5分钟,太渊穴艾炷灸1-3壮。
针刺太渊穴的方法:
太渊穴直刺0.3-0.5寸,局部麻胀。(注意针刺时应避开桡动脉)
太渊穴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
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
3、其它:肋间神经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溪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