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指的是形体,如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在人的生命中形和神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医养生非常强调形神共养。
神是生命的主宰。神,包括了精神、思维、意志、情感等,以及人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如眼睛炯炯有神,面部气血红润,神智清楚,语言声音清亮等,都是有神的表现。可见,神是人的生命力的具体表现,生命活动蓬勃旺盛,为有神;生命活动衰退、低下,如面色淡白,说话声音低微,神志不清都是失神的表现。所以神的有无决定了人生命的生与死,为生命的主宰。在整个人生命活动中,担任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只有在心神的统帅调节下,各脏腑组织才能够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发挥各种生理效应,生命才表现出协调统一的功能活动。
神不但承担着协调内部脏腑功能、调摄情志的任务,还起到调节机体适应外环境变化,防止外邪入侵,保持健康的重要使命。
所以说神是生命之主。形是生命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人的形体结构,才能产生精神活动。
形神合一
形神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范畴,也是体育哲学人体观的基本范畴。形神,指人的形体和精神;合一,指两者相互统一。在哲学史上不同的学派对形神关系有着不同的解释。南北朝范缜在《神灭论》一书中提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又称:“形者神之质(实体),神者形之用(作用)。”肯定了形体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形体的产生、存在和变化决定精神的产生、存在和变化,从而坚持了形神合一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形神合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是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
形与神的统一,是尽享天年的关键。神寓于形,形统于神。神伤则形伤,神亡则形亡,此所谓“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精神衰败,必显于形,如两目无神、面色无华、四肢乏力、纳食不佳、形体瘦削等。由于人体精神是由心神来主宰的,志、意、魂、魄皆归心神统辖,故有“心神乃形之大主”之说。因此,调养心神也就成为调摄形体的关键。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清静养神,因为“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遵生八笺》)。 精、气、神被称为人体“三宝”,三者是不可分离的,它的盛衰直接体现人的生长、发育,以至衰老的状态。精,是生命之源,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乃精之所化,精为气之本。神,是指精神意识状态而言,是神志和生命活动之外观。有精则有神,神是五脏六腑、先后天精气与人体最高主宰活动的具体表现。它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精、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寿亲养老新书》曾对精、气、神三者关系进行了概括:“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所以说,神的充沛需要有精和气这样的物质基础,精、气的充盈或匮乏可直接影响到神的作用。鉴于此,善养生者必须保养精气,达到精气神的协调统一。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