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经典养生秘诀

时间: 2023-02-01 18:13:42

经典养生秘诀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 胆汁 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 良好的生活习惯。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16、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17、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18、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103岁“国医大师”颜正华养生秘诀:保持“6项”,福寿安康

1

保持“微笑”。

“国医大师”颜正华出生于1920年,如今已是年过百岁的老人了,他却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吐风趣幽默,让人羡慕不已。

谈及 养生 之道,他说首先是保持微笑。

说白了,就是积极向上,就是乐观豁达。

诗人杨万里说,“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这是乐观;
杜甫的“会当凌绝顶, 览众 ”,是乐观。

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缘 在最 层”,这也是乐观。

微笑,就是乐观最好的代言。

它带来了信心,也带来了希望;

它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吉祥。
2

保持“规律”。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番话的精髓,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在生活方面一定要“保持规律”。

颜正华认为, 养生 的第一秘诀,就是生活规律。定时的作息,清淡的饮食,舒畅的情志。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规律”的体现。

现在很多人疾病缠身,未老先衰,根本原因就是生活的极度不规律。

鸡鸭鱼肉,胡吃海塞;生猛海鲜,大快朵颐;

废寝忘食,昼夜颠倒; 娱乐 至死,熬夜不停。

这些不良习惯,都给疾患埋下了伏笔。
3

保持“运动”。

颜正华先生指出,大多数长寿老人有一个规律,他们在年轻时喜欢干活,从不让自己闲着,习惯成自然,老了也是如此。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

这句话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实践过程中。

颜正华先生认为,只要在我们身体允许的范围之内,多多运动,多多活动,多多劳动,对于 健康 都大有裨益。
他说,不让让自己闲下来,就没有时间烦恼;不困时不要总是躺着,找点事做一做,享受每一个过程当中的乐趣。

比如,洗洗衣服、做做饭;刷刷筷子、洗洗碗;比如,逛逛街、散散步;耍耍太极、跳跳舞。手中有事做,心中多快乐。

人活着就要动,动起来,更精彩。
4

保持“学习”。

热爱学习,是颜正华先生的又一大嗜好。

他14岁拜名医戴雨三为师,学习中医。

回首往事,颜正华先生感慨良多,他说:“当时只是为了学门技术维持生计,后来便越来越喜爱岐黄之术,乐此不疲。”

他的学习,是从背诵经典条文开始。

戴先生对徒弟要求严格,熟读四大经典是基础,很多精华需要倒背如流。
对于《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里的重点内容,他都能做到滚瓜烂熟。

老师整理出来的笔记、纲要,他也牢记于心。

俗话说“童子功,受益终生”。

从翩翩少年到耄耋老人,他的这项功夫,一直没有放下。

学习,对于颜正华先生来说,既是养身,有能养心,双管齐下,一举两得。
5

保持“均衡”。

一个人延年益寿的方法很多,它们都是 健康 的好帮手。比如,合理的饮食,平适度的锻炼,科学的运动,达观的心态等等。

古代先贤 养生 之道曰:“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食饮,莫大醉,莫大忧愁,莫大哀思,能中和者久必寿也”。

这段话的核心,讲得就是,动静结合,阴阳平衡,适时适度的原则。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生命的能量守恒也是如此,过度的饮食、运动、放纵、安逸,都是 健康 的大敌。

颜正华先生主张,老年人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多素少荤,兼顾营养全面。

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尽量保持体重的稳定,让自己长期处于开心快乐的 健康 状态。
6

保持“为善”。

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助人为乐的人更容易获得 健康 、长寿,患抑郁症的概率几乎为零。

我们常说,助人为乐,心安理得。

常言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一个人如果能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内心就会阳光明媚,精神就会朝气蓬勃,思想就会百花争艳,对于身心 健康 ,功不可没。
颜正华先生常常把自己的小验方、小常识、小技巧分享给身边的人,给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无偿帮助。

他常说,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一个人经常开心快乐,病魔也会绕道而行。

是啊,为了我们的 健康 ,多做好事,广结善缘,在 养生 的天地里,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95岁“国学泰斗”南怀瑾养生秘诀:做到“6点”,福寿双全

1

第一点:终生学习。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不算巧。作为“国学泰斗”,南怀瑾先生的秉持“终生学习”的原则,脚踏实地走出了自己的辉煌人生。

学习,是一种与时俱进;

学习,是一种自我保鲜。

眼界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思维在学习中不断迭代,精神在学习中不断刷新。

认知提高了,思想升级了,精神明媚了,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成为障碍,而是一种磨砺,磨出熠熠生辉的品格。

生命力得以提升, 健康 长寿水到渠成。
2

第二点:坚持少吃。

有这样一副对联很值得玩味: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在饮食方面,南怀瑾先生讲究一个字:“少”。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类很多疾病都与过食有关,肠胃不堪重负,体内垃圾毒素堆积, 健康 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而南怀瑾先生主张的“少”食,就是给身体减轻负担,为 健康 保驾护航。

俗话说,“要想人不死,肠中须无屎”。

南怀瑾先生的一个“少”字,恰恰是一种巧,四两拨千斤。
3

第三点:喜欢喝粥。

南怀瑾先生喜欢喝粥,而且也是做粥的高手。

这是他 养生 之道的一个“亮点”。

“药圣”李时珍说,“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南宋诗人陆游有“ 养生 ”诗曰: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南怀瑾先生做的粥品很多,有小米南瓜粥;红豆薏米粥;莲子百合粥;青菜豆腐粥;冰糖雪梨粥;八宝五味粥……

其中,他最喜欢的是“番薯粳米粥”,他曾经当做主食长期食用。

有朋自远方来,他还会拿出自己的“待客之道”,一起快乐分享自己的“得意之作”。
4

第四点:乐于付出。

南怀瑾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又天资聪颖,再加上勤奋好学,恒常有志,青年时代就名满天下。

然而,他从没有停下过追求的脚步。

从诸子百家,医卜天文,诗词歌赋,诸般文化都被他融会贯通,进而形成自己的独到风格。

《论语》、《黄帝内经》、《道德经》等经典著作经他解析,亦庄亦谐,通俗易懂,成为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范本。
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他不遗余力,且乐此不疲。

南怀瑾先生先后创立“东西文化精华协会”、“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化机构。

这种兢兢业业的付出,在他看来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高境界的“ 养生 术”。
5

第五点:内心安静。

如今是一个比较浮躁的年代,似乎每个人都在马不停蹄地追求,竭尽全力地奋斗,千方百计地打拼,挖空心思地实现目标。

被缤纷的欲望裹挟,很多人根本停不下来。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号召下,每一天都满满当当,忙到没有自己。

这个时候,安静成了一种奢侈。

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其实就像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得到了无聊,得不到痛苦。
让自己保持内心的清澈与安静,应对风起云涌的生活,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南怀瑾先生最重视一个“静”字,安静,沉静,虚静,稳静,定静,寂静,各有各的妙处。

读大书,做大学问,干大事业,没有灵魂的“静”,必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6

第六点:无限乐趣。

南怀瑾喜欢讲学、探讨、阅读、写作。

他宁静淡泊,内心平和,总是让自己处于一种“轻幸福”的状态,不争不抢,不疾不徐,却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南怀瑾先生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得趣其中,别有洞天。
比如,他每天下午两点后,才进入“工作时段”,接待客人、处理事务、规划课程,井然有序。晚上22点后,是自己的“真空时间”。

静心读书,细思精悟;专心写作,全神贯注;倾心音乐,陶醉自我;诚心打坐,心无旁骛。

一直到清晨7点,他才躺下睡觉。

南怀瑾先生把自己的“生物钟”调成自己喜欢的节奏,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