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讲求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尊重人体固有的生命节律,并通过形神统一、动静结合、劳逸结合等具体养生的理论与实践,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故养生贵在按时,按时工作和休息,按时运动和睡眠,按时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按时休息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实,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因为,当人感到累的时候,疲乏已到相当程度,这时休息需要较多的时间才能消除疲劳。过度的疲劳为疾病留下了隐患。而工作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会,注意劳逸结合,不仅会很快消除疲乏感,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人体的阴阳气血也可以得到调整平衡。按时锻炼我国近年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质增生等老年病已呈年轻化趋势,即青壮年患者日益增多,青年脂肪肝患者的增加更是惊人,这些都与他们不锻炼、吃得过多和喝酒过多有关。所以,青年人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每天按时锻炼,养成习惯,对健康大有裨益。按时喝水口渴,提示体内缺水已颇严重,这时再补充它为时过晚。据调查研究,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者明显减少于不常饮水的人。而且,还对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疾病有预防作用。因此,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脂、血液黏稠、冠心病和中风病人,以及对水相对需要较多的孕产妇、青少年和婴儿,更应该养成经常饮水的习惯按时体检每年的健康查体中,经常发现相当多的严重疾病患者,如肝炎、肺结核、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其实,许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觉是很难早发现的,只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才能早期发现,从而早期治疗。所以,要定期去医院体检。按时如厕很多人都是当便意明显时才去厕所,甚至有便不解。这样做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而受到损害,甚至也可能引起粪便和尿内的有毒物质被人体重吸收,导致“自家中毒”。因此,应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定时解大便可防治便秘,并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机会,对痔疮病人也有益处。按时睡觉不少人不困不睡觉,误以为困倦是应该睡觉的信号,事实上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再去睡觉。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按时吃饭生活中有一些人不是按时就餐,而是不饿不吃饭。这种做法容易损害胃,也会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食物在胃内仅停留四至五小时,人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黏膜此时会对胃液进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中医养生论文篇3
浅论中医养生保健
【摘 要】科学运用中医来调养身体,可以减少疾病,精力充沛,保持健康。本文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重在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心理健康,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注重起居保健养生,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
【关键词】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合理饮食;遵循规律;有益健康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品味的提高,从而对养生保健和预防越来越关注。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和调养身体的意思。中医认为养,就是保养,调养和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长的意思。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身体,使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人体科学悉心照料后保持健康成长,中医养生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可以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疾病,让我们精力充沛,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医养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德一直是我们修身律己的法宝之一。中医养生最宝贵的也是养德。古代医书中早就指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颐养生命的主要条件是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不仅如此,道家学术理论也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德育方面。所以,不管是古代医书还是道家理论,他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论述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美德。纵观历史,只有拥有美德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
2 中医养生关键在于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医理论下的运动养生是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 活动总结 出来的智慧结晶和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相当于药用价值;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只有物流畅通人体的血液才将促进代谢,发挥卫生保健的作用,加强身体健康,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应该坚持锻炼,要适时适量的运动,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应该坚持锻炼,适量的锻炼不仅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我们的意志力。运动的形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自身素质特点,对运动的形式、运动模式有一个合理的选择,如散步、慢跑、 体操 、骑自行车、 广场舞 等。
3 要保持情感和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和情绪的波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相反,抑郁的情绪,和极端的心理波动会在某种程度上损伤人的健康。由中医养生原理我们学习到,人的喜、怒、悲、忧、恐等极端的情绪波动直接影响身体上与他们相对应器官的健康。因此,中医的这些情绪和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因为极端悲愤而一病不起的事例,所以中医早就总结出“百病生于气”的说法。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最重要的就是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遇事要平心静气的去分析,而不是极端的不良情绪,这样一来,必定会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
4 合理搭配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是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人类饮食的调整基于科学营养、卫生、饮食禁忌,合理平衡摄入的食物,科学的方法加上传统的中医理论,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果不合理搭配食物,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后果。所以要想让机体有强大的抵御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必须严格的搭配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充分的说明了吃的重要性,在平时的饮食中,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这样机体才会吸收到所需的营养。中医饮食养生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4.1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科学合理的搭配饮食,可以让机体得到充足的所需要的营养,这时就需要我们了解不同食物提供何种不同的营养成分。科学的搭配饮食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还能预防疾病。如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4.2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中医认为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寿的关键是科学的饮食。医书中曾记载“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使要有的放矢。在日常生活中,切记不可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这样一来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饮食要有所节制,要定时定量,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大有好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是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我们的生命也是一种有规律的物质形式,他也在有节奏的运动着,同时也遵循着自然之道。所以,我们的起居是否有规律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大致不同,身体的结构也略有差异,因此,我们要因人制宜,合理科学的安排自己的起居生活。
总之,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注重养德,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享受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注重有规律的运动,坚持锻炼,预防和治疗疾病,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意志力,促进身体健康长寿。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科学营养,避免不当饮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影响健康。合理搭配饮食既强身又防病,合理搭配饮食既益寿又防衰。注重起居保健养生,要养成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建立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北京: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2010(11).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健康大视野,2009(07).
中医养生论文篇4
浅谈《中医养生学》 教学方法
0 引言
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养生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各种养生保健场馆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也引起了越南 留学 生的关注和兴趣,要求将《中医养生学》纳入其人才培养方案。这无疑为中医养生保健在越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养生学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哲学的思想精髓,又有现代科学思想;既有中医基础理论,又有极其丰富的养生技术及疾病的预防康复手段。这对于没有中医基础的越南留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调动起越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当弥补其中医基础不足的缺点,使学生系统地学好养生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精彩开篇,引发热情
“良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用精彩的开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极其重要。若一开篇就讲诸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等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毫无学习兴趣。相反,用十几分钟给他们讲中国古今的长寿名人的 故事 ,现代人的养生误区及生活中的陋习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养生学跟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地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每次课开始的几分钟,都尽可能的多举相关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针灸养生时,举艾灸足三里延年益寿的故事;又如,在讲睡眠养生时,举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被众姑娘们戏弄,每天给好吃好喝就是不让其好好睡觉,结果刘姥姥跪地求睡觉的故事,教师在讲“求饶”的时候,适当配上夸张、戏剧化的表情及动作,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接着引用一位生理学家剥夺狗睡眠的实验,解剖后,发现狗的中枢神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变化,从而引出睡眠养生的重要性。
2 精选内容,专题授课
根据越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际,精选讲学内容,将中医养生方法技术篇中精神养生、食药养生、经络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方式授课。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
3 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的发挥,要运用好中医养生知识必须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这正是越南留学生的短板。如何弥补这一短板,对上课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上课的时候准确的、言简意赅的补充相应中医基础。比如,在讲针灸、按摩保健章节时,先回顾一些重要的养生保健穴如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等,再讲保健方法。在讲精神养生时,教师须先介绍中医理论中“七情”的概念和相关脏腑关系以及七情如何导致疾病等,然后再接着讲精神致病。如此便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 恰当举例,激发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恰当举例,可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养生精髓。以精神养生为例,讲到情志致病时,可举《儒林外史》中范进因中举而发失心疯癫狂,如此为“喜伤心”,后其最惧怕之岳父给了他一巴掌,反而将其治愈,此为“怒胜喜”。这是典型的情志过激导致疾病和利用情志治疗疾病的病例。愤怒伤人可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死。悲伤人可举《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伤心哭泣,最后伤肺咳血而死等。又如,三国时期一太守因思虑过重致病,华佗诊之,收重礼不施治反而咒骂太守,太守大怒后其病自愈,此为以怒胜思等等。以这些案例强调情志与疾病的重要因果关系,突出精神养生的重要性。
5 实践教学,动手操作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技术实践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比如,在食药养生章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药膳,自己选择搭配食材,体验制作过程。运动养生章节,可以增加传统养生体育教育,如 太极拳 、八段锦、五禽戏等,使其掌握导引、行气运动的本领。在娱乐养生章节,如在介绍音乐养生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梁祝》、《二泉映月》、《第三交响曲》等,使之在现场能切身体会到音乐在消除病人心理障碍上特有的心理、生理功效。在介绍舞蹈养生时,播放中国好舞蹈、舞林大会、中美舞林大会等电视视频,让学生认识并欣赏古典舞、 现代舞 、群舞、独舞等舞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更加深刻的视觉感受。
6 结束语
以上教学方法针对根据各个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夯实中医基础、突出实践,以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1. 中医养生相关论文范文
2.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医美容论文范文
4. 关于养生的心得体会范文
5.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
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是我国“新安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新安名医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中医医教研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究其长寿之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阴阳术数要遵循
李济仁认为, 养生 之道“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在饮食、起居、运动和精神四个方面,要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来做。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食饮有节
指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和规律。李济仁平时很注意饮食的调养,除每餐定时定量外,在饮食方面是粗细搭配以粗为主,荤素搭配以素为主,酸碱搭配以碱为主。可归纳为“少、杂、淡、温、慢”五个字。
起居有常
起居不仅是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起居要有常规,李济仁平时除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外,每天还要坚持做一套自编的运动体操。
不妄作劳
即劳动、运动都不能过分。李济仁平常比较注意休息,即使劳动、运动也不太过,但也不是不及。
形与神俱
形体和精神相互依存。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导。李济仁平时非常注意精神的调养,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李济仁就常吟《孟子·告子下》句:“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安怀。
重视五脏之安和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故李济仁强调 养生 ,应首养五脏,五脏之中又以养心最为重要。
养心要先养神
因心主神明,故平时遇事尽可能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不过忧,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黄帝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 养生 必须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和保持内在精神情志的安定。只有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人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敏捷。
另外保持正常的睡眠也是养心的最好保障。每天晚上睡觉前经常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可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还要重视午时的休息,因心活动最活跃的时辰在午时,也是阴阳相交合的时候,所以午时休息能保心气。
养肝应心情舒畅
肝主疏泄,为将军之官。正因为肝主疏泄,故养肝的第一要务是要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切忌动怒和生闷气。只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的气机才能条畅,才能保持气血的调和,经络的通利,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亦能正常调和。另外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亦能养肝,所以晚上一定要按时上床休息。此外《黄帝内经》曰:“肝者,罢极之本”,过度疲劳筋必罢极,故养肝还应尽量做到既不疲劳工作,也不疲劳运动。
养肺要保证呼吸通畅
肺主气司呼吸。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又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吐故纳新,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故养肺首先要保证呼吸道的通畅。要吐故纳新,具体做法是每天早晨起床后打开窗户,天气好有条件的话可到户外空旷的地方做做慢而均匀的深呼吸,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4秒。常做这种深呼吸可以起到养肺的作用。还有一种闭气法,也有助增强肺功能,即先吸气然后闭住,闭住以后停止,尽量停止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如此反复18次。另外同样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事物,避免情绪因素伤肺。
养脾胃重在饮食调养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来源,所以健脾要与养胃结合起来。脾主运化,故保养脾胃重点在饮食调养,饮食要定时定量,要有节制,每餐只吃七八分饱,还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过度地偏好某种饮食。饮食多样化,才能使营养均衡。另要配合做一些运动和按摩,以帮助脾气活动,增强其运化功能。
养肾不能过度耗精
肾藏精,化生真气,主骨生髓,主生殖。补肾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要过度的耗精,更不能“醉以入房”。《黄帝内经》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故要做到安闲而少欲望,也可配合按摩法。此外经常叩齿,常吞有“琼浆玉液”美称的口津也有补肾的作用。
六腑 养生 ,关键是保持通畅。《黄帝内经》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六腑以通为用”。因此平时要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以刺激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保持六腑的畅通。
按摩穴位补脾肾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加强对脾肾的保健是非常必要的。长期以来,李济仁为保持 健康 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自己揣摩总结出一套按摩 养生 保健法。
具体做法为: 右手的手心眼,正对着肚脐的神阙穴,然后以这个为中心顺时针按36下,反方向再按36下。再结合穴位重点按一按,如按到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命门穴时要用劲点一下。
腹部乃“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李济仁的这种规律性的揉动,能够促进腹部气血运行,改善位于此处的脏腑功能。特别是重点按的几个穴位非常重要。中脘穴是胃经的募穴,天枢穴是大肠经的募穴,常按有强化升清降浊的功效。还有脐下的关元穴、脐后的命门穴,都有补肾作用,每次李济仁都会用两只手的食指同时在这两个穴位上按几十下。
因为关元即丹田穴,是脾经、肝经、肾经和任脉四条经脉交汇的地方,人体下腹部的气血都是通过关元穴输往肾经,按揉关元,可以补充肾气。命门穴,生命之门,和肚脐相对,位于背部第二节腰椎棘突下,是督脉上的要穴,督脉能总督全身阳气,然后通过命门穴进入肾,按压命门,可以补充肾阳。所以古代讲究 养生 的人,每年冬季都会灸命门穴。
总之,“ 养生 保健并不深奥,传承功法、自创功法均可,关键在于坚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李济仁如是说。
一杯药茶调气血
中医认为人体 健康 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气血充盈而调和。气与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其中气属阳,无形主动,主温煦;血属阴,有形主静,主濡养。气与血之间具有阴阳相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两者一旦失和,临床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血两虚、气血失和等几方面的症状。
怎样才能保持气血的调和呢?李济仁曾在2010年7月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介绍了一种药茶:西洋参、黄芪、枸杞子、黄精。这茶能气血双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其中西洋参与党参、人参的功用基本相似,皆为补气的要药。但西洋参性偏凉,枸杞子偏温,能滋补肝肾,两者一起寒温并用,气血双补。
黄芪有“小人参”的美誉,被李时珍称之为“补药之长”,可以补养五脏六腑之气。黄精功能补血,《本草纲目》认为黄精有“补诸虚,填精髓”的功效。两味同用气血并调。同时,因为黄芪性温,吃多了容易上火,西洋参性凉,所以二者共同起作用起到了一个中和的作用。四味中药,量少而专,兼顾气血。但这剂药茶,并非人人适宜,如正患感冒之人和经常手足不温,易腹泻的之人不宜。
珍藏字画享趣味
李济仁还喜爱收藏字画。“收藏字画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既能增长文化知识,美化生活,还能怡情养性,延年益寿。”李济仁对收藏有着自己的感悟。他从悬壶生涯的现实世界中,通过一幅幅水墨丹青向更高的精神世界过渡。如夏天观梅花感到心冷意惬,冬天赏荷花感到丝丝暖意。在情绪低沉时可看含苞怒放的花鸟图,在情绪烦躁时可品冰天雪地的北国图。徜徉于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既实在又空灵,心旷神怡,怎能不 健康 长寿呢?
亲近自然悦身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济仁就是位精研岐黄、笔耕不辍,又亲近自然、酷爱 旅游 的智者。他素喜 旅游 ,不但踏遍家乡黄山的青山绿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还远赴世界各地 旅游 。李济仁每次出游回来,必然容光焕发,精神倍增。
他自己做过测试,外出 旅游 前和出行归来后的“三高”指标均有所下降。有人请教个中奥秘?李济仁笑答,“我一旦得便外出 旅游 ,就把满脑子的事悉数放下,一心一意享受山光水色、自然风光,激发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日常工作的紧张心情也得以放松,血压自然会下降,血脂、血糖也在无形中得以降低。”
【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8月27日第六版,作者: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李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