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养生之道

惊蛰为什么叫惊蛰(为什么叫惊蛰)

发布时间:2022-12-23 21:00:22 作者:祝由网 点击:193 【 字体:

惊蛰为什么叫惊蛰

惊蛰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春季当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但在如今也有许多的人对于惊蛰并不是很了解,那么惊蛰为什么叫惊蛰呢?惊蛰节气名字由来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大约为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 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关于惊蛰为什么叫惊蛰,惊蛰节气名字由来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为什么叫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开始;卯,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人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一岁(年)十二个月,每月对应一卦,卯月(包括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 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

惊蛰是卯月之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为什么叫惊蛰?

01 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所以便称这天为“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

在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

这时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 惊蛰有什么讲究? 穿着篇 惊蛰时节天气转暖,但是惊蛰时节的昼夜温差很大,而且惊蛰前后,多发“倒春寒”的现象,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暴露在外的肢体很容易引发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

所以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捂”为主

食物篇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不讲究“补”,而讲究“防”的节气

惊蛰时节前后,天气逐渐转暖,饮食方面,应该以清淡温和为主,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在惊蛰这天民间讲究吃梨,吃梨助益脾气,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在日常饮食和养生方面,这里建议多吃一些含高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清淡食物

例如:春笋、菠菜、苦瓜、山药、莲子、银耳等等

生活篇 “春雷响,万物长”,春天万物复苏,惊蛰过后的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

不过我们应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增强体质,早睡早起

惊蛰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农历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山东地区惊蛰吃烙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陕西惊蛰吃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

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广西地区惊蛰吃“炒虫”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禁婚 根据民间习俗,惊蛰前后,雷公经常出门行事,不时雷声轰隆,所以这个时期是禁止人间办婚事

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

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般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