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耳朵深处有耳屎怎么弄出来耳屎是怎么产生的

时间: 2023-02-09 21:17:48

耳朵深处有耳屎怎么弄出来耳屎是怎么产生的

耳屎是我们耳朵中的分泌物,耳屎位于耳道比较深位置的时候,清除方法是最让人关心的。那么,耳朵深处有耳屎怎么弄出来?

耳朵深处有耳屎怎么弄出来?

因为没办法看到清理部位,所以只能盲清,根据感觉进行。一般可以选择棉签,尝试深入耳洞,然后旋转棉签,把耳屎粘出来。但是这个办法也容易把耳屎送到耳道更深处。

耳屎是怎么产生的?

从生理角度看,耵聆腺体内的这些分泌物不时地通过开口向外排出。起初,刚从耵聆腺吐出来的分泌物,外形有点象融化的蜡,它们和皮脂腺所排出的油脂混合在一起,形成很薄的一层附着在皮肤的表面。这些原始的耳屎与耳道内的尘埃、脱落的皮肤碎屑拈在一起,干燥后就成为一小块一小块淡黄色疏松薄片状耵聆,堆集在耳道眼里。

耳屎是怎么产生的?耳屎多是什么原因?

人体是个十分精妙的组织,构成它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耳屎作为其中一员,默默存在于我们的耳道内,看似平平无奇的它,是否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

耳屎是怎么产生的,它有什么作用?

耳屎是怎么产生的?人的耳道内有一条茎差腺,它每天源源不断分泌一种淡黄色油性物质叫做耵聍,随着时间推移,U聍黏附皮屑、灰尘以及其他经过耳道的异物形成一团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就是耳屎。耳屎的主要成分为60%角蛋白、20%脂肪酸以及10%的胆固醇。

作为耳道的守门员,它的作用首先就是可以抑菌杀菌。如果告诉你古代用耳屎治疗伤口,估计你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它的确是真的。耳屎含有免疫球蛋白以及溶酶菌等物质,涂抹在伤口处可以缓解疼痛,但由于人体耳屎产量有限,这种重口味环保土方无法沿袭流行,可惜可惜。不过耳朵正是有了耳屎的保护,大大降低了发生细菌感染的几率。

耳屎的另一个作用是保护耳道湿润,20%脂肪含量的耳屎是比较油腻的,因此它就像耳道皮肤的润肤乳一样,起到滋润耳道保持湿润的作用。油腻的耳屎可以避免耳道皮肤干燥造成的瘙痒。

我们知道耳膜是非常薄的一层,过于剧烈的声波容易使耳膜受损。有了耳屎的保护,声波在穿过耳道时就经过了缓冲处理,减小刺激耳膜的可能性。

耳屎还具有自洁的功能,随着我们日常发生的咀嚼、说话动作,耳屎表面会变得逐渐干燥,最终从耳道松动脱落,排出体外,可以说耳屎非常贴心了。

但耳屎过多也会让人烦恼,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中耳炎会导致耳屎多,炎症会刺激腺聍腺,导致外聍分泌增加,耳屎增多,耳道会流出黄色液体,同时还会伴随外耳道发痒的症状。

咽喉有问题也会导致耳屎增多,咽喉耳道相连,咽喉出现炎症耳朵也会遭殃,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会刺激耳屎变多。

由于耳道狭窄、耳道有阻塞物、外耳肿瘤等原因导致的排出障碍,在人们下颌关节运动时,原本可以自行脱落排出体外的耳屎受到阻碍,在耳道堆积,久而久之就造成耳屎增多。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肌肉相对松弛,下颌关节运动能力下降,这会影响耳屎的自洁。老年男性外耳道耳毛变粗,也妨碍的耳屎自行排出体外。另外囊聍腺的老化萎缩,使得产生的巢聍干燥不易脱落,这也会造成耳屎阻塞。

正确清洁耳屎该怎么做?

可以对耳朵进行按摩以帮助耳屎排出,用两指指肚部位夹住耳郭轻轻转动耳朵,或者整个手掌覆盖住耳面轻柔,这两种手法都有助于耳屎掉落。

可以用水冲洗耳朵,耳屎会在浸泡下脱落顺水排出。这个方法的前提是耳朵处于 健康 状态下,如果有鼓膜穿孔或者流脓,千万不可以采用此法。

如果耳屎较多较硬,还可以去医院进行专业采耳,因为这样的耳屎清洁难度较大,为了保护耳朵,建议不要自行处理。

耳屎是从哪里来的?

人耳朵眼里的耳垢俗称“耳屎”,医学上叫耵聆,耵聆一般为淡黄色、腊样的碎屑,也有油性的或比较坚硬、大块的。那么,耵聆是怎样产生的呢? 原来,耳朵眼有一段皮肤(外耳道外l/3软骨段)和身体别处的皮肤不一样,就是有一种变型的汗腺叫耵聆腺,其构造有点类似皮肤的汗腺。外耳道皮肤和其它处皮肤一样,也有一种皮脂腺,专门分泌一种油脂。 从生理角度看,耵聆腺体内的这些分泌物不时地通过开口向外排出。起初,刚从耵聆腺吐出来的分泌物,外形有点象融化的蜡,它们和皮脂腺所排出的油脂混合在一起,形成很薄的一层附着在皮肤的表面。这些原始的耳屎与耳道内的尘埃、脱落的皮肤碎屑拈在一起,干燥后就成为一小块一小块淡黄色疏松薄片状耵聆,堆集在耳道眼里。 有的人耵聆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多,排出的呈棕黄色、油性粘稠物质,在尚未干燥后就已积满在外道眼里,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团,这些统称为软耳屎,俗称“油耳”,医学上叫油性耵聆。还有一些人耵聆腺分泌特别旺盛;耳屎又排不出来,逐渐风干并聚集成深褐色硬块,有时象石头样坚硬,紧紧堵塞在外耳道里俗称硬耳屎,医学上叫耵聆栓塞。 如果发现有耵聆栓塞,特别是耳道进水后,耵聆胀大引起耳闷、听力减退甚至耳痛时,应该请专科医生处理,千万不要乱掏,以免引起耳道发炎 。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