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症即子痫前症,属于妊娠时候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危害性非常大。那么,什么是子痫症?
什么是子痫症?
子痫前症,以前多半被称之为妊娠毒血症,在产科学上和出血及感染并列为造成母亲死亡的三大原因。此外,子痫前症亦会对胎儿的成长发育造成影响,甚至可能造成胎儿胎死腹中。因此,对子痫前症能有基本的认识对产科的医护人员与即为人母的准妈妈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
子痫症发病有什么症状?
妊娠子痫在发病时,会出现突然昏迷的症状。具体表现:双眼上视,瞳孔放大,头向一侧扭转,牙关咬紧,继而口角及面部肌肉开始颤动,全身及手足抽搐,全身强直,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稍后苏醒,醒后复发,甚至昏迷不醒。妊娠子痫是由先兆子痫症状和体征加剧发展而来的。
对于子痫前症最好是预防,而不是治疗,一开始就预防了子痫前症,那么就不会有子痫前症的情况了,但很多人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因此还是只能有子痫前症之后再来治疗子痫前症,子痫前症有轻度重度划分,接下来我们说下子痫前症的相关知识吧。
子痫前症是什么意思
有子痫前症其实是可以有效预防的,通常子痫前症是什么意思呢?
子痫前症是孕妇手脚水肿,准妈妈妊娠的后半期,也就是妊娠20周以后,准妈妈出现高血压大于140/90mmHg,同时合并有蛋白尿或水肿,即称之为子痫前症。子痫前症的发生率约在2%到10%不等。子痫前症严重时会影响准妈妈凝血功能,造成血小板数目过少而造成准妈妈出血危险。
要知道子痫是怀孕期间并发症的其中一种是比较严重的,可以威胁到母婴的生命,是怀孕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该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以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而子痫是由子痫前期发展来的严重的症状,引起抽搐和昏迷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子痫前症的预防
对于子痫最好不是治疗,而是预防,那么子痫前症的预防怎么做呢?
子痫前症的预防包括适度锻炼,妊娠期应适度锻炼,合理安排休息,以保持妊娠期身体健康。妊娠期不推荐严格限制盐的摄入,也不推荐肥胖孕妇限制热量摄入。低钙摄入(摄入量小于600mg/天)的孕妇建议补钙,每日口服1.5~2.0g。子痫前症的预防可以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主要是针对有特定子痫前期高危因素者。
其高危因素包括孕妇年龄≥40岁,子痫前期病史,抗磷脂抗体阳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或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初次产检时体重指数≥35,子痫前期家族史,本次妊娠为多胎妊娠,首次怀孕,妊娠间隔时间≥10年,以及早孕期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用法可从妊娠11~13+ 6周,最晚不超过妊娠20周开始使用,每晚睡前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100~150mg至36周,或者终止妊娠前5-10日停用。
子痫前症是什么导致的
有子痫前症通常不是无缘无故患有的,那么子痫前症是什么导致的呢?
子痫前症病因至今不明,该病在胎儿、胎盘娩出后,很快可以缓解或者治愈,考虑与妊娠有关。最常见的病因主要有胎盘浅着床,也就是说,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滋养细胞浸润子宫肌层过浅。另外,还有炎症免疫过度激活,也就是说母体对胚胎免疫耐受降低,引发子痫前期。再就是血管内皮受损,遗传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还有孕妇营养缺乏,微量元素缺乏,都可能造成子痫前症。
对于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分娩后,身体还会遗留一些临床表现,比如可能就此发展为慢性高血压、遗留肾功能损伤导致长期的尿蛋白等。这些情况都需要有一个恢复、用药治疗调整的时间,所以,一般建议有过子痫前期的孕妈妈间隔一年半到两年左右的时间再考虑下次妊娠。
子痫前症的早期症状
子痫前症早期的时候还比较好治疗,那么子痫前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子痫前症是妊娠期的一种疾病,它的主要症状有血压升高、体重增加、体内蛋白质含量增加,同时还可能会伴有头疼、上腹部疼痛、视觉模糊等表现。引起妊娠子痫前症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孕妇体内缺乏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缺乏、自身的免疫调节功能异常等。
通常孕妇产检时被诊断为子痫前期,医生会建议住院治疗。因为子痫前期有时候进展比较快,可能上午产检的时候还没问题,下午就会出现血压突然增高,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脑溢血、心力衰竭等。所以,为了保证母体的安全,一般都要求孕妇住院观察。等到孕妇住院后,对全身的各个脏器进行检查,来确定这个疾病已经对孕妈的身体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影响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指导意见:子痫是妊娠20周以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特殊表现,包括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特别于妊娠晚期发展呈最严重而紧急情况时,以抽搐及昏迷为特点,可并发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肺水肿、颅内出血、胎盘早期剥离等。先兆子痫则是于抽搐前,在妊高征基础上伴有头痛、头晕、眼花、上腹不适、恶心等症状,预示子痫即将发生的阶段。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