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五心烦热的症状有哪些什么原因造成的(五心烦热是怎么回事)

时间: 2023-02-09 22:15:57

五心烦热的症状有哪些什么原因造成的

五心烦热属于中医的病症名称,当其出现的时候危害很大,我们要知道五心烦热的症状。那么,五心烦热的症状有哪些?

五心烦热的症状有哪些?

五心烦热,午后热甚,常欲手握冷物,卧时手脚喜伸被外,盗汗、遗精,颧红,腰膝酸软,口燥咽干,舌质殷红,光剥少苔,脉沉细数。午后自觉两手两足心热,小有烦劳则加重,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目眩晕,舌质淡,脉细弱或细涩。

五心烦热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由内伤、外感病症所致,内伤主要是阴血虚亏,多见于虚劳病中;外感则多因热病后期,余邪未清所致。

五心烦热是怎么回事

五心烦热多由于阴虚火旺、血虚生热、外邪损耗阴液而生热、火热内郁等所致。其中,火热内郁所致的五心烦热属于实证,其他原因引起的五心烦热均为虚证。

症状起因

1、阴虚

五脏阴虚都可以出现五心烦热,尤其是肺脾肾三脏阴虚最为多见。

(1)肺阴虚是由“肺痨”久治不愈,不断损耗肺阴所致。

(2)肝阴虚是因过度劳累,或肝病久治不愈,不断耗损肝阴,阴阳平衡被破坏,阴不敛阳,导致肝火偏旺。

(3)肾阴虚受其它脏腑阴虚累影响,即“穷必及肾”;或房事过多,纵欲过度,肾精耗损过度。

2、血虚

多与肝脾两虚有关。脾为后天之本,通过吸收饮食的水谷精微之气从而化生人体所需的气血;肝有藏血的功能,肝脾受损,生血、藏血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血虚,血属阴,进而血虚发热。

3、邪耗阴液

多由外感风寒、风热、时疫(如夏天伤暑、春季流感)等病失治、误治,导致邪气未彻底清除,停留在营阴(体内),进而损伤人体正常的阴液,导致阴虚发热。

扩展资料: 治疗

预计治疗

五心烦热根据其病因不同,治疗原则会有所差异。阴虚者主要是养阴清热除烦,血虚者主要是调肝理脾,邪伏阴分者主要是滋阴透邪,火热内郁者主要是散火解郁。

治疗方法

1、阴虚五心烦热

方用清骨散随证加减。常用中药有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等。

2、血虚五心烦热

方用补肝汤加地骨皮等。常用中药有当归、川芎、生地、白芍、地骨皮等。

3、邪伏阴分五心烦热

方用青蒿鳖甲汤。常用中药有青蒿、鳖甲、知母、生地等。

4、火热内郁五心烦热

方用火郁汤或升阳散火汤加减。常用中药有羌活、升麻、葛根、柴胡、防风、独活等。

参考资料来源:医药信息查询平台-五心烦热

五心烦热怎么治

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主诉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热得让人烦躁不安,似乎浸在冷水里才觉得舒服,但测体温却正常。你知道这是什么情况吗?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五心烦热怎么治
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主诉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热得让人烦躁不安,似乎浸在冷水里才觉得舒服,但测体温却正常。中医学将这种情况称为“五心烦热”,多见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以及久病体虚的老人。由于引起五心烦热的病因不同,所以一旦出现五心烦热,一定要先辨清自己属于哪种五心烦热,然后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阴虚型

五心烦热且午后热甚,常欲手握冷物,睡觉时手脚喜伸在被外,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阴虚型五心烦热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见于肺、肝、肾三脏阴虚者。其中肺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除了以上症状外,还伴有鼻鸣音、干咳气短、痰少且痰中常有血丝;肝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失眠、易疲乏、眼睛干涩等;肾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耳鸣、腰膝酸软等。治宜滋补肝肾,给以滋阴汤:知母20克,黄柏12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萸肉20克,山药15克,云苓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元参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2克,龟板10克,鳖甲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知柏丸、杞菊丸口服。

火郁型

五心烦热,胸闷,口臭,牙龈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等。多因饮食不节,致胃阳被郁,不得泄越,发为五心烦热。治宜清泄肝胆、脾胃,给予解郁泄热汤:柴胡15克,郁金12克,龙胆草12克,黄芩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元参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黄连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连翘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泻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虚型

午后自觉五心烦热,稍微劳作就会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一般与肝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摄全身血液。肝为藏血之脏,调节全身血液供应量。肝脾受损,生血、统血、藏血失职,遂至血虚,血虚不能制阳,导致五心烦热。治宜健脾益气、养肝补血,给予生血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30克,杭芍20克,丹参20克,黄精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龟板20克,鳖甲15克,鹿角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益髓丸、固元丸口服。
中医五心烦热 是指哪“五心”
在中医学理论中,“五心”是指双手心、双足心以及胸口。五心烦热的典型表现包括心烦意乱、难以入睡,且自我感觉手足心发热不适。这些人大多习惯睡觉的时候把手脚放在被子外面,甚至要贴在墙上凉一凉才舒服。虽然他们总嚷着手脚心冒热气,但摸着温度并不高,这正是烦热的特点,这种燥热心烦往往让人难以入睡。

五心烦热属于中医热症的范畴,中医古籍《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阐述其原因为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所致,表现为阴虚火旺或血虚有热以及火热内郁。

五心烦热的病人以虚证为多,属虚实夹杂型,阴虚火旺是最常见的病因,多见于更年期女性。随着绝经的出现,还会伴发腰酸不适、轰热汗出,或者夜间出汗、口干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肾阴虚有热的表现,治疗上就要多滋养肾阴,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中成药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之类。日常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少吃葱、姜、蒜、羊肉等热性食物,宜吃枸杞、黑豆、黑木耳、红豆等补阴之品。

血虚有热多见于产后妇女或者血液病的某个阶段,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气短不适、五心烦热、舌质淡、脉细弱。中医认为,“肝藏血”“脾统血”,血虚则无以推动全身的血液运行,久之使气机运行不畅,气郁生热。治疗当以养肝健脾、补益气血为主,可选当归补血丸、十全大补丸,配合适量清热的药物。平时用黄芪、白扁豆、大枣、山药等煮粥,常食可补气;传统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是补血的良方,可适量食用。

火热内郁引起的五心烦热属于实证的一种表现,这个时候,病人就不只是虚了,而是疲乏无力。由于阳气郁结于脾胃,故四肢困热不适,自觉体表燥热不安,或头部胀满不适、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此时用药应以升举阳气为主,临床上多用升阳散火汤或火郁汤。

可见,同样都有“五心烦热”的症状表现,但其内在病因病机还有不同,所以,要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才能药到病除。

猜你喜欢

1. 内火旺怎么调理

2. 肝热阴虚怎么调理

3. 经常出汗怎么治能除根

4. 怎么治疗欲火过旺

5. 怎样治疗湿毒的最佳方法

6. 精神分裂症怎么治

7. 烧心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