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同是肾虚,肾阳虚和肾阴虚有什么区别

时间: 2023-02-10 01:17:03

同是肾虚,肾阳虚和肾阴虚有什么区别

肾阴虚和肾阳虚同属肾虚,但不管是从中医角度还是西医角度来看,两者是有区别的。具体表现在症状以及患者应对时的方法有所差异,其诱因也有所差别。

中医认为,任何事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人的肾也有肾阴和肾阳之分,肾功能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肾阴虚造成的,也可能是肾阳虚造成的,所以,补肾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补。

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术语,肾阴虚和肾阳虚也是中医的症,平常讲的肾虚 ,包括肾阴虚和肾阳虚,也包括了肾脏的阴阳两虚。肾阴虚、肾阳虚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很多。肾阴是物质的,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

如果消耗的物质比较多,如肾精,或性生活过于频繁,或劳力(包括脑力、体力)过度,或生下来身体弱,物质基础比较低,出现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性欲减退,遗精、早泄等等,为肾阴虚的症状 。

肾阴虚容易出现虚热,中医理论阴虚生内热,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中青年活动量较大,无论是学习、锻炼,物质耗损较多,性欲不特别低,但射精快,或有遗精现象,要补肾阴。

肾阳虚有和肾阴虚相同的症状 ,如,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还有性欲减退,因为是阳虚,中医理论阳虚生外寒,会出现怕冷的症状 ,面色虚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稀薄。性欲比较低下,和现代医学上说的雄性激素低下有相同之处。阳虚表现的是外在的,肾阴虚表现的是内在的,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 。肾阴虚易早泄遗精,肾阳虚阳痿较多。共同之处是,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是共同的症状 。

肾阴虚和肾阳虚有什么样的区别?

肾功能是否正常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所以要注意保护和滋养肾脏,避免肾虚。一旦出现肾虚,也要注意治疗。但在治疗肾虚时,要注意对症治疗,因为肾虚有不同的分类,如肾阴虚和肾阳虚,这是两种常见的肾虚现象。那么肾阴虚和肾阳虚有什么区别呢?

一、肾阴虚和肾阳虚有什么样的区别

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症状不同。肾阴虚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头晕耳鸣,甚至伴有腰膝酸软、盗汗。肾阳虚通常表现为畏寒怕冷、大便溏泄,甚至影响男性性功能,可口服补肾药物治疗。肾虚患者主要是性交过度引起的,也可能是经常熬夜加班引起的。通常,他们也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调节。

二、改善肾阴虚和肾阳虚的一些方法

想要改善肾阴不足、肾阳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纠正生活中的那些不良习惯,最典型的就是熬夜、久坐不运动。这两个习惯真的对我们的身体伤害太大了。此外,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来改善它。在饮食疗法中,我们可以多吃枸杞、生姜、山药等食物。治疗方面,最好去医院让医生面诊,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药。

三、肾阳虚和肾阴虚在症状上有一定的区别。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身体出现肾阳虚的时候,我们会更容易怕热,精神也容易紧张,注意力很难集中。同时腰部会有明显的无力感和酸痛感。对于那些患有肾阳虚的人来说,他们会更怕冷,这与肾阴虚完全相反。此外,他们会容易出汗,出汗很多。其实肾阴虚和肾阳虚有很多相似的症状,就像两者都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一样。然而,它们在一些具体细节上往往略有不同。一般肾阳虚的人舌头会更白,肾阴虚的人舌头会更红。

肾阳虚和肾阴虚的区别

一般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可能很多男性都会出现一些肾虚的,而且肾虚的种类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可能会出现一些阴虚或者是肾阳虚,如果是这两个傻傻的分不清楚,那如何才可以达到补肾的效果,生活中有四个小妙招,就可以轻松的准确的去辨别,到底有什么话才可以辨别出来的。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大部分人分不清楚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因为不管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是肾虚,都指肾精亏虚,既然都是肾虚,就会有共同的症状,比如:易疲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牙齿松动、脱落、发白、脱发掉发等共同的症状。也正是因为这些共同的症状使得人们对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含糊不清。

对于如何辨别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可以从以下5点辨别:

1、舌头

肾阴虚一般表现为:舌头颜色相对较红,舌形呈尖型,舌苔少、薄;

肾阳虚一般表现为:舌头颜色相对较白,舌形呈圆胖,舌苔多、厚;

2、生育功能方面

肾阴虚一般表现为:男子肾精不固、遗精、易举;女子经闭、月经色深;

肾阳虚一般表现为:男子阳 委,女子宫寒不孕、月经色浅;

3、寒冷

肾阴虚一般表现为: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肾阳虚一般表现为:冷、手足不温、畏寒怕冷;

4、排泄

肾阴虚一般表现为:小便发黄、尿量少;

肾阳虚一般表现为:小便清长、夜尿频多、五更泄泻(鸡鸣泄)、大便糖稀;

其次,肾阳虚易肥胖、浮肿、皮肤发白;肾阴虚易身形消瘦、皮肤干枯、无精神。后续会为大家推送肾阴虚和肾阳虚该如何食补,日常饮食要注意哪些方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