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老中医力荐的针灸壮阳的秘密都在这里

时间: 2023-02-10 02:13:21

老中医力荐的针灸壮阳的秘密都在这里

壮阳,是一个中医名词,指通过饮食、药物、针灸、等手段提高男子阳性气息,达到提高肾阳、强阳健体、提升性能力、增强性欲的目的,男性壮阳是男性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一种表现。针灸如何壮阳呢?

命门火衰

主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腰腿竣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若兼心脾损伤者,则有心悸胆怯,失眠等证。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并用灸法,以补肾壮阳。

处方:命门、关元、肾俞、太溪。

随证配穴:心脾亏损加心俞、神门、三阴交。

方义: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阳痿,取命门、肾俞、太溪补肾壮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穴,补之能壮人身之元气,培元固本壮阳;心俞、神门、三阴交补益心脾。

湿热下注

主证:阴茎萎弱不能勃起,兼见口基或渴,小便热赤,下肢竣困,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以清利湿热。

处方: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方义:湿热下注所致阳痿,病由脾被湿困,郁久化热,故取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利湿;中极清下焦之湿热;足三里以助脾利湿。

补肾壮阳特效药中药方_老中医补肾壮阳中药方

男人 补肾 有许多 偏方 ,但是也有许多虚无的偏方,有时不但没效果反而伤害身体,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补肾 壮阳 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肾壮阳的中药方
1、附子

附子,辛热,功能补肾壮阳,散寒止痛,可用于阳气不足诸症,《本草汇言》说“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然则生附子有毒,必须炮制后方能使用,用量适宜,文火久煮后,一般也无毒性反应。

2、干姜

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 中医 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此外还有健胃止呕、驱腥臭、消水肿之功效。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3、枸杞子

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 肾虚 之人,食之最宜。如《本草通玄》记载:“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本草经疏》中也说:“枸杞子,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

4、肉苁蓉

补肾壮阳是肉苁蓉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肉苁蓉顽强的生命力,赋予了它神奇的滋补功效。肉苁蓉是中国所发现的60多种补益中药中品位最高的药物,而不是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 便秘 等。

5、淫羊藿

淫羊藿出自《本经》。为小檗科 植物 箭叶淫羊藿的干燥全草,生用或酥用;辛、甘,温;入肝、肾经。补肾壮阳、催情、祛风止痛。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阳痿、遗精、腰肢软弱无力,常与肉苁蓉、杜仲、阳起石配伍。

6、巴戟天

说起巴戟天,它可是补肾壮阳的头号药材,是一味补肾助阳效果非常好的中药。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味辛、甘,性微温。归肾、肝经。能够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常用于医治阳痿不举、小便频数、宫冷不孕、 风湿 腰膝痛苦、肾虚腰膝酸软等症。

7、狗脊

狗脊是一种中药,因为它看起来像狗的脊梁,所以人们称之为“狗脊”。中医上有种说法叫“以形补形”,就好比核桃仁比较像人的 大脑 ,吃了可以补脑安神一样,中医临床上,狗脊补肾壮骨的作用是确定的。狗脊、川断、菟丝子各30克,水煎内服,可以起到壮腰、填精、补肾、强骨的作用。

8、补骨脂

补骨脂也称破骨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补骨脂具有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的作用。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于治 白癜风 ,斑秃等证。现代临床上还用于白癜风,斑秃, 脚气 ,子宫出血,白细胞减少症,外阴白色病变。
补肾壮阳的 饮食禁忌
1、过于寒凉的食物。按照中医药属性的划分,有许多食物是属于寒凉类的,如螃蟹、蛤蜊、生蚝等海鲜。在海鲜类产品中,除鱼、虾、鲍鱼等极少数属于温热之性,大部分均是寒凉的。所以,像螃蟹类的寒凉海鲜,男性不要一次吃太多,最好吃的时候能搭配姜汁一同进食,用姜汁的温热制约它的寒凉之气,以免损伤胃阳。

2、大量吃冷饮。到了夏季,很多男性为了消热避暑,会饮用大量的冷饮,如冰镇啤酒等,有些人还很喜欢吃冰镇西瓜。但提醒备孕中的男性最好少吃这些食物,以免阳气不断被消耗。

3、水果并非越多越好。需要壮阳的男性不能大量进食水果而忽视了对主食、肉类和蔬菜的摄入量,没有五谷、肉类补充阳气,人体的阳气得不到补充,且大量的水果、蔬菜又会不断损伤人体的阳气,最后发生阳虚寒盛的症状。男性吃水果时也不要空腹食用,最好在饭后吃。

4、大量喝绿茶。同样是茶,红茶的性质偏温热,而绿茶的性质偏寒凉。绿茶有 清热 去火的作用,适度饮用可以使人的咽喉、口腔、头目等清爽舒适。但绿茶喝得太多,就会削伐人体的阳气,导致阳气的不足。这种 饮茶 方式,弊大于利的。

同时还要注意,茶水不能空腹饮用,空腹饮用茶水,茶的寒凉之性会直逼下焦,损人真阳。很多人空腹饮茶后都有心悸、 头晕 的症状,就是体内阳虚水泛的表现。正确的饮茶方法,应该是在饭后饮用,这样既有助于 消化 ,又可以清解火热,且对人体没有损伤。
补肾壮阳吃什么食物好
1、虾。虾味道鲜美,补益和药用作用都较高。中医认为,虾味甘、咸,性温,有壮阳益肾、补精的功效。人常食虾,有强身壮体效果。

2、泥鳅。泥鳅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补肾壮阳1、烟酸、铁、磷、钙等。其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功效,对调节 性功能 有较好的作用。

3、牡蛎。牡蛎含有丰富的锌元素及铁、磷、钙、优质蛋白质、糖类等多种维生素。其味咸,性微寒,有 滋阴 潜阳、补肾涩精功效。对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肾虚阳痿等有较好的效果。

4、驴肉。驴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功效。驴肾,味甘性温,有益肾壮阳、强筋壮骨功效,可治疗阳痿不举、腰膝酸软等症。

5、狗肉。狗肉味甘、咸,性温,具有益脾和胃、滋补壮阳作用。《本草纲目》载,狗肉有“安五脏,轻身益气,益肾补胃。暖腰膝,壮气力,补五劳七伤,补血脉”等功效。

6、鹌鹑。鹌鹑肉味鲜美、 营养 丰富,还含有多种无机盐、卵磷脂、激素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医认为,鹌鹑肉可“补五脏,益精血,温肾助阳”男子经常食用鹌鹑可增强性功能并增气力、壮筋骨。

7、鸽肉。鸽肉具有补益肾气、强壮性机能的作用。据测定白鸽蛋和白鸽肉一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铁等成分,对强精补肾有较好的效果。

8、淡菜。淡菜富含蛋白质、碘、补肾壮阳族维生素、锌、铁、钙、磷等。其味咸,性温,有温肾固精、益气补虚功效。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房劳、消渴等症。
猜你喜欢:

1. 治肾虚的药方方剂

2. 补肾养生茶的配方大全

3. 治肾虚的中药药方配方

4. 补肾的药方有什么

5. 补肾的中药方

名老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躁狂、失眠、腰痛的典型医案

近日阅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第二辑):针灸推拿分册》,下面分享对我有启发的3则医案。

孙森田医案1则

滋阴降火安神镇静针刺治疗癫狂病

病史:略
西医诊断:躁狂症
中医诊断:癫狂病,证属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安神镇静。

处方: 百会、情感区、腹一区、安眠(双)、内关(双)、三阴交(双)、照海(双)、太冲(双)。

操作:百会、情感区手法要求小幅度、轻捻转,偶伴提插法,捻转速度达200转/分钟以上,连续3~5分钟。腹一区针刺时要求与皮肤表面呈15°平刺入腧穴,切勿伤及内脏,手法以小幅度捻转为主,不提插,得气为度。诸穴得气后使用G6805-Ⅱ型电针仪,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嘱百会、情感区长时间留针,达8小时
疗4次,一疗程痊愈。

按:静坐不能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自觉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又难以描述清楚。本案治疗,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健脑宁神。情感区位于印堂穴直上,入前发际处向后平刺1.0 1.5寸深,目内眦直上平行于该针两旁各一穴,均向后平刺1.0 1.5寸深,是根据大脑皮质功能定位与头皮表面投影的关系而选取的头穴,其相当于大脑额叶的额极部,能够对精神障碍性疾病起到很好的调节及治疗作用,以达开窍醒神之功。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百会穴、情感区针刺的手法,要求小幅度、轻捻转,偶伴提插,捻转速度达200转/分钟以上,连续3~5分钟。孙老在临床中常常按照大脑功能定位与头皮表面投影关系选择相应的头穴治疗,他认为应用针刺的方法在头皮表面投影处选穴,必须经过特殊的手法操作才能使其刺激信号作用于相应的大脑区域而起到调节大脑功能的作用。所以,没有一定的刺激量是达不到针刺效果的。因此,要求施术者必须认真按规定的时间捻转再配以提插手法,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刺激时间、刺激频率加刺激强度才能达到一定的刺激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腹一区出自孙老独创的“孙氏腹针疗法”(尚未公开发表),与薄氏腹针疗法不同,孙氏腹针疗法是把腹部划分为十个穴区。腹一区位于剑突下0.5寸处为第一穴,在该穴旁开0.5寸处各选一穴共三穴,同时从三穴向下平刺1.5寸深,稍加捻转,得气为度,该穴区治疗情感障碍、抑郁、焦虑、失眠以及精神方面的各种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在神志病的治疗方面,孙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大脑功能定位与头皮表面投影的关系,提出应用“调神益智法”治疗,主方选取百会、印堂、情感区及“腹一区”,同时辨证配伍选穴治疗,如照海穴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阴跷脉气盛则目合而入睡;心悸怔忡加内关;失眠健忘加安眠;狂躁易怒加太冲;心烦不宁加三阴交等,穴位选择不拘泥于常法,临床疗效卓著。

王国才医案

健脾养心法治疗不寐

病史:略
中医诊断:不寐,证属心脾两虚。治宜健脾养心,镇静安神。

(1)推拿手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在床头,先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开始向上推至神庭,往返3 5遍,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至太阳穴,往返3 5遍,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沿眼眶周围做“∞”形推动,往返3 5遍,再从印堂沿鼻两侧向下经迎香穴沿颧骨至两耳前,往返3 5遍。

最后,沿上述治疗部位用双手抹法治疗,往返3~5遍。按揉印堂、睛明、攒竹、鱼腰、四白、百会、四神聪、头维、角孙、率谷、脑空等穴,扫散两侧胆经,抓拿五经,勾揉风池,拿颈项部,拿两侧肩井。顺时针方向摩腹,按揉中脘、气海、关元,掌振中脘。然后再按揉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等。患者取俯卧位,术者沿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用滚法治疗,点按脾俞、胃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肾俞等。接着用直擦法擦背部督脉,横擦肾俞、命门及骶部八髎穴,以透热为度。

(2)针刺:取穴:印堂、百会、头维(双)、风池(双)、风府、曲池(双)、内关(双)、神门(双)、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双)、太冲(双)。手法以禅针法为主,不留针。每日1次。

二诊(2003年3月24日):神志清,精神好,面色如常,眼周微黑,表情自然。患者诉睡眠较前明显好转,夜间能睡5个小时左右,自觉神疲乏力之症较前明显好转,头痛头沉基本消失,纳可,心悸胸闷较前减轻,脘腹微胀。夜间多梦已有所减轻。治疗方案同前。

按: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凡影响营卫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使神不安舍,都会成为失眠的病因病机。本病病位在心,总由心神失舍所致,但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病性总属营卫失和,阴阳不交,心神失守,虚多实少之证。治疗总以调其阴阳,以安心神为大法。太阳、印堂、神庭、百会、角孙、风池穴位于头部,可以疏通局部经络,调整局部气血,对不寐的伴随症状如头痛、头晕、耳鸣目眩等具有直接作用。摩腹、按揉中脘、足三里等穴能健脾和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督脉“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擦督脉,能起到温经通络,镇静安神作用。

王国才禅针法,是将推拿的运气功法与振法的动作形式,应用到针刺手法上来,禅针法的特点是术者拇指与食、中两指握针,在运气功法状态下,运用振法的发力形式运针,捻针频率非常快(每秒8次左右),捻转幅度在180°~360°之间,可任意调控,一次操作可持续捻针数十分钟。临诊时,根据需要或补或泻,提插、捻转、飞、弹、振、摇诸法任意组合,一气呵成。禅针法持久均匀,得气率高,传导性好,刺激量可调性强,补泻手法量化组合,无痛、安全而不滞针。掌握这种手法,必须要有坚实的内功基础,同时针刺手法与推拿手法都要精通。

陈全新医案3则

1.手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处方:肾俞(左)、委中(右)、大椎、手腰痛点(右)

手法:肾俞、委中以平泻法,委中穴逆时针捻针导气上行,使针感向腰部扩散;大椎平补法;针委中穴位时患者觉自右侧大腿酸麻感,虽经施行导气手法后,针感亦传不到腰部,出针后嘱患者站立,针刺手腰痛点捻针大泻法,配合腰部做侧身弯腰运动,患者经针灸后腰部疼痛稍有缓解。

二诊(2009年11月19日):患者可自行行走,不需扶持。患者诉经6次针灸治疗后腰痛缓解,可做弯腰动作,但腰部尚余隐痛。舌质淡白,苔薄白微腻,脉滑。患者经针灸后腰部疼痛缓解大半,虽为急性腰扭伤,但起因为久坐气血郁滞所致,所以疗程较一般急性腰扭伤长,取穴以肾俞交替使用,取后溪以通调督脉,余法如前。

三诊(2009年12月23日):患者精神可,行走自如。患者腰部疼痛缓解,行走如常,腰部活动如常,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前法合度,守初诊方,仍旨原法。

按:陈老认为,急性腰扭伤在针灸临床属于常见病,临床报道有单取一穴水沟或者后溪等穴而取效者,这类腰部扭伤多属于局部一时的气血郁滞,所以经针灸疏通经络,可有立竿见影之效。而属于气血郁滞久而导致的急性腰扭伤往往不能单穴或经过几次针灸就能痊愈,这就是《素问·宣明五气篇》“久坐伤肉”病机所在,所以临床治疗急性腰扭伤宜明确判断气血郁滞的轻重而做出疗效判断。

2.和气血补肝肾针灸治疗老年急性扭伤腰痛

按:本例腰痛患者属于气血不和,又兼有年老肾虚,所以治疗上以调和气血为主,兼调补肝肾,取穴遵行脏腑配穴法,可取肾俞、肝俞,又因督脉所过,主治所及,调补任督,具有通调一身经气、补肝肾的作用,所以取穴用关元、气海,任脉穴位的应用具有从阴引阳的意思。局部取穴以阿是穴、关元俞为主,远端取穴取委中、委阳以通调经气。患者经两次治疗后腰痛明显缓解。

**3.针灸并用补肾健脾法治疗腰肌劳损 **

取穴:肾俞(双)、脾俞(双)、委中(双)。

刺法:陈教授以补法刺肾俞、脾俞,施术时进针得气后,反复捻针,拇指偏重向前推捻,同时持针手缓慢地将针从浅层向深层插进,轻快地将针上提。运针以轻捻转、慢按轻提为基础。运针时,使针下经气向腰部周围传导。以泻法针刺委中穴时,针尖斜向上,捻针幅度较大,拇指偏重向后拉捻。当陈教授捻针导气后,患者渐感针下有一股气自腰向双足放射,腰部酸痛感减轻。留针30分钟。

灸法:出针后以艾条温灸双侧膈俞、关元俞。

治疗后,患者自觉腰部酸痛感减轻。于右耳的腰、肾点以王不留行籽贴压。

二诊(2007年5月22日):患者诉经针灸治疗后,夜间腰部酸痛感大减,活动腰部亦无牵掣不适,昨晚夜尿次数减少为3次。但仍有耳鸣眩晕,纳仍欠佳。乃取穴:气海俞(双)、听宫(双)、阴陵泉(双)。以补法刺气海俞;听宫穴刺以补法,进针后只以捻转手法行针,拇指偏重向前推,不提插;以平补平泻手法针刺阴陵泉健脾祛湿。留针30分钟。

因患者小便频数,夜尿较多,出针后陈教授以艾条温灸关元穴与中极穴,加强固摄与气化功能。嘱其回家后仍可以艾条温灸腹部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加强疗效。

三诊(2007年5月25日):患者诉经昨日治疗后,耳鸣及眩晕症状减轻,精神改善,思食,小便次数减少,昨晚夜尿1次。察其舌脉,舌淡苔薄,脉细。陈教授认为前法合度,症续改善,取穴:百会、翳风(双)、命门、大肠俞(双)、阳陵泉(双)。百会、命门、大肠俞均以补法刺之;以平补平泻刺翳风、阳陵泉,进针后只以捻转手法行针导气,不提插。配以艾灸膈俞(双)、足三里(双)。留针30分钟。

四诊(2007年7月9日):患者喜诉经1个多月治疗后,困扰多年之腰痛消失,现步履如常,腰部活动自如,食欲增进,已无耳鸣眩晕。视之精神爽利,察其舌苔薄润,脉平,病已愈,乃除去右耳之贴压,治疗守上方再针治1周巩固疗效。嘱其平素注意避免腰部受寒,适当参加运动,增强体质。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