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功效。用于治疗胸腹胁肋胀痛、癫狂、热病、吐血、黄疸尿赤、各种肝炎肝硬化等病症。还可以治疗情绪压抑、抑郁症。对于女性的经闭痛经、乳房胀痛,月经失调等,用郁金有很好的开淤和缓解作用。郁金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能保肝利胆,能恢复损伤的肝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
郁金的作用和功效
1、理气解郁
郁金为血分之气药,既理气,又化瘀,可以治疗心肌炎、冠心病胸闷胸痛或伴心绞痛、慢性肝病或伴门静脉高压、免疫病肺损害或伴肺动脉高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输尿管结石伴血尿等。
2、保肝利胆
郁金能保肝和利胆,对损伤的肝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有恢复功效。郁金不但对慢性肝病和免疫性肝病能缓解症状,与柴胡、白芍、枳壳等同用,可先缓解症状,肝功能也会随之好转。
3、祛瘀止血
郁金有抗凝血作用,能促进溶血。可以治疗消化道急性出血,不明原因的血尿、急性支气管扩张咯血、妇科血崩等。
4、凉血清心
用于治疗血热的吐血、衄血、尿血。
5、抗动脉硬化
能主治中风后昏迷、偏瘫、语言不利、痴呆等病症。
6、活血止痛
用于治疗血瘀气滞的胸腹胁肋胀痛,肝气郁结,经行腹痛,月经不调,腹中结块等症。
7、利湿退黄
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而出现黄疸者。
郁金怎么服用
既然了解了郁金的作用和功效,我能不妨再多了解一些,来看看郁金的服用方法。
郁金的服用方法1:可用柴胡,黄芩,党参,白术各8g,云苓12g,郁金9g,砂仁5g,甘草5g。用水煎服,每天一剂。比较适用于肝郁脾虚患者。
郁金的服用方法2:郁金6g,海藻10g,丹参10g。水煎留汁,放入适量红糖。早晨和晚上各服1次。可以治疗甲亢。
郁金的服用方法3:郁金烧成末,二钱,用米醋调灌。可以治疗产后心痛,血气上冲欲死。
郁金的服用方法4:郁金10g、绿茶3g。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致味淡。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的功效。治疗胸腹胁肋诸痛、热病癫狂、吐血、衄血、尿血、妇女倒经、黄疸。
郁金味辛、苦、寒,归于心、肝、肺经
其功效与作用为:1、郁金既能够活血,又能够理气解郁,为血分之中的气药,既能理气、又能化瘀,气滞血瘀可以经常使用,如肝气郁结、爱生气、乳房胀痛的人,使用郁金效果不错;2、郁金能够行气解郁,从而起到疏肝利胆、促进胆汁排泄,对于肝脏的保护作用,另外郁金还可以抗动脉硬化,治疗中风昏迷,或者偏瘫、语言不利、痴呆等;3、研究发现郁金有抑制胃酸和抗溃疡的作用,对于胃溃疡、胃酸过多的烧心、反酸、纳少、脘腹胀满的人可以用;4、研究发现郁金有解痉、镇痛和催眠的功效,在治疗胁痛、腹痛,妇女行经腹痛或者乳房胀痛时,可以配伍使用;
郁金的功效与作用 郁金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郁金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既能量血止血也能调节情绪,多用于临床治疗
但是很多人对郁金的功效与作用不了解,下面就带你看看郁金的功效与作用
郁金的功效与作用1 1、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郁金既能活血又能行气
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导致的各种病痛
对于胸内的刺痛,胀痛有很好的疏肝解郁止痛的功效
对于冠心病的人来说,可以用郁金搭配伍瓜蒌,薤白,丹参,当归等药一起搭配来止痛
2、防治肝病
中医认为郁金有利胆退黄的功能,郁金含有的挥发油对损伤的肝细胞线粒体喝内质网有恢复的作用,所以郁金对于传染性肝炎有防治的作用,在止痛、退黄、让肝脾缩小等方面上都有较好的效果
3、郁金对于女性的闭经、痛经、乳房胀痛都有一定的功效,因为郁金既能行气疏肝又能活血化瘀
4、郁金解郁开窍,清心凉血的功效
5、祛瘀止血
郁金止血的效果早就被古人有明显的认识了,主要针对有瘀的陈血
药理研究中也提示郁金有抗凝血的作用,能促进溶血
这也说明,郁金是祛瘀止血的中药,既要有淤血又有出血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没有淤血的情况下是不能用的,用了反而会加重出血情况
6、郁金能够抗动脉硬化
可用治疗中风后昏迷,偏瘫,说话不流利清晰,痴呆等由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精神抑郁,闷闷不乐等症状
7、镇静,催眠
郁金的挥发油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神经中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也表明郁金有催眠的效果
郁金的常用食用方法以及禁忌 郁金可以被用来煎服或者外敷,也可以跟其他的食材药材一起作为药膳食用,比较常见的有郁金粥,荷叶郁金粥,三七郁金蒸乌鸡,柴郁莲子粥等
郁金虽然没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是孕妇以及阴虚失血和没有气滞血瘀的人最好不要服用郁金
有实验证明,郁金对怀孕早期,中期,晚期的小白鼠都有终止妊娠的作用,其制流产机制可能为抗孕激素作用,与兴奋子宫有联系,这说明孕妇不能服用郁金
总的来说,郁金是一种行气活血止痛的药物,这种药物虽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是禁忌人群最好是不要碰到它
郁金的功效与作用2 1、解郁开窍 郁金是一种味道特别苦的中药材,它能入心经并能清除心热而且能解郁开窍,对人类经常出现的癫痫和神昏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把它与时长补和桅子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煎汤服用,也可以把它与白矾等中药材一起制成药丸直接口服,多数患者用药后病情能明显减轻
2、凉血止血 郁金是能入肝经的`中药材,它能提高肝功能也能降气止血,可防止人体因肝火过旺而出现疾病,在人们出现尿血血淋以及咳血吐血等疾病后,都能直接服用入药后的郁金,在服用时把它与生地和丹皮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煎汤服用,止血效果特别好
3、清肝利胆 清肝利胆提高肝胆功能缓解肝胆湿热都是郁金入药以后的重要功效,它能防止肝胆功能减退,也能预防胆结石和胆囊炎等多种常见疾病发生,另外人们在出现湿热黄疸或慢性肝炎以及肝胆湿热等证实,还能把它与陈蒿和桅子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煎汤喝,服用后病情很快好转
4、抗真菌 郁金中有多种药用成分,它对人体内的多种真菌都有明显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人体内的毛癣菌和黄癣菌,有明显消灭作用,能防止人体因这些真菌感染而出现疾病
在临床上人类出现真菌性皮炎时尽快服用中药郁金还能让皮炎慢慢消退
郁金的禁忌 郁金药用功效出色,但生活中那些怀孕的女性以及阴虚失血过多以及无气血阻滞症状的人群,都禁止服用这种中药,他们服用郁金以后不利于药效发挥,而且会让身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会危害身体健康
郁金的功效与作用3 功效 1、用於肝胆湿热症
郁金性寒入肝胆经,能清热利胆退黄
治肝胆湿热黄疸,配茵陈、山枝等; 若湿热煎熬成石之胆石症,常配金钱草等以利胆排石
2、用於热病神昏,癫癎痰闭之症
郁金辛散苦泄,能解郁开窍,且其性寒,兼有清心之功
治湿温病湿浊蒙闭心窍者,配菖蒲、山枝等,如菖蒲郁金汤; 治癫狂、癫癎痰火蒙心者,配白矾,如白金丸
3、用於气滞血瘀的胸、胁、腹痛
郁金味辛能散布能行,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解郁而达止痛之独立自主
常配木香同用,偏气郁者倍木香,偏血郁者倍郁金,即《医宗金鉴》颠倒木金散;临床亦常与丹叁、柴胡、香附等配伍同用
治妇女经行腹痛、乳胀、属肝郁有热,气血瘀滞者,配柴胡、山枝等同用,如 《傅青主女科》宣郁通经汤; 治胸胁损伤、胸闷疼痛,配丹叁、延胡、杏仁等以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治胁下症积,配鳖甲、莪术等以化瘀消症
4、治早搏者
又有以川郁金粉或片剂,治早搏者
5、治结石症
近代临床以郁金为主治湿热型、气滞血瘀型等结石症
6、用於吐血、衄血及妇女倒经等气火上逆之出血症
郁金味苦而性寒,能顺气降火而凉血止血
常配生地、山枝等,如 《医学心悟》生地黄汤; 若热结下焦,伤及血络之尿血、血淋、亦可用之,常配生地、小蓟等
药理作用 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对胆甾醇(每天给予1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每天口服郁金水煎剂10克左右,100天后血清胆甾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对照组高,磷脂升高较明显,β-脂蛋白、三酸甘油酯稍有上升,但与对照组无差异
郁金粉按134毫克/100克给予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大白鼠,血清胆甾醇及C/P值均有轻度上升,但能减轻家兔或大白鼠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
患有高胆甾醇血症的兔,口服同属植物Curcuma amada的乙醚提取物,在3周内使血胆甾醇由266毫克%下降到36毫克%,C/P比值也相应下降,主动脉重量亦明显减轻,动物体重增加
②其他作用 郁金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郁金挥发油乳剂作人胆囊造影时,无收缩胆囊的作用
郁金的功能与主治: 行气解郁,凉血破瘀
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①《珍珠囊》记录:"凉心
" ②《唐本草》记录:"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 ③《药性论》记录:"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
" ④李杲记录:"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
" ⑤《本草通玄》记录:"治痘毒入心
" ⑥《纲目》记录:"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
" ⑦《本草衍义补遗》记录:"治郁遏不能散
" ⑧《本草正》记录:"止吐血,衄血;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作痛
" ⑨《本草从新》记录:"能开肺金之郁
" ⑩《本草备要》记录:"行气,解郁;泄血,破瘀
凉心热,散肝郁
治妇人经脉逆行," ⑾《本草述》记录:"治发热,郁,咳嗽,齿衄,咳嗽血,溲血,头痛眩晕,狂痫,滞下,淋,并眼目鼻舌咽喉等证
" ⑿《要药分剂》记录:"凉血
" 郁金的 临床应用 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郁金粉每次5克,日服3次
共治33例(急性22例,慢性11例),结果自觉症状消失者21例,减轻者11例,1例无改变,疗程平均为31天;有明显体征的26例中,14例完全消失,9例减轻,3例无改变
所有病例在治疗前转氨酶都有明显变化,治疗后完全达到正常者18例,明显降低或接近正常者9例,其余无改变
24例患者经血清蛋白检查,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白蛋白升高现象;7例做了马尿酸排出试验,治疗2~3星期后,有6例排出量明显增加
据本组病例观察,郁金对止痛、退黄、使肝脾缩小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