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中医把脉能看出什么病 中医是讲究望闻问切,从你一进门的时候他就会观察你外面的异常,包括面色舌苔眼睛以及其他地方反映的疾病征兆,之后在听你对你最近察觉到的身体异样情况进行叙述,再然后根据他的观察和你的叙述他的心里就会有一个大概,根据他的猜想来对你进行讯问,最后再来诊脉,根据脉象的情况来确定病情,并不是只是诊脉就能准确的判断 不过诊脉确实能反映不少问题,从古代文献所记的常用脉象就约二十多种,如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儒、芤、缓、弱、结、代、促、紧、弦、洪、细、微等等,只有有经验的老中医才可以察觉到脉像中的细微差别 问题二:中医把脉可以知道身体哪些什么????? 我个人觉得不可信,因为我本身学的是中医专业。把脉是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身体盯态,但易懂难精。比如说气血两虚,外感疾病等等。但要真正的具体到某一个器官具体到某一个病症。估计我国有名的老中医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问题三:中医号脉都能号出什么?准吗? 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血管的舒缩运动,反映了血液流动的质、量与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脉象上。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影响因素多难于准确把握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mmHg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寸口诊法精巧还需四诊合参 诊脉有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在左手,寸对应心,关对应肝,尺对应肾(肾水)。在右手,寸对应肺,关对应脾,尺对应肾(命门)。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体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四诊各有各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不能以脉诊取代其他的诊法,而应四诊合参,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问题四:把脉能诊断哪些病? 把脉是中医常用的诊断手法,是我们中华医学的瑰宝。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把脉是万能的,可以诊断所有的疾病。中医专家指出,这种认识是绝对错误的,把脉虽然是非常有效、非常可靠的诊断方式,但绝对也不是万能的,有些疾病必须依靠西医的检测才能确诊。 首先,把脉一是会受医生的经验水平的影响,二也有它的局限性。在古时候也不能完全做到百分之一百的确诊,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的进步,也有更多的病无法在单一的脉上体现出来了。 其次,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一样的诊断模式。西医诊断的是确定具体哪种物质的多少,而中医诊断,是判断你的身体与自然的平衡差距,以及自身的平衡差距。为什么中医讲证为主,讲病为辅。因为证才能体现平衡。但是,同样的平衡缺失,有时候却不能完美得判断严重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举个例子,比如你的脉象也许像感冒一样,但其实你患的是癌症,因为有可能你这个感冒跟某一个癌症的脉象是一样的。这就是中医诊断不足之处。大家可能会受那些神奇故事的影响,觉得中医搭脉什么病都能知道。也许,水平非常高超的中医生,确实能靠搭脉判断大多数的疾病,但是,绝对不如直接的检查来的快和准确。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前点所讲的,搭脉,关键是找出证,找出你的身体哪里不平衡了。所以,用西医检验来确定病,然后用搭脉确定你身体不平衡的地方,再用西药治你的病,用中药来纠正你的平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西医结合,而且是一种有效结合。现在有一些中西医结合的医生,说是搞中西医结合,但其实他开的中药也是根据病来开。比如是癌症,他给你开了治癌症的西药,又给你开一些所谓提高免疫力的中药,而不管你的证如何,这种就属于假的中西医结合,只是一个纯粹的西医而已。 传说中,自古以来有很多神医,我也希望这些神医能真正存在,把中医真正的本领传授出来。但是,现在一些所谓的神医,胡乱吹嘘中医的神奇,夸大其词,这些人,是在败坏中医的声誉,对中医的发展极其不利。所以,也请大家在看病时,能了解中医中药,了解搭脉,正确对待你的病症。也相信我们的老专家,他提出的方案总有他的道理。 问题五:中医把脉都可以看出什么 现在中医把脉主要是手部桡动脉的把脉,又叫寸、关、尺把脉,左手的寸、关、尺可以把脉得到:心、肝、肾的脉象;右手寸、关、尺可以把脉得到肺、脾、三焦的脉象。初学中医最难的应该就是把脉了。 问题六:中医把脉具体能看出什么病来 你说呢?
导读:诊断的最后一个手段就是“切”,主要是指切脉。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藉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一般人只能摸到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但是代表的意义可能不知道。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切脉的一些知识。 一、“切脉”可诊查身体各个脏腑 切脉是师用手按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学诊断的特点和经验。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的原因,推断疾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身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气散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脉象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所以说,切脉是对健康的预测。 二、寸口脉是“切”的主要部位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 《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作介绍。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 一 是,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 二 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起于中焦,寸口可观察胃气强弱。 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三、常见病脉有哪些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息4~5次,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1?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它的特点是脉搏部位表浅。浮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症。 2?沉脉 轻按不得,要重按才能获得。它的特点是脉搏部位较深。主病:里证。脉搏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3?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脉搏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症。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症。员和重体力劳动着,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4?数脉 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它的特点是较正常脉搏数快。主病:热症。脉搏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 5?虚脉 轻按重按都觉空虚,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导致这种病的原因多为气血两虚,,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6?实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7?滑脉 应指圆滑,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8?洪脉 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 9?细脉 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症。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10?弦脉 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症、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11?结脉 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12?代脉 脉有歇止,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是脏气衰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四、是什么影响了脉象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 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切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血、脉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 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温馨提示:切脉只是四诊之一,有些病变不是单凭切脉就能做出诊断,应该四诊合参,并宜结合现代检测手段才能全面认识疾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