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实际是脉搏形象,亦即脉形。脉象的命名从文献上看,古代医家都是根据脉搏的形象描述来下定义的,而这种对脉搏形象的比喻描述既是脉名又是脉象。《内经》中脉象的描述方式如此,此种方式一直沿袭到后世,其方式原则上仍然是如此。
这种以形象的比喻描述方式给传统脉学所做的定性标准形成了中医脉象,这种以文字描述的脉象是抽象的,在检测上凭个人经验体会亦会产生“见仁见智”之别,初学掌握亦非易事,尽管传统脉学在形象的比喻描述中历代医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中医脉学的发展普及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限于历史条件,缺乏客观他的定量定形指标和规范是不足为奇的,但对于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从中医脉学文献上可以看出,历代医家中的有识之士曾做了大胆的尝试,运用示意图的方式对脉象进行定形研究就是很有意义的例证。宋代施发所著的《察病指南》是最早运用脉象示意图的,载图33幅,其后效法者很多,如明·张世贤《图注脉诀》;明·沈际飞《人元脉影归指图说》等,虽然这些示意性质的图形还不能算作客观化指标,但对脉学研究方法的启迪作用和贡献是应当肯定的。现代的脉搏实测图形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完成的,在当时没有仪器可以借助的情况下,采用示意图的方法对脉象的客观标准进行定形研究是相当可贵的,尽管示意图与实测图不能等量齐观,但古人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则弥足珍贵。
现代的脉象图形的描记和研究,是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用仪器代替人手对脉搏形态进行检测和描记。所得图形是实测图形,能客观地反映出脉搏部位的浅深,脉动的频率,脉搏节律、强弱以及形态,以便对脉象进行分析整理研究。这种用传感器代替手指以描记出的图形,尽管它还不能完全模拟替代人手,但在它所能做的工作范围内,有较人手客观,准确,恒定等优点。对实测脉图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若干有规律的内容,有利于脉学现代化的发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正常脉象图的构成 4.1 胃气脉象图 4.2 神态脉象图 4.3 根基脉象图 5 正常脉象图的参考诊断标准 附: 1 古籍中的脉象图 1 拼音 mài xiàng tú 2 英文参考 Pulse picture 3 概述 脉象图是用模拟中医切脉方法的仪器所描记出的各种脉象信息的图形。是脉诊现代研究的重要技术成果,是脉诊客观化、规范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图形是对所测脉象信息的客观记录,典型的正常脉象图由一组波群与各波之间的间期组成,代表一个完整的脉搏搏动周期。 4 正常脉象图的构成 构成正常脉象图的主要波形有:A波(前波)、U波(始射点),P波(主波)、P角(主波角)、T波(潮波)、V波(降中峡)、D波(重搏波)。测查脉象图的最佳部位为寸口脉。脉象图中的胃、根、神是判定平人正常脉象的三个基本条件。 4.1 胃气脉象图 胃气脉象图的特征为: (1)脉波节律基本规整.U~U’或P—P’间距差值小于0.12秒; (2)脉波频率正常,60~100次/分(成人); (3)主波角柔滑,其夹角<42°,D波明显并居中位。三项中任意二项有严重失常者,为无胃气。 4.2 神态脉象图 神态脉象图的特征为: (1)脉波图形正常,各波形态清晰; (2)上升支直立,无转折; (3)P角圆滑,夹角<42°; (4)D波明显,多位于降支的中段; (5)P波幅>10mm; (6)U~P时间<0.1秒。六项均有明显异常者为无神。 4.3 根基脉象图 根基脉象图的特征为:(1)浮、中、沉三种压力描记的脉象图以中取脉图清晰;(2)寸、关、尺三部分别描记的脉象图均较清晰;(3)脉波频率正常,60~100次/分。寸关尺三部脉于浮中沉位测记脉图均不清晰,或描无脉象图形,或脉波频率大于180次/分,或低于35次/分者为无根基;寸关尺三部脉中一部或两部描记图形不清,或无脉象图形者为少根基。 5 正常脉象图的参考诊断标准 综合多数学者的认识,正常脉象图的参考诊断标准为: (1)目测各波群形态正常,脉渡节律基本规整,U—U’或P—P’间距基本相等,差值<O.12秒; (2)脉搏频率在60~100次/分(成人)之间; (3)U波在80°~87°之间; (4)上升支直立,无转折; (5)上升时间在0.07~0.11秒; (6)主波幅(ph)在9~22mm(戏0.9~2.2Ω); (7)主波角(P角)在19°~42°之间; (8)潮波常在下位,波幅小于1mm(或0.1Ω); (9)V波幅/P波幅在25~57%之间; (10)重搏波位于中位,波幅在0.5~2mm(或0.05~0.2Ω); (11)P—U’时间在0.38~0.78秒; (12)V—U’时间在0.36~0.76秒; (13)寸关尺,浮中沉图形差异不显著。其中1~2项有轻微异常,或可疑而又不能判为异常脉象图者,应判为“大致正常脉象图”。异常脉象图则脉波形状变异,脉波频率失常,节律不齐或脉位不正。 古籍中的脉象图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七章·伤寒本证]第一节·小伤寒 的处方程序。不过,它说脉部分,多数引用经文以印证脉象,各篇一律,仿佛从前的注疏文本,但求合式,不考虑...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11.镇摄汤 波涛叠涌,势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润,累累如贯珠。此脉象弦直,既无起伏之势,又无贯珠之形,虽大而有力,实...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90.论治疔宜重用大黄 鸠尾处隐隐作疼,或其处若发炎热,似有漫肿形迹,其脉象见沉紧者,即宜预防鸠尾穴处生疔,而投以大剂解毒清...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3.温病兼吐泻腿抽 今又加以外感之壮热,传入阳明以灼耗其阴分,是以其脉象不为洪滑有力而为弦硬有力,此乃火盛阴亏之现象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55.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脉象机理研究 4 脉象图形化研究 5 脉象的临床研究 附: 1 古籍中的脉象研究 1 拼音 mài xiàng yán jiū 2 英文参考 Study of pulse condition 脉象研究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中医脉诊机理、建立脉象图谱、促使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国内外的脉象研究工作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 3 脉象机理研究 从生物力学、血流动力学角度进行脉象机理研究。认为影响脉象的主要因素是心脏射血机能、血液溶量及粘滞度、血流速度、血管壁的弹性压力及阻尼等等: ①脉的洪细是由左心室的总泵力、有效泵力和大循环容量、动脉压力梯度容量所决定的。 ②脉的弦软是动脉壁的体积弹性模量和动脉内的容量和压力所决定的。 ③脉的长短是由心脏的泵力、流量及其所造成的动脉内容量与压力所决定的。 ④脉的滑涩是由心肌收缩功量、动脉弹性模量及终端阻抗所致的血管动力学状况决定的。 ⑤脉的迟数取决于控制心动周期的神经体液机制,心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又是心脏适应与代偿机能的一个综合表现。 ⑥脉的浮沉机理从统计部分病例中看出,其沉脉组的压力梯度容量及动脉壁张力大于浮脉组(P<0.05),故认为其与血液的分流及局部解剖结构有关。 4 脉象图形化研究 近年来,有关脉图研究已从“示意图”过渡到“波示图”,且已研制出了多种脉象仪,并测算建立了几十种脉象图谱。在脉象的表述和辩识分析上积累了大量的实验资料,不仅已基本阐明了脉图的临床意义,且总结出了多种脉图分析方法和脉波信息的自动识别系统,多因素脉图识脉法等。 5 脉象的临床研究 主要进行了大量的生理及病理状况下的脉象变化规律及脉图特征性改变的临床调查与研究。如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脉象与脉图特征,月经与妊娠期的脉象与脉图特征性改变,昼夜及周年节律对脉象的影响,进食和运动对脉象的影响,以及在各种中医“证”的诊断前提下或西医疾病诊断下的愚病人群的脉象及脉图的特征性改变,等等。 古籍中的脉象研究 《医学衷中参西录》:[四、医话]14.牛肉反红荆之目睹 然若忘耳。然其相反之理,究系何因,须俟深于化学人研究也。因又忆曩时阅小说,见有田家妇于田间,行荆芥中...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29.少阳篇三阳合病之治法 恶心欲吐,心中时或烦躁,头即有汗而身上无汗,左右脉象皆弦,右脉尤弦而有力,重按甚实,关前且甚浮。即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三十二)治牙疳方]3.牙疳敷藤黄法 龈微见腐烂。其家人惧甚,恐成走马牙疳,延愚诊视。脉象有力而微弦,知毒热虽实,因病久者,气分有伤也。问... 《医学衷中参西录》:[四、医话]42.答陈××疑《内经》十二经有名无质 疔,红肿之线已至侠气户,木不知疼,恶心呕吐,诊其脉象洪紧,右寸尤甚,知系太阴之毒火所发,为刺本经尺泽...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79.论腰疼治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