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于肥胖的认识早有记载,发生原因多与“湿、痰、虚”有关。中医根据成因把肥胖分为以下几类:
1、腹型肥胖:因肝气过剩引起,多伴有便秘及高血压倾向。
2、虚胖:因肾功能太强或太弱引起,多伴有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等症状。
3、脂肪型肥胖:因血气过盛引起,容易引发心脏病。
4、病态肥胖:因血气不足,脾脏阳气太盛引起,产后肥胖、激素性肥胖属于此类。
5、气胖:因三焦经异常引起,属精神压力型肥胖。
膳食减肥原则:
合理营养的关键在于“适度”,主要在通过平衡膳食来实现。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具体要求如下:
(1)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提倡广泛食用多种食物。多种食物包括五大类: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蔬菜及水果类;纯热能食物。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
(3)常吃豆类及其制品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钙量较高,利用率高。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中医辨症分型肥胖病:
泻同用,数法并施,方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中医减肥的七种方法:
化湿法
用于因脾运不健,聚湿而致的肥胖,症见胀满。代表方如泽泻汤、防己黄芪汤等。
1、泽泻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
【异名】泄热泽泻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组成】泽泻 半夏 柴胡 生姜各9克 地骨皮15克 石膏24克 竹叶15克 莼心15克 茯苓 人参各6克 甘草 桂心各3克
【用法】上药十二味,哎咀。以水12升,煮取3.6升,分五次服(一云水6升煮取1.8升,分三次服)。
【功用】通脉泻热。
【主治】上焦有热,食后出汗,面、背、身中皆热,名日漏气。
2、防己黄芪汤
【处方】防己四两,黄芪五两,甘草(炙)二两,白术三两。
【炮制】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淅恶风,不欲去衣。及治风水客搏,腰脚浮肿,上轻下重,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服讫盖覆温卧,令微汗,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祛痰法
用于痰浊肥胖。症见气虚胸闷、嗜睡懒动、苔白腻、舌胖、脉滑。轻者用二陈汤、平陈汤、三子养亲汤,重者用控涎丹、导痰汤等。
利水法
有微逐与推逐之分。症见肥胖浮肿、水尿、腹胀、脉细沉。微逐用五皮饮、小分清饮,推逐用舟车丸、十枣汤之类。
通腑法
以轻泄为主。多用于嗜食肥甘厚味导致的肥胖。症见大腹便便、动则喘息、苔黄厚、脉实。选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或单味大黄片。
消导法
用于食欲无进型肥胖。症见肥胖懒动、腹满积食、苔白。一般消肉积用山楂,消面积用神曲,消食积用麦芽。
疏肝利胆法
用于肥胖兼肝郁气滞或血淤者。症见肥胖兼有胁痛、急躁、眩晕、倦怠、腹胀、舌苔黄、脉弦。常选温胆汤、疏肝饮、消胀散、逍遥散等。
健脾法
肥胖以健脾补胃为正治法。症见脾虚气弱、胃纳减少、体倦无力、苔白质淡、脉细弱无力。常用方如参苓白术散、异功散、枳木丸、五苓散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