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立秋时节的到来,很多人开始进行“贴秋膘”了。但实际上,“贴秋膘”并不是全国习俗,有些地区并不了解什么是贴秋膘。那么,到底贴秋膘是什么意思啊人们立秋为什么要贴秋膘呢下面带您了解其含义由来。
贴秋膘是什么意思啊? 立秋为什么要贴秋膘
贴秋膘
经过夏季,身体会消瘦,立秋就需要“补”回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不过,秋季进补不要过多地食用温热食物或者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但阳虚体质者如果一味清热,反而会适得其反。而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这些人进补注意:
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
古人如何贴秋膘
“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是《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的立秋习俗。人们相信,立秋吃瓜可防秋燥、免腹泻,以及不生秋痱子。
敦煌自汉代就有种植瓜果的历史,班固的《前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敦煌,中部都尉治部广侯官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其地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
瓜有多大,班固给了个比喻——一只狐狸钻进西瓜,可以做到脑袋和尾巴都不露出来。
牛奶味甘,性平、微寒,入心、肺、胃经,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之功效。初秋干燥,牛奶是养阴润燥的好选择。
敦煌南靠祁连山,周围又有草场宜牧,畜牧业便成为了古代敦煌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牛有羊的敦煌人,乳品都是就地取材,趁新鲜喝,营养功效应该完胜今天的乳制品,其口味大概比我们小时候喝的能煮出奶皮的鲜牛奶还要香浓吧。
由鲜奶浓缩发酵而来的奶酪也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唐代敦煌的僧人和上层贵族就经常食用。
牧羊人将乳酪送到寺院,制作乳饼,在敦煌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
《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正月沙州净土寺直岁愿达手下诸色入破历算会牒》:“粟壹斗,与牧羊人送乳饼用”,“面贰斗,与牧羊人送乳饼用”。
贴秋膘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习俗,一般是在立秋这天
中医有"苦夏"之说,夏季人群常有相对性脾胃亚健康之症候
既有季节因素,也有心理因素,身体亦呈消耗之势
一旦立秋,民间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称之"贴秋膘"
贴秋膘习俗起始于清朝,尤其在北方地区民间流行较甚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贴秋膘是什么意思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
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而如今,年轻女性往往担心被贴秋膘,希望能瘦一些
原来,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
“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
所以北京、河北、东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立秋是农家重视的大节气
有“立秋开头坐一坐,来年春天要挨饿”的俗谚,提醒人们加紧农事劳作,夺取丰收
农谚则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
同样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
意思是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若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丰还会歉收
又如“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即指立秋前刮北风,秋后必会下雨;立秋后刮北风,则冬天可能会干旱
对于过去只能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立秋的意义可就不仅仅限于吃了
立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
如此看来,立秋之后,我们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
原因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
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忌贸然进补
大量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
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
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
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
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注意人群
具体而言,以下三类人要格外注意:
脾虚患者
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胃火旺盛者
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
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
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老年人及儿童
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
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
[1]
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秋季进补到底吃啥好?专家向普通的进补者推荐以下食品
"立秋“贴秋膘的意思是:立秋时,民间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
一旦立秋,民间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此称之“秋膘”
在夏季因为缺觉、出汗、食欲不高等原因,使得身体消瘦,体质下降,因此立秋后要把身体亏欠的通过食疗补起来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扩展资料:
"立秋“贴秋膘的讲究:
立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
如此看来,立秋之后,我们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深秋季节正是贴秋膘的时候,如何健康贴秋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