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降温明显,尤其早晚气温比较低,一定要注意保暖。除了保暖之外,我们在起居饮食方面也要注意,睡眠如何调整,吃什么食物,这都是要了解的。那么,具体霜降如何养生呢为您介绍2022霜降养生小常识,即霜降生活起居养生知识须知。
2022霜降养生小常识 霜降生活起居养生知识须知
霜降养生起居
1、起居
最好的调养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
“霜降一过百草枯”,此时天气渐凉,要预防夜间贼风侵袭,导致第二天全身酸痛、疲乏无力。所以,睡觉时要盖好被子,日常注意穿衣保暖。
着装要护膝暖足,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坚持晚上泡脚,每次泡20分钟左右,泡到身体微微出汗最好,利于驱寒,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
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能太热了。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大,容易感冒。加强通风,早晚要开窗通风15分钟。屋内可以适当放一些花草,但晚上不要搁在卧室里。
2、防病
霜降前后,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始下调,汗腺分泌减少,使皮肤水分含量下降,加上气候干燥、多风少雨,会导致角质层的保水能力下降。大部分人感觉皮肤干燥,容易出现过敏、瘙痒等不适。
霜降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增大,受寒凉气温的影响,人体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促使血压升高,影响心脏血液供应,会有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险。
而中老年人体质弱,难以抵抗外界环境剧烈的变化,极易导致中风。因此,在深秋季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胃病、慢性支气管炎及风湿病等疾病的人应加倍小心。
为预防疾病,要注意:防风、防燥、防郁、防湿邪。
3、防秋燥
燥邪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霜降养生
4、防湿邪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已经很多了,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
秋季养生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5、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
秋季养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6、运动
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应选择舒缓、运动量不大的锻炼项目,如慢跑、散步、登山等,在早晨或傍晚适时有度地进行。
霜降过后晨间容易集聚雾气,随着气温的降低,霜冻也可能会出现。因此,晨间运动的时间可以适当推后。
老人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
每次运动前做足准备,要特别注意保护关节,适当延长准备活动时间,注意韧带的拉伸,在身体发热的情况下,做压腿、立位体前屈等动作。
霜降节气养生小知识
霜降节气养生小知识,霜降节气到来,意味着天气逐渐变冷,初霜出现,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这时要重视养生保健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霜降节气养生小知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霜降节气养生小知识1 霜降养生小常识
一、饮食:补冬不如补霜降
中医认为,霜降应淡补
因此在霜降时节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
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盐
盐食用过多,易导致血容量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
同时容易让人产生口渴的感觉,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长期大量摄取盐会导致身体浮肿,同时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民间总有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认为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效果
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药补不如食补”,而且即使是药补,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不能乱补
二、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早睡早起,养成规律,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
三、运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
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四、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理专家介绍说,秋天是各种情绪病高发时节
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五、防病:重在保暖
霜降时节,气温可能突然下降,慢性病患者和那些体质差、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病情加重或是感冒发烧
另外,冷空气的刺激会使人体血管发生收缩,血压突然上升,从而诱发各种心脏血管疾病,要想预防以上疾病,关键是要保暖
霜降要注意预防的疾病
1、高血压
气候变化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专家提示:首先,早晚要适度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其次,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再次,有高血压史的人要经常测量血压,及时调整用药量;最后,应注意饮食结构,少吃多餐,吃低盐食物,不抽烟、不喝酒,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
2、关节炎
受寒受凉是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一,特别是风寒湿痹型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肿胀症状以及关节僵硬症状都会随着气温下降而加重,个别病情稳定的患者还易因此复发
专家提示:有关节炎、腰椎、颈椎疾病的患者,天气转冷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骑车族可以通过佩戴护膝、护肘来防止关节受凉;多晒太阳,并适当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也有助于关节的健康
3、血管病
气温降低,一些不爱活动的老年人会出现腿疼、肿胀,多数人会以为是受凉了,其实这可能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表现
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因其症状与关节炎相似,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关节炎发作
不过如果伴有疼痛、发凉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最好去医院骨科和普外科检查一下
专家提示:这两种血管病都可能导致下肢氧供应不足、疼痛、下肢冰凉、颜色改变、感觉减退、溃疡或坏疽等
检查手段如下肢血管彩超、核磁共振等可以确诊
4、脑出血
研究显示,气温若降低到零下5℃,每百万人的中风病死率每天将达到4.8人,而在17℃时的死亡数为3.2人
原因是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猛然收缩,血压升高,使原本脆弱的脑血管破裂而引起脑出血,寒冷易使血黏度增高而致脑栓
专家提示:平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在冷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加衣被和保暖设施,睡前宜用热水泡脚
一旦出现胸闷、头昏、嗜睡及一侧肢体麻木症状时,应引起患者本人高度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5、肛肠病
天气转冷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北方人都有喜食辛辣的习惯,不少男性还喜欢喝点白酒暖身
但是如果没有节制,很容易引发内痔出血或肛裂等肛肠疾病
专家提示:饮食要有节制,减少高蛋白、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尤其不要喝太多的烈性酒;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加强日常规律的体育运动
一旦出现不适应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要以为出点儿血没关系,只要“扛一扛”就好了,以免因此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霜降节气养生小知识2 霜降节气有什么特征
霜降节气有一说法,“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每年的这个时节,黄河流域已经开始出现降霜,深秋的景象愈发明显,草木枯黄,秋风萧瑟
那么关于霜降节气的小知识有哪些?霜降又有什么特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霜降节气小知识
霜降在每年的10月23日前后,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季向冬季过度的阶段,、霜降期间早晚温差达到最大,部分地区夜间的地面温度甚至降到零摄氏度,就会开始结成六边形的白色霜花,这就是霜降名称的由来
霜降节气的特征
“霜降始霜”是我国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的方向逐渐推延的
在气象学上,一边把秋天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或者“早霜”,把春天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终霜”或者“晚霜”
初霜出现得越早,对农作物的危害越大
因为此时正巧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所有也有把“初霜”称为“菊花霜”的,古人有云“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降时节,我国北方地区已经开始秋收扫尾的工作,即使是耐寒的葱,此刻也停止了生长,所以还有一句俗语叫“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
绝大部分地区也进入了干季,气候十分干燥,此时更要做好森林防火的工作
霜降三候
在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这个时候豺狼等野兽,开始捕捉猎物准备储备过冬了;“二候草木黄落”,秋风萧瑟,树叶凋零,花草枯黄,便是霜降时节的景象;“三候蛰虫咸俯”,冬季即将到来,气温骤降,昆虫们都蛰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的状态
霜降节气的养生小知识
霜降节气的养生小知识,霜降是秋季到冬季过渡段节气,表示节气之后天气会越来越冷,这个时候慢慢人们也可以开始穿厚衣服了,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霜降节气的养生小知识
霜降节气的养生小知识1 霜降节气到来,天气渐渐变冷,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因此霜降过后保暖至关重要,同时霜降过后也是进补的最佳时节
霜降前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
为预防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发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
面对这种气候,阴天时要适当地增加外衣;艳阳天适当减外衣,不要被寒气所伤,也不要热伤风
对内要清郁热
由于现代生活的节奏过快和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许多人的阳气不能与自然阳气同步变化,因而秋冬交际阳气不能收藏,受到自然界燥气压迫形成体内郁火
郁火是阳气太过部分,属于体内邪气
邪气太盛进入脏腑,百病开始横生
霜降节气正值深秋,此季节五行中属“金”,对应于肺脏,此时“防燥”仍是重中之重
深秋天气干燥,我们即使已经喝了水,但人们还是会出现咽干、口渴、肺气虚等不适感,这是秋燥伤阴所致,由于秋季气候干燥,易损耗人体津液,养生专家建议服些西洋参生津防燥
霜降过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体内部气血渐收,此时可以吃些甘栗保护我们的脾胃
霜降节气的养生小知识2 24节霜降的意思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夜晚地面热量散失非常快,温度可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者近地植物上直接凝结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两到三个节气
霜降的养生小知识
御寒保暖,以护肠胃
霜降之时,气温渐低,人体的植物神经易受到寒冷刺激,致使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受到影响,引发功能紊乱;而在寒凉的气候状况下,人体新陈代谢增强,热量消耗增多,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改善,食量增加
因此,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保护肠胃
日常起居要做到早睡早起,夜里入睡时盖好被子,尤其要注意腹部保暖
外出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合理穿衣,以免身体被寒气所伤,也要避免热伤风
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操劳过度,顺应“春困秋乏”的生理特点
精神抖擞,勿要悲秋
霜降时节,秋风秋雨,花木凋零,自然界一片萧条之景,在人的心中容易产生悲秋、凄凉之感,许多负面情绪就会接踵而来
因此,霜降时节仍需注重调养好精神
人们常说“心无其心,百病不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培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向上、开朗豁达的.心态
保养好肺气,调整好精神,尽量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远离悲秋心态
动静相宜,增强体质
深秋之时,天气比较寒凉,适当的运动锻炼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运动中,人的体温调节机制处于紧张状态,有助于提高肌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为入冬做好准备
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应选择舒缓、运动量不大的锻炼项目,如慢跑、散步、登山等,在早晨或傍晚适时有度地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运动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间不可过长,以微出汗为宜
锻炼结束后应休息好,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达到运动强身的目的
霜降节气的养生小知识3 霜降五防
1、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
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2、防秋乏
少人有赖床的习惯
想要防“秋乏”, 最好的调养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睡眠养生的早起,能够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的发生
3、防秋郁
入秋之后,人脑底部一个叫松果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天容易疲乏,不体的腺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容易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
而且,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
要避免抑郁情绪的出现
调养情志就是使神气收敛,思维平静,以适应秋天的肃杀、阳气收敛的特性
可以多听一些较为欢快的音乐,换一些暖色调的服饰来调节心情
4、防感冒
换季天气变化,感冒、咳嗽等疾病高发,日常应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门避免着凉
所以,要注意适时添衣,尤其是注意脚部保暖
秋令气温多变,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5、防寒
霜降过后,气温回升缓慢,关节周围的末梢神经对温度和气压变化极其敏感,因此在降温天气要保护好膝关节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