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这天,各地会吃一些传统美食,其中,北方普遍吃饺子,南方则吃汤圆,还有个别地区会吃羊肉等食物。当然,除了传统食物,还有一些养生食物也不是不能少的,这个时节需要温补。那么,具体冬至吃什么东西好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冬至传统美食与养生食谱推荐。
冬至吃什么东西
冬至食物
传统食物:
1、饺子
传说中,河南名医张仲景因记挂穷乡亲们,冬至那天,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娇耳”即现在的饺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温暖,两耳发热。
2、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
3、汤圆
在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又分“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4、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冬至饮食
冬至养生食谱:
麻油拌菠菜
做料: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羊肉炖萝卜
做料: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五六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炒双菇
原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功效: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导读:冬至吃什么,冬至是吃饺子还是汤圆呢?每年冬至南北方的居民就要较量起来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只盯着这两种食物,南北方还有很多冬至适合吃的美食
那么,冬至的传统食物具体有哪些呢?接下来和我一起去瞧瞧南北方不同的冬至食俗吧
冬至吃什么 冬至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北方冬至什么什么传统食物
1.羊肉
中医上讲究“四季五补”,其中冬季“滋补”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进补方法
冬至开始,民间便开始从这天“数九”,正如俗语说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在此时吃上一锅炖羊肉,更有御寒滋补的双重功效
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
冬季适当进食,为进补最佳食谱
对于老百姓来说,吃羊肉自然也就被列为冬季进补御寒的主要方法之一
2.饺子
我国北方地区民间素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最常见的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
最为常见的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
香菇肉馅的饺子,则寓意“鼓财”;酸菜馅寓意“算财”;芹菜馅则代表“勤菜”,都有吉祥的寓意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据说是古代河南名医张仲景因记挂乡亲们在冬天耳朵受冻,遂于冬至那天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娇耳”即现在的饺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温暖,两耳发热
为了纪念他,民间百姓就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传承延续至今
3.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尤其是狗肉炖豆腐,更是所谓的“东北八大炖”之一
4.馄饨
北方人在冬至日有吃馄饨的习俗
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冬至吃馄饨希望可以破除“混沌”变聪明
人们在制作冬至吃的馄饨时,往往在馅料中加入生姜,食盐,味精等调味料,这样调制出的馄饨馅香而不油腻,十分美味
南方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1、汤圆
大约从宋朝开始,中国人在元宵节吃汤圆
明清以后,江南人也有在冬至以汤圆祭祖、祭灶的
顾禄在《清嘉录》(1830)卷十一里记载:“比户磨粉为团,以糖肉豇豆沙,芦菔丝为馅,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馈贻,名曰‘冬至团’”
其中汤圆还分大小,有馅而大的称为粉团,是晚上祭祖的供品,无馅较小的食粉圆,是早上祭拜的供品
2、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
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腊味已经再也不仅仅只有腊肠,腊鱼、腊肉、腊鸭、腊鸡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喷喷的腊味煲仔饭更是轻易地俘虏人们那颗不断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3、甜丸
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
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
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
冬至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
4、九层糕
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节“补冬”在台湾也成俗
冬节前日,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圆
古例搓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
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米糕
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5、糍粑
按照江浙一带的传统,冬至会舂糍粑,参与的人非常多,很隆重
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习俗
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见的汤圆就有些不屑的被称做“小糍”
制作前将糯米洗净,放入饭甑蒸熟后,趁热迅速倒进石臼,两人或三人手握大木锤,不断使劲地捶捣,另一人配合用手不停翻转,使之捣捶受力均匀
捶至粘糊、绵韧状,趁热快速用手捏出小块状,放入早已准备好的豆砂糖粉中随心翻弄几下,便可食用,其味清香扑鼻,味道极佳
6、豆腐
广西地区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个空心的,把肉放进去,蒸熟
在常州,一直流传着冬至前夜吃胡葱炖豆腐的习俗
并有“吃了热一冬、不吃冻一冬”的谚语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吃小葱烧豆腐
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
与南京类似,泰州、扬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习俗大抵如此
7、红豆糯米饭
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不过,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赤豆和糯米为1:2.5的比例,将赤小豆放入沸水锅内(赤小豆与水的比约为1:5)
煮至八成熟时捞出
另将糯米淘净后,用煮过赤小豆的汤浸泡一夜
次日把糯米和赤小豆搅拌均匀后,上笼屉蒸大约40分钟,即可食用
8、姜母鸭
最有特色的冬至食品,当属闽台一带的姜母鸭,当地人会在这一天用正番鸭佐以姜汁,炖一锅滋补鸭汤,一来驱寒强身,二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以讨吉祥
姜母鸭是用整块老生姜(不用切),去炖正番鸭,据说姜对身体很好,可以暖胃补肾
做法还有很多,比如还可以用四物(当归、黄芪、熟地、白芍)去炖,或者枸杞、人参炖,枣是一定不可缺少的,黑枣、红枣都可以,中医认为,枣能补气、补肾
我国南北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我国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饮的习俗
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成为多数北方中国人冬至的风俗
古人喜贺冬至,冬节是“时年八节”之一,各种冬至节日食物甚多
1、羊肉汤
每到冬至各地吃羊肉,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温补羊肉被视为冬天进补佳,选
对于老百姓来说,吃羊肉是冬季进补御寒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医上讲究“四季五补”,其中冬季“滋补”是时宜进补方法
冬至吃羊肉是为御寒滋补
2、汤圆
冬至汤圆,又称冬节丸、冬至团等
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扩展资料
冬至的习俗: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
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
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
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