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惊蛰养生知识

时间: 2023-01-05 21:02:17

惊蛰养生知识

随着惊蛰节气的到来,我国大部地区降水增多,气候开始变暖。不过,正值换季时节,气候多变,我们一定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尤其适当“春捂”很有必要。除此之外,惊蛰养生知识还有哪些呢?为了健康,惊蛰养生从四个方面入手。

惊蛰养生知识 惊蛰养生从四个方面入手

惊蛰养生

起居:早睡早起

惊蛰节气,人体若阳气不足,易受湿邪侵犯,脾因湿困而致运化失职,出现易困嗜睡、精神难以集中、疲倦乏力、肠胃问题等,这在中医上被称为“湿困”或“春困”。春困会影响肝的疏泄,一旦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便容易令人情绪异常或低落。

从养生角度看,睡眠的质量主要在于时间段,其次才是时间长短。21点至5点,人处于地球的阴面,这8个小时细胞容易得到深层次的休眠。抓紧这个时间段的睡眠,人所获得的精力是其他时间不可比的。

春季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体才能得到调整和补充,进一步促使机能承受紧张度能力的增加,减少白天的困倦。睡懒觉不能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反而会引起人的惰性,越睡越困,越睡越懒。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春日里尽量不要熬夜,以免诱发和加重春困。

饮食:宜清淡滋润多汁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饮食应清淡滋润多汁,可多食一些新鲜绿叶蔬菜及水果。如,菠菜、苋菜、梨、百合等。

另外,按照中医养生“四季侧重”的原则,春季与肝脏相对应,是补肝助肝的好时候。

惊蛰属于早春时节,我们可以吃一些豆类,尤其是黄豆芽,养脾助肝,可谓早春第一菜。

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如春笋、菠菜、芹菜、山药等,既补肝又不至于上火。

春季肝阳易亢,为了防止肝火,不宜进食火锅、羊肉、狗肉等大辛大热之品。

如果出现口干苦、易怒、头晕等肝火旺的症状,我们可以喝些花茶,在水中放些菊花、山楂、决明子、冰糖,酸酸甜甜清肝火。

惊蛰养生知识

衣着:需要有意捂着点

惊蛰时节,天气刚刚转暖,昼夜温差依然较大,时有寒潮过境,再加上饮食不规律,极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或胃病复发,因此脾胃病患者一定要做好春季的养生保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同时春季机体的代谢活动旺盛,饮食增加易引发溃疡病,所以有溃疡病史的人群更应科学饮食。

建议此类人群平时要少酸多甘,三餐应定时定量,以清淡为主,少食肉汤、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可适食大枣、山药、枸杞等,还可经常用薏苡仁、茯苓等煮粥饮,既好消化,又可健脾胃之气。

还建议,不要过早脱去冬衣,否则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所以此时要有意捂着一点。

对调节能力较差的孩子、老人或体质较弱者来说,更应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青年女性尤应注意,不可过早地换穿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疾病。

防病:祛风是关键

中医认为,惊蛰风气当主令,而风者,百病之长也。所以惊蛰防病当防风。

风寒感冒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会乘机肆虐,加之气候无常,导致人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使人受风感冒。中医建议,风寒感冒初期,将中药防风、白芷、川芎、荆芥各5克,碾碎成末,炒热后装入纱布袋,趁热捂在大椎穴上能治疗感冒。也可用葱白三段、淡豆豉(中药店有售)6~12克,加500毫升水煎8分钟左右,每日服三次,喝到微微发汗的程度,有助于祛寒解表散邪。

荨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季发病率尤高。过敏体质之人,应特别加强防范,如出门戴口罩,回家后要及时清洗,避免过敏。

一旦因风引起荨麻疹,可选用“桑菊饮”进行调理。取桑叶9克,杏仁、连翘、桔梗、芦根各6克,菊花、薄荷、生甘草各3克,煎汤取汁服用,每日两剂,能疏风清热,治疗荨麻疹。

心脑血管病冷暖无常的气候易造成交感神经失调,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液黏稠,从而诱发高血压、脑卒中等。所以,老年人天气不好时尽量少出门,也不要急着摆脱帽子、手套或卸下冬装。还要注意节制情志,及时补充饮水,避免过度劳累。

惊蛰节气养生知识 惊蛰时节饮食应该如何调节

1、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2、惊蛰时期我们人体的阳气会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各个器官组织功能会渐渐活跃新陈代谢也会加快

3、伴随着气温的明显升高,气候也会相对干燥,这个时候风邪当令,容易动风发病,像是咳喘、过敏、头晕目眩、目赤肿痛等症,都是非常常见的

4、而且春风送暖,同样也送来了干燥,这个时候特别容易出现口干舌燥,感冒咳嗽的症状,况且现在新冠肺炎肆虐,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护

饮食上建议大家多吃一些清润甘寒、滋阴润燥、养肺生津的材质为好

5、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

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6、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

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7、惊蛰节气前后,冷暖空气交替开始频繁

此时,“春捂”不能忘,保持微微出汗,以帮助抵御渐退的寒气,有助于气血流通,顺应阳气的升发

惊蛰节气怎么养生惊蛰养生要注意什么

惊蛰节气养生

1、体育锻炼

春夏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

日光浴、空气浴是不可缺少的强壮卫阳之法

2、防寒保暖

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须知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

3、预防感冒

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

专家建议,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4、口感舌燥,吃清淡

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习俗

专家称,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