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必定会准备各种传统美食。那么,今日清明吃什么呢?一般不管是哪个节日,起食俗都有地域之分,所以清明时节各地所吃的食物各有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明时节各地传统美食盘点,看看你都吃过哪些清明美食吧。
今日清明吃什么 清明时节各地传统美食盘点
清明美食
青团子
每天清明时节,上海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甜芽塌饼
江浙一带的你在清明节有没有吃到一种叫“甜芽塌饼”的特色小吃呢?它特色主要取决于它制作该饼的重要原料佛耳草和麦芽。佛耳草,学名鼠曲草俗称清明菜,当地人又叫石灰头草。麦芽塌饼其貌不扬,但制作的工序却相当繁复。先用大麦浸水发芽,晒干磨成粉待用。在村间田埂上采摘佛耳草,洗净晒干。在米粉中掺入适量的麦芽粉——这是做好麦芽塌饼的关键,掺少了饼子“塌”不下来,食之会有硬硬的感觉;掺多了,饼子会“塌”得过分,成不了形。接着,和以煮熟剁烂的佛耳草,加适量的水和成面团,包馅成饼。馅料有赤豆沙和黄豆沙两种,再加上用糖制的猪板油丁和核桃肉。在饼的外层撒上芝麻,用猛火蒸煮。蒸熟待饼凉后,在平底的锅上油煎,煎至撒芝麻的一面略呈金黄色,用刷子涂上用麦芽做的糖水,这时,清香扑鼻、黛青光亮、细腻甜糯的麦芽塌饼便呈现在面前了。
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润饼
清明吃润饼,在闽南、潮汕和台湾很盛行,“润饼”正名春饼,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即润饼皮,包馅儿的润饼菜有胡萝卜丝、肉丝、蚵煎、香菜、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油煎蛋丝、海蛎煎、油酥海苔、花生末、炸粉丝、香菜、蒜丝……
蒸朴籽粿
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
蒸面花
在陕西,清明节则要做面花来吃。面花又称“花花馍”,是广泛流传在陕西民间的一种民族传统风俗,它贯穿于岁时节日和风俗礼仪中,造型格外精美。
清明传统美食
醴酪与环饼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邺中记》也说:「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一直到隋唐时,都还是寒食节的主要食品。另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的食品─环饼。「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油炸至金黄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相当近似现在的点心。
艾粄
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所以艾粄也是清明节的节令食品,是客家人的传统小吃,用新鲜的艾草煮水之后剁成泥,然后加到糯米粉中,同时还要用刚刚煮艾草的水,搅拌成团后里面包上各种馅料,蒸熟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馓子
馓子是一种油炸食物,前面有提到清明节和寒食节合并到一起,而馓子就是在寒食节的时候食用的,提前炸好馓子,在清明节的时候就可以食用了。
枣锢飞燕
宋朝的清明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种燕子形的面食,称为「枣锢飞燕」,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明朝人还会留下一部分的枣锢飞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给家中的孩童吃,据说吃了以後,可以不蛀夏。
子推馍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节气开始的那一天,就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汉族地区和壮、朝鲜、苗、侗、仡佬、毛南、京、畲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变暖,草木萌发,一扫冬日枯黄的景象。江南农谚曰:“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又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对江南农民来说,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忙时节。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这首诗里描写过的纷纷细雨,就是这大忙时节的催化剂。其实,在那时的雨雾中,不仅应该有欲断魂的路上行人和迎风摇曳的酒店幌子,更应有忙碌在田间地头扶犁耕作和弯腰插秧的农人。
菠菠粿
清明,是福州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春分过后15天,便是清明节。清明节日或前后,家家户户去郊外踏青,上山祭祖扫墓。即为祖先的坟地锄草、培土,有的人还会在坟边种一棵长青松柏或其它树木。扫墓最后一道程序是压纸,就是在墓头上压一些冥钱纸,表示此墓已由后人祭扫过,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辈后继有人。在坟头压上钱纸,以示此墓有后人祭扫。
清明节吃的有:1、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后制成的团子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2、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
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清明节吃:青团、艾_、馓子、暖菇包、子推馍、清明粑等等食品
1、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现在店里做青团,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
2、艾_
艾_,是清明_中其中的一种,是一种美味的特色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
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
各地的制作方法及相关习俗都大同小异,甜馅或咸馅、清蒸或煎炸的食用方法各有千秋
3、馓子
在清明节的时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馓子的习俗,馓子香脆精美
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
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泡过牛奶后入口即化
新中国成立后,寒食节逐步与清明节融合在一天,时至今日馓子仍然是老少皆宜的时令食品,深受世人喜爱
4、暖菇包
暖菇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属于闽菜系
福建泰宁县民间每年在传统的“春社”这一天,农村家家户户大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
这天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暖菇包的制作因原料的不同,有包糍和包子之分
5、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是山西省清明节传统美食
子推馍一个重约一斤,用梳子、剪子、锥子、镊子等工具,以及红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精心捏制出“子推馍”,里面包着鸡蛋或红枣,上面捏制有顶子,四周贴面花
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用旺火蒸出
6、清明粑
清明粑,为清明节节日食俗,是一道特色传统小吃,流行于贵州及浙江西南等地区
清明粑的制作历史已有100余年,解放前后贵州各地就有许多专营点
早期的清明粑做成月饼形状,馅心有火腿、洗沙、玫瑰、白糖等品种,食时用平锅放少许猪油,微火煎成两面微黄,香脆清甜可口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