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雨水时节养生注意事项

时间: 2023-01-05 21:15:18

雨水时节养生注意事项

此时正是雨水节气期间,虽然气温有些暖和,降水明显增多,但由于冷空气仍旧频繁,所以气候多变,一定要做好生活各方面的养生。那么,我们在雨水时节养生注意事项是什么呢?首先,适当的“春捂”是很有必要的,其次,饮食上也需要注意一些忌宜。下面小编详细为您介绍雨水期间生活5大养生事宜。

雨水时节养生注意事项 雨水期间生活5大养生事宜

雨水养生

一、起居生活

雨水时节尚属早春,此时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且昼夜温差变化大,湿度增加。雨水时气温虽然不像寒冬腊月时那么低,但由于大气转暖,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故人们不应急于脱去冬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素有关节痛的人,更应重视肩、腰、腿等部位关节的保暖,以免寒湿之邪外侵而引发疾病。

二、饮食调养

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节气宜少吃酸、多吃甜味食物以养脾。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太过则克己之所胜,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因此,雨水节气在饮食方而应注意补脾。甘味食物能补脾,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故雨水饮食宜省酸增甘,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小米、糯米、核桃仁、虹豆、扁豆、黄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桂圆、栗子等,少吃酸味食物如乌梅、酸梅等。同时宜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雨水节气还应适当多喝粥以养脾胃。粥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而且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

“春时宜食粥,有三方:

一曰地黄粥,以补虚。取地黄捣汁,待粥半熟,以下汁。复用棉包花椒50粒,生姜一片同煮,粥熟,去棉包,再下熟羊肾一具,碎切成条,如韭叶大,加少许食盐食之。

二曰防风粥,以去四肢风。取防风一大份,煎汤煮粥。

三曰紫苏粥,取紫苏炒微黄香,煎汤汁作粥。”

除以上三款粥以外,还可常食扁豆红枣粥、山药粥、栗子桂圆粥等。另外,雨水时大气逐渐转暖,早晚温差较大,风邪渐增,风多物燥,人体易出现皮肤脱皮、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此时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水分。

雨水节气养生

三、经络疏通

中医认为,雨水节气与人体的手少阳三焦经相对应。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23点)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亥时是十二时辰中最后一个时辰,被称为“人定”,意思是说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此时是安歇睡眠的时间。人如果在亥时睡觉,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体养,对健康十分有益。

  四、运动养生

雨水节气可适当练导引功以锻炼身体。具体做法是:

1、每天晚上,盘坐,两手相叠按右大腿上。上体向左转,脖项向左扭转牵引,略停数秒钟,再以同样动作转向右,左右各做15次。

2、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36次,漱津(即舌溉上愕,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

五、调整情绪

雨水节气大气变化不定,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使人出现精神抑郁、忧思不断等表现,对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尤其对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中医认为,忧思伤脾。也就是说,人过度忧虑,会影响脾胃功能。比如,我们若在吃饭前与人发生争执或发生其他不愉快的事,就会有“气饱了”的感觉,这时若强制进食,很可能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低落的情绪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而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还可使消化系统肌肉活动失调,造成食欲降低、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雨水节气情志养生至关重要。我们应尽量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要冥思苦想钻牛角尖,力争及时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肝喜顺畅而恶抑郁,只有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使肝气平稳,脾胃才得以安宁。

雨水时节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1、多喝汤粥养脾胃

雨水时节,人的脾胃容易虚弱,此时应多食汤粥以滋养脾胃

汤粥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脾胃负担,山药粥、红枣粥、莲子汤都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将汤粥配上适当的中药做成药膳还能滋补强身

如可根据初春时节肝气旺盛的特点,在药膳中加入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等升发阳气之药材

脾胃虚弱的人应避免进食饼干等干硬食物

因为干硬食物不仅不好消化,还可能给胃黏膜造成损伤

另外,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好,此时应以流食和松软的食物为主,这类食物可以促进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最后,晚餐要尽量少吃,因为如果晚餐过量,则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的症状,还会影响睡眠,“胃不合则卧不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不吃辣,放燥热

雨水时节,空气湿度增加,但气温仍然很低,因此此时的天气寒中带湿

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往往预热壅阻

此时若吃燥热的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

预热让人想吃凉东西,但吃凉过多,则会使脏腑为湿寒所伤,出现胃寒、腹泻等症状

所以,雨水时节饮食应以中庸为原则,不吃生冷之物,也不能吃大热之物

冷饮、辣椒都是应当慎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少喝酒,特别是白酒

3、高蛋白,御春寒

雨水时节还属于早春,寒流经常光顾,昼夜温差也较大

在寒冷的条件下,人体内的蛋白质加速分解,从而使人的抗病能力降低

所以,此时人体就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来保持体温,应对寒冷

鱼、虾、鸡肉、牛肉、豆制品等含有较高的热量和丰富的蛋白质,所以此时应该多吃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此时饮食也应该多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且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牛奶、酸奶、蛋类都是比较合适的食物

雨水时节养生的四大注意事项

“ 雨水 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湿暖的天气是雨水节气的最大特征

这样的天气又被称为“倒春寒”,这样的天气很容易招来感冒、头痛、鼻炎等疾病

这些常见的春寒病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威胁极大

它可使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下面,就由我来跟大家说说,二十四节气里雨水时节养生的四大注意事项吧

雨水时节养生四大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不宜剧烈运动 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要注意“倒春寒”,特别是北方,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过于激烈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

可以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注意事项二,要做好春捂工作 雨水时节,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而人们的肌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

雨水节气天气较凉,要注意根据气温培养衣服

同时,不要过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是喝凉茶,可适当吃些较温些的甜食,以养脾胃,避免脾胃受凉

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注意事项三,注重调解饮食 雨水节气,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为此,我们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

可多食大枣、莲子、山药、韭菜、菠菜等

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山药粥、莲子粥、红枣粥等

此季节,我们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

注意事项四,要心平气和 静心则气血平稳,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伤心气

心气充沛,方能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

春天的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常态

同时还要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

雨水时节虽然从理论上是属于春季,但这段时间温度还没有回温到舒服的范围内,因此日常防寒保暖工作还要继续重视!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