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三叉神经痛患者为了尽快摆脱疼痛,会用一些西药来快速止痛,虽然这些药对缓解疼痛有一定效果,但只能是暂时的,停药后,三叉神经痛还会再次发作。
不论是口服,还是针剂止痛药,都要经过肝肾代谢,三叉神经痛患者若长期服用,会对肝肾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三叉神经痛患者应慎用止痛药。
另外,很多疾病都有疼痛症状,如果仓促服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发展,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三叉神经痛患者,如果不清楚自己属于哪类三叉神经痛就乱服止痛药,不仅不能有效止痛,还可能诱发疼痛加剧,所以三叉神经痛患者千万不要自己乱服止痛药,一定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以免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三叉神经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一类是继发性的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指患者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辅助检查无异常,未发现确切病因者。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由肿瘤、蛛网膜粘连、多发性硬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引起。
三叉神经疼痛是发生在患者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剧烈疼痛。三叉神经疼痛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所以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应该去挂神经科。三叉神经疼痛的发生把患者生活搅得天翻地覆,什么原因会导致三叉神经疼病发呢?
1.越怕头痛头越痛,精神刺激是常见的三叉神经疼痛的原因。有少数三叉神经疼痛患者因为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整天眉头紧锁,为可能要到来的头痛提心吊胆,结果是造成自己心情烦躁,而导致疼痛发作。在同样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者对疼的感觉要小,疼痛反应轻。
2.在面部都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触发点,稍不注意就会触动引发疼痛,并放射到全身,因此,这也是导致三叉神经疼痛的原因。人们触发点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个点或一根胡须,大多分在嘴唇、鼻翼、脸颊、口角、舌头和眼睛等处。
3.很多三叉神经疼痛患者是由于触发点在嘴角处,平时不敢说话、不敢吃饭、不敢喝水,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而引发疼痛。再加上烦躁的心情,很可能还会加重三叉神经疼痛。神经是燃烧及消耗糖的组织,若缺乏维生素会引起乳酸堆积侵入脑部,毒化中枢神经系统,使脑组织消耗氧的能力减弱,以至引起暂时性的痉挛,这也是三叉神经疼痛的原因。
三叉神经疼痛属于神经科吗?三叉神经疼痛是常见的发生在患者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神经系统疾病,三叉神经疼痛的出现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所以一定要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原因是什么,去专业医院问诊---
【北京黎明三叉神经医院】,他们是国家医保定点医院,专门看三叉神经痛的专科医院,看完还能报销。王月亭主任看的很好。
吃三叉神bai经痛的药物,西药主要是止痛药,du比如双氯芬酸钠(诺福zhi丁、英太清、戴芬、dao澳芬等,这个药止痛作用好,副作用也不是很大,可以作为次选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副作用小点,止痛效果要差一点,可以首选,如果无效再选用别的),其次是卡马西平,这个药本来是用于癫痫的治疗的,但是对三叉神经痛有疗效,一般在吃止痛药无用的情况下选用。
中药成分的三叉神经痛药物目前偶见过的药物只有
安络痛片,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用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风湿关节痛等。
三叉神神bai经痛要吃什么药呢?可du以服用卡马西平 缺点,加重肝肝肾功能代谢造成zhi肝功能受损,同dao时还伴有嗜睡,眩晕、口干、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
民航总医院于炎冰教授认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能够保留三叉神经的解剖完整是目前功能的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 有效的方法
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一)
概述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有原发性、继发性二种。本节主要指前者。
病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而引起疼痛发作。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者约占70~80%,女性居多。
症状
(一)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5%。
(二)疼痛性质:疼痛呈发作性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种。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渐加重。发作频繁者可影响进食和休息。
(三)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麻醉“扳机点”常可使疼痛发作暂时缓解。因此病人为了减免发作常常不敢洗脸、大声说话、甚至不敢进食。
(四)体征: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故又称痛性抽搐。疼痛发作时病人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眉毛脱落,再因不敢吃饭、洗脸、不修边幅,病人往往显得消瘦、面容憔悴、蓬头垢面、情绪抑郁。客观检查多无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但有时由于面部皮肤粗糙、增厚或已作过封闭治疗,面部痛觉、触觉可有减退。
检查
1、实验室检查对临床诊断有辅助意义。
2、肌电。
治疗
(一)药物治疗:①酰胺脒嗪,又称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一般自小剂量开始,初服100mg,2/d,以后每日增加100mg,直疼至痛控制或不能耐受时为止。通常有效剂量宜为200mg,3-4/d。副作用可有嗜睡、恶心、呕吐、眩晕、共济失调、药诊和白细胞减少等。一般不严重,减量或停药可消除。②苯妥英钠。通常剂量为0.1~0.2g,2-3/d,日总量不宜超过0.6g。副作用有齿龈增生、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等。③维生素B族药物。维生素B1、B6各10~20mg,3/d。维生素B12 100~200μg,肌注1/d。④山莨菪碱(654-2)。10mg,肌注,2/d或5~10毫克,口服,3/d。⑤菸酰胺100毫克,口服,3/d。
(二)理疗:可用间动电(疏密波)疗法或旋磁疗法。也可用激光疗法,采用氮氖激光照射半月神经节。
(三)针刺疗法:①体针。三叉神经第一支疼痛可针刺患侧太阳、头维等穴;第二支痛可针刺四白、下关、颧髎等穴;第三支痛可针刺颊车、承浆等穴,可配合谷。②耳针。取穴上颌、下颌、神门等。
(四)神经阻滞疗法: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不良反应时,而疼痛严重者可行神经阻滞疗法。最常用的注射药物为无水酒精。三叉神经半月节或周围支,因感觉神经受破坏而止痛。疗效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易复发。
(五)射频电流经皮选择性热凝术:该术优点为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而基本上不损害触觉纤维。近期疗效尚可,但容易复发。一般做1~2次,间隔1~2天。
(六)手术治疗:常用的有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目前较少应用,因手术后可引起患侧面部麻木。
声明:能为您提供健康服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但这些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辨证施治:中医对本病的治疗,重在调和脏腑、流通气血,注意整体,治疗局部。一般临床辨治可分以下证型:
1、风邪侵袭:表现为面部掣痛,疼痛游走不定,涉及范围较大,或兼恶寒发热等外感表证,苔薄白,脉浮。治宜祛风通络止痛,方用防风汤加减。
2、寒邪阴络:表现为面部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则增,苔薄白脉浮紧。治宜散寒和络止痛,方用乌头汤加减。
3、邪热内蕴:表现为局部灼热疼痛,盘脉搏抽掣,入夜尤甚,烦渴,发热,舌红不泽,脉弦数。治宜清热和络止痛方用犀角散加减。
4、瘀血痹阻:表现为顽固疼痛,经久不愈,舌紫,脉搏沉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方用桃红饮加减。
除以上分型外,若遇疼痛明显,症状复杂者,可用蠲痹汤为基础加减
其他治疗;除辨证治疗外,本病还可用专方,外用方治疗。川药止痛汤:川芎20—30克,荆芥、全蝎各10-12克,地龙5-25克,细辛3-6克,水煎。每日各1剂;全蝎20只,路路通10克,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各50克,细辛5克,上药为细末,加一半面粉,用酒调成饼,帖太阳穴,每日1次。
针灸对于三叉神经痛亦用较好疗效。体针以疏通导经气、祛风止痛为治疗原则。一般采取分部取分部取穴的方法,如三叉神经第一分支疼痛,取攒竹、阳白、鱼腰穴;第二分支疼痛,取四白、巨、颧 穴;第三分支疼痛,取夹承浆、颊车等穴。
耳针可选面颊、上颌、下颌、神门等穴。
专家温馨提示:患者平时应注意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起居有常,注意保暖防寒,注意休息,勿使过劳;积极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
饮食宜清淡且易于消化,不食肥甘厚味以及辛辣油煎食品,以免助湿生热,忌食用对头痛有影响的食物,如牛奶酪、腌制鱼等。吸烟、饮浓茶可使心率增快,引发小动脉痉挛而加和头痛,也应予戒除。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