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因为含有人体需要的卵磷脂和胆固醇。 1、胆固醇,这是组成脑、肝、心、肾必不可少的物质,还是人体内不少内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的主要原料。 2、含脂量高的食物吃了以后比较耐饥。 3、还可以维护蛋白质的正常代谢,溶解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同时也能促进这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高血脂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将肥肉块和冷水一起加入未加热的锅中。然后将锅放在炉子上,开中小火,猪油会不断熬出。
1.猪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之功效;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
2.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燥、干咳、便秘和难产。
猪肉适用人群
1. 一般人都可食用。适宜阴虚不足,头晕,贫血,老人燥咳无痰,大便干结,以及营养不良者食用。
2. 对湿热偏重、痰湿偏盛,舌苔厚腻之人,忌食猪肉。
猪肉的营养价值
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Zhū Rou
【来源】 为猪科动物猪的肉。
【原形态】
猪(《尔雅》),又名:豕(《诗经》),豨(《庄和),豚(《周礼》),彘(《尔雅》)。
躯体肥胖,头大。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眼小。耳壳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后2趾有悬蹄。颈粗,项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丛。毛色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混杂等。
猪为主要的家畜之一,性温驯,体强健,适应力强。食性很杂,除饲以豆腐粕、酒粕、麦麸及厨房残羹外,亦食草及虫类。
本动物的皮肤(猪肤)、毛(猪毛)、骨(猪骨)、血(猪血)、骨髓及脊髓(猪髓)、脑(猪脑)、甲状腺体(猪靥)、蹄(猪蹄)、蹄甲(猪蹄甲)、睾丸(豚卵)、心(猪心)、肝(猪肝)、脾(猪脾)、肺(猪肺)、肾(猪肾)、胆(猪胆)、胃(猪肚)、胰(猪胰)、肠(猪肠)、膀胱(猪脬)、脂肪(猪脂膏)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饲养。
【化学成份】瘦肉和肥肉约分别含水分53%、6%,蛋白质16.7%、2.2%,脂肪28.8%、90.8%,碳水化物1.1%、0.8%,灰分0.9%、0.1%,钙11毫克%、1毫克%,磷177毫克%、26毫克%,铁2.4毫克%、0.4毫克%。
【性味】
甘咸,平。
1《别录》:猳猪肉,味酸,冷。
2《千金·食治》:头肉,平,无毒。
3《本草备要》:咸,寒。
4《本经逢原》:甘,平,无毒。
【归经】
入脾、胃、肾经。
1《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2《本草求真》:入脾、胃。
【功能主治】
滋阴,润燥。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燥咳,便秘。
1《别录》:猳猪肉,疗狂病。
2《千金·食治》:宜肾,补胃气虚竭。头肉,补虚乏气力,去惊痫,寒热,五癃。
3孟诜:头,主五痔。
4《本经逢原》:精者补肝益血。
5《随息居饮食谱》:豮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起尪羸。
【用法用量】内服:煮汤饮。外用:敷贴。
【注意】
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服药有巴豆,勿食猪肉。
2《滇南本草》:反乌梅、大黄等。
3《纲目》:反乌梅、桔梗、黄连、胡黄连,犯之令人泻利;及苍耳,令人动风。合百花菜、吴茱萸食,发痔疾。
4《本经逢原》:助湿生痰。
【附方】
1治疫证邪火巳衰,津不能回者:鲜猪肉数斤,切大块,急火煮渭汤,吹净浮油,恣意凉饮,乃急救津液之无上妙品。(《温热经纬》)
2治液干难产,津枯血夺,火灼燥渴,干嗽便秘:猪肉煮汤,吹去油饮。(《随息居饮食谱》)
3治小儿火丹:猪肉切片贴之。(《纲目》)
【各家论述】《本草备要》: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 *** ,丰肌体,译皮肤,固其所也,惟多食则助热生痰,动风作湿,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诸家(食忌)之说,稽之于古则无征,试之于人则不验,徒令食忌不足取信于后世。伤寒忌之者,以其补肌固表,油腻缠粘,风邪不能解散也。病初愈忌之者;以肠胃久枯,难受肥浓厚味也。又按猪肉生痰,惟风痰、湿痰、寒痰忌之,如老人燥痰干咳,更须肥浓以滋润之,不可执泥于猪肉生痰之说也。
【摘录】《*辞典》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