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中药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3-04-17 21:46:16

中药伏龙肝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

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1、伏龙肝用于虚寒血证。伏龙肝性温而和,吐衄、便血、崩漏属于虚寒者宜之。 2、伏龙肝用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伏龙肝质重而性温燥,有温脾暖胃,降逆止呕,煤湿止泻之功。伏龙肝治虚寒呕吐、反胃者,可单味应用。 3、伏龙肝内服后对胃肠的末梢神经有镇静、麻醉作用,能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而达止呕作用。 4、外用撒布疮面能使血管收缩,分泌物减少,具收敛止血作用。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外伤出血者、虚寒血症者、胃部不适者、痈肿者

禁忌人群

内出血者、呕吐者、泄泻属热证者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内服

用布包煎汤,澄清代水用或入散剂。

萆薢,白术,杜心,牡丹皮,茯苓这几味药能配在一起吗?

粉萆薢:

1.祛风除痹
《本草纲目》:萆薢之功,长于袪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例如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2.利湿去浊
《药品化义》: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


3.抗肿瘤
粉萆薢中含有薯蓣皂苷元,在人的肿瘤变化过程的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绵萆薢中药。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白术中药材。

灶心土:

1.温中止血
伏龙肝用于虚寒血证。伏龙肝性温而和,[以藏为用",善于温中止血,凡吐衄、便血、崩漏属于虚寒者宜之。应用时,可单味应用,治吐血,即单用本品研末水煎饮服。<广利方>伏龙肝治吐血、鼻衄不止,单用本品水淘取汁,和蜜同服。若虚寒出血,量多不止,阴血易耗,常配温阳之品,以增温中止血之效,更宜佐以滋阴、养血之品同用,俾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和阳。如<金匮要略>伏龙肝治[下血,先便后血"之黄土汤,用本品配以附子、干地黄、阿胶等;<妇人良方>[疗经血不止方",亦用本品配以艾叶、生姜、生地黄等。


2.止呕止泻
伏龙肝用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伏龙肝质重而性温燥,有温脾暖胃,降逆止呕,煤湿止泻之功。伏龙肝治虚寒呕吐、反胃者,可单味应用。若配党参、半夏、生姜等同用,以增温中止呕之效;若妇女妊娠恶阻,常配苏梗、砂仁、白术等同用,以和胃,安胎。伏龙肝治脾虚泄泻不止,常配白术、干姜、煨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以温中涩肠止泻。

灶心土中药材

牡丹皮味苦、性寒。它主要能入肝经,入肾经以及肺经,它的功效主要是有清热凉血、消炎止痛以及活血化瘀的作用。

牡丹皮中药材。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以及美容养颜的功效,可以治疗头晕心慌、惊恐以及失眠等症状,还可以滋补脾胃以及缓解身体水肿湿疹等。此外适当的吃服用茯苓还可以治疗脱发。

茯苓中药材。

此五类中药的功效,除了粉萆解、茯苓同时有点祛湿利湿的作用。其他都没有比较明显的配伍效果,无专业人员尽量不要随便搭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配伍使用用。

中草药名方:伏龙肝散1的功效与作用

伏龙肝散1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组成】伏龙肝30克生地黄18克芎藭3克桂心9克细辛0.5克白芷干姜芍药吴茱萸甘草各9克
【用法】以水600毫升,酒1.4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服。
【主治】衄血。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鸡峰普济方》卷十补。

提醒您:伏龙肝散1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人指甲在唐代就是一味中药,具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

一、人指甲在唐代就是一味中药,治疗小儿腹胀、血尿

人指甲入药还可以追踪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记载:“筋退治小儿腹胀:取父母指爪甲烧灰,敷乳上饮之。”

《千金要方》还说:“治妇人无故尿血:爪甲、乱发。上二味并烧末,等分。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饮服亦得。”意思就是说把手指甲和头发烧成末,永久送服,可以治疗血尿。

另外,人指甲在中医中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叫“筋退”,具有清热解毒、化腐生肌的功效,常常用来治疗血尿和咽喉肿痛,不过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药物的品种越来越多,筋退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其他的药物所替代。

二、啃手指甲就是吃中药?专家:人指甲入药有讲究

“喉炎丸”的成分火了之后,不少网友调侃,是不是平时咬指甲就等于在吃中药呢?其实并不是,指甲入药的过程往往更复杂。

人的指甲只有在经过清洗、高温炮制、碾粉加工后,被制成饮片或粉末才能入药。这一过程只能在专业的中药材加工机构实现,只有通过这种复杂的程序,指甲中的有效成分才能被提取出来,发挥药效。因此直接啃指甲是无法获得药效的,还可能把指甲缝里藏着的灰尘和细菌吃进嘴里。

三、“奇葩”的中药你吃过几味,这5味也很常见

好像人的指甲入药已经够“奇葩”了,但其实除了指甲以外,一些平时绝对不会和药扯上关系的物质也可以入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望月砂——野兔的便便:“望月砂”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野兔常常站起来四处张望,看起来就像在看月亮一样,因此古人就将野兔的粪便命名为望月砂。望月砂性寒味辛,有明目、杀虫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眼疾。

●血余炭——人的头发:除了指甲之外,人的头发也可以入药。收集头发后用碱洗去油垢,漂洗后晒干,经碾磨、高温加工成炭灰状。头发味苦性平,主治吐血,鼻衄,齿龈出血,血痢,血淋,崩漏[4]。

●夜明砂——蝙蝠的便便:“夜明砂”是喜好典雅的古人给蝙蝠粪起的名字。蝙蝠粪具有药用价值,具有杀虫、清热明目,散血消积的功效,可用以治疗内外障翳、瘰疬疳积等症。

●伏龙肝——土灶锅底黄土:伏龙肝是一种矿物中药,又名灶心土,是烧杂草和木柴的土灶内经火久炼而成的焦黄土。伏龙肝性味辛,微温,有助于温和脾胃、肝经,也适用于止吐止血止泻等症。伏龙肝外敷在破溃的疮面还能使血管收缩,分泌物减少,帮助止血和消炎[1]。

●百草霜——锅灰:百草霜也就是锅底灰,是杂草燃烧后附着在烟囱或锅底的烟灰,通俗地来说就是草烟灰。采集方法是将烟囱上的黑灰刮下,并筛去杂质入药。百草霜的主要功效是泻心降火、去热、止血、解毒。在临床上应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咳嗽气喘以及肠炎的治疗[2]。

中医博大精深,其实,除了指甲外,人体包括动物的很多器官和代谢物都是可以入药的。只是有一些部位到了现代医学已经慢慢地从常用中药的范围内移除。这些东西乍一看不起眼,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不可小觑。

中草药: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
(陶弘景)
【异名】山蓟、杨抱蓟(《尔雅》),术(《本经)),山芥、天蓟(《吴普本草》),山姜(《广雅》),乞力伽(《南方草木状》),山精(《神药经》),山连(《别录》),冬白术(《得配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植物形态】白术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茎粗大,略呈拳状。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木质化,具不明显纵槽。单叶互生;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3深裂,偶为5深裂,中间裂片较大,椭圆形或卵状彼针形,两侧裂片较小,通常为卵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茎上部叶的叶柄较短,叶片不分裂,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下延成柄状,叶缘均有刺状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凸起显著。头状花序顶生,直径2~4厘米;总苞钟状,总苞片7~8列,膜质,覆瓦状排列;基部叶状苞1轮,羽状深裂,包围总苞;花多数,着生于平坦的花托上;花冠管状,下部细,淡黄色,上部梢膨大,紫色,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外展或反卷;雄蕊5,花药线形,花丝离生;雌蕊1,子房下位,密被淡褐色绒毛,花柱细长,柱头头状,顶端中央有1浅裂缝。瘦果长圆状椭圆形,微扁,长约8毫米,径约2.5毫米,被黄白色绒毛,顶端有冠毛残留的圆形痕迹。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
本植物的苗叶(术苗)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即可。烘干者称"烘术";晒干者称"生晒术",亦称"冬术"。
【药材】干燥的根茎,呈拳状团块,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长5~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则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上茎,俗称"白术腿"。在瘤状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残迹或芽痕,须根痕也较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烘术的断面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时有裂隙。生晒术的断面皮部类白色,本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油点。气香,味甜微辛,略带粘液性。以个大、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云头、质坚实、无空心者为佳。
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以浙江嵊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於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於术"。
野於术是产于浙江於潜、吕化、天目山一带的野生白术,一名为"天生术",该种商品早巳绝迹。现售之於术,系将新昌的白术种子,播种在於潜山区的栽培品,折断面黄白色,有黄色放射状纹理。气清香,甜味强而辣味少。一般认为於潜白术的品质较新昌白术为佳。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1.4%,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
【炮制】生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炒白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候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每白术片100斤,用麸皮10斤)
焦白术: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土炒白术: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每白术片100斤,用伏龙肝粉20斤)
①《本草蒙筌》:"白术咀后,人乳汁润之,制其性也,润过陈壁土和炒。"
②《本草备要》:"白术,用糯米泔浸,陈壁土炒,或蜜水炒,人乳拌炒。"
【性味】苦甘,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别录》:"甘,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辛,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蒙筌》:"入心、脾、胃、三焦四经。"
【功用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症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②《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选方】①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於术(酒浸,九蒸九晒)一斤,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一斤,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钱。(《纲目拾遗》)
②治脾虚胀满:白术二两,橘皮四两。为末,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③治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黄色)一两,白术二两。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兰室秘藏》积术丸)
④服食滋补,止久泄痢:上好白术十两,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千金良方》白术膏)
⑤治脾虚泄泻:白术一两,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上为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术丸)
⑥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
⑦治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三钱。(《简便单方》)
⑧治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普济方》香术丸)
⑨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金匮要赂)枳术汤)
⑩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⑾治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三因方》白术酒)
⑿治忽头眩运,经久不差,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白术三斤,曲三斤。上二味搀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 *** 。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外台》)
⒀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上三味,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近效方》术附汤)
⒁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⒂治盗汗:白术四两,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丹溪心法》)
⒃治老小虚汗:白术五钱,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一钱。(《全幼心鉴》)
⒄治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⒅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一钱,甘草(炒)五分,姜、枣,水煎。(《妇人良方》乞力伽散)
⒆治三日疟:九制於术一斤,广皮八两。熬膏,用饴糖四两收。(《古今良方》)
⒇治四日两头疟,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巳者:於术一两,老姜一两。水煎,发日五更温服,重者二服。(《纲目拾遗》)
(21)治牙齿逐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盖髓溢所致:只服白术愈。(《夏子益治奇疾方》)
(22)治儿童流涎:生白术捣碎,加水和食糖,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天用三钱。(《江苏中医》(12):1,1965)

提醒您:白术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