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杂粮小扁豆的功效与作用(红小扁豆和绿小扁豆的区别)

时间: 2023-04-17 21:50:24

杂粮小扁豆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

健脾化湿

对于暑气过剩所导致的口干舌燥、或吐或泻,适当的食用小扁豆,有着很好的消暑的作用;小扁豆入脾经和胃经,因此对于脾虚生湿、食少便溏、暑湿吐泻、烦渴胸闷的人,如果适当的食用小扁豆,通过健脾化湿的作用,能够提高脾胃的运化功能,进而可以缓解上述症状的作用。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腹泻寡食、脾虚便溏患者

禁忌人群

肝肾功能异常者、气虚体寒、脾胃功能不全者

不宜同食

含草酸的食物、蘑菇 不宜与含草酸的食物、蘑菇同时食用,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的现象。

食用方法

炖汤

用凉水冲洗一下,在水里或肉汤里慢慢煮

红小扁豆和绿小扁豆的区别

区别如下:
颜色不同。
红小扁豆具有健脾养胃、提供优质蛋白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红小扁豆可以健脾养胃,对于一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脾胃运化不良的人,适当的食用一些红小扁豆都有着很好的改善食欲,促进消化能力提高的作用。
绿小扁豆具有消暑的功效,能够健脾开胃对食欲不振的人,适当食用有很好的健脾开胃,提高消化能力的功效。

常喝杂粮粥对身体的好处有哪些

杂粮通常是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豆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荞麦(甜荞、苦荞)、燕麦(莜麦)、大麦、糜子、黍子、薏仁、籽粒苋以及菜豆(芸豆)、绿豆、小豆(红小豆、赤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兵豆)、黑豆等。其特点是生长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特殊、产量较低,一般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1、杂粮食物的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强体能,并可通过清除垃圾、保留水分的作用而发挥良好的美容效果。

2、杂粮中膳食纤维多,既有可溶性的,也有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粗纤维,因此其通便作用十分显著,可有效缓解和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便秘,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

3、杂粮中微量元素含量高,可为我们提供丰富的铁、钙、磷、硒、锌之类,而这些微量元素在精白面中含量甚微(往往在加工过程中丢失)。特别是镁,在红薯中含量极丰,有很好的抗癌、降压效果。

4、杂粮营养丰富,营养素全面均衡,含有高比例的蛋白质、氨基酸,其营养效果远远超过精米白面,是儿童、老年人的最佳副食,可起"营养互补"作用。

5、因为杂粮相对而言体积大,热量低,在肠胃中滞留时间长,可使人产生饱胀感,因此它是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减肥者的最佳首选主食。

6、杂粮中维生素含量高,像维生素E、维生素B、β胡萝卜素等,都能帮助人体清除氧自由基,活化机体酶活性,改善内环境平衡,起到积极的抗衰老作用。

吃粗粮一般有五大好处,但是不可过量食用粗粮,以免有害身体健康。

红豆薏米罗汉果白扁豆赤小豆煲汤功效

红豆的养生功效
红豆,性平偏凉,味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族、钾、铁、磷等。红豆能促进心脏血管的活化,利尿;有怕冷、低血压、容易疲倦等现象的人,常吃红豆可改善这些不适的现象。另外,红豆还有健胃生津、祛湿益气的作用,是良好的药用和健康食品。
红豆更是女性健康的好朋友,丰富的铁质能让人气色红润。多摄取红豆,还有补血、促进血液循环、强化体力、增强抵抗力的效果。哺乳期妇女多食红豆,可促进乳汁的分泌。
红豆有清心养神、健脾益肾功效,加入莲子、百合更有固精益气、止血、强健筋骨等作用,能治肺燥、干咳,提升内脏活力,增强体力。养生也是护肤的重要的一部分,外调加上内养,才能造就一个水灵灵的女人。小红豆也能养颜,不要以为美容只是和奢侈品相关,省钱又高效的美容方法到处都有,一定要仔细发现。红豆在《本草纲目》的正式名称为“赤小豆”,红豆在传统医学上,主要应用于行水-去水肿、利气-去脚气、健脾,古籍中用红豆与鲤鱼烂煮食用,对于改善孕妇怀孕后期产生的水肿脚气,即有很大的帮助。
营养价值:
红豆富含维他命B1、B2、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有补血、利尿、消肿、促进心脏活化等功效。另外其纤维有助排泄体内盐分、脂肪等废物,在瘦腿上有很大效果。红豆可以补血,但要注意造成贫血的原因很多,若是因为维生素B12缺乏而导致,则食用红豆的帮助就很有限。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