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理作用遭到破坏,而引起的血糖代谢有障碍的表现。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帮助缓解病情,有的糖尿病不需要注射胰岛素,就可以通过吃降糖药和饮食控制来治疗。那么,打胰岛素有什么作用呢?。
1、可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实施注射胰岛素治疗,可以使血糖长期严格控达标,使其糖、蛋白质、脂肪、水、盐及酸碱代谢平衡维持正常,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最好的控制。
2、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注射胰岛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使患者维持良好的体力及精神状态,维持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3、能避免服药副作用
和注射胰岛素相比,任何口服降糖药都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而胰岛素属于身体自然物质,注射它既没有毒性也不会成瘾。
4、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1)胰岛素可以降血糖
胰岛素可以增加肌肉、脂肪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使血糖容易进入细胞内,促进肝脏细胞合成肝糖原,促进糖氧化,促进糖变成脂肪,抑制糖异生,而起到调控血糖的作用。
(2)调节脂肪代谢
胰岛素可以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并使之转运到脂肪细胞内储藏起来,同样也可以直接促使脂肪细胞合成少量的脂肪酸,并且通过抑制脂肪酶活性来抑制脂肪分解。如果胰岛素不足,由于糖代谢提供能量不足,导致大量脂肪分级,则会形成大量的酮体而形成酮症,严重可致酮中毒。
(3)调节蛋白质代谢
胰岛素可以通过抑制肝的糖异生等多个环节来促使蛋白质的合成。正常情况,全身组织必须有胰岛素才能合成蛋白质,而且胰岛素可以抑制蛋白质分解,胰岛素不足则会使蛋白质分解代谢亢进。
(4)降低血钾
胰岛素可以促进钾离子进入肌肉和肝细胞,降低血钾含量,若胰岛素不足,可以饮多尿使钠、钾氯、钙等排出量增加,可引起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5、糖尿病饮食原则
(1)控制热量摄人,正常体重者一般可按每千克体重105~126千焦(25~30千卡)给予,并可依据劳动强度不同作适当调整。对肥胖病人应逐渐控制热量,使其体重下降至正常体重。
(2)在控制总热能的前提下,碳水化合物的热能比可保持在65%左右,即热能比可不过多限制。重要的是严格限制单糖类的摄人,如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以及含这些糖类较多的食品,而对米、面等主食及含淀粉类多糖较多的食品则不必过分限制,这样做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血胆同醇及甘油三酯,提高周同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能防止体内脂肪过度动员,导致酮症酸中毒。
(3)供给充足的蛋白质,使蛋白质的热能比提高到15%~20%,但并发肝昏迷、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另当别论。
(4)脂肪摄入量可占热能的20%,~25%,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及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脂肪摄人,胆固醇应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
(5)保证从膳食中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B。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注意提供含钙、磷、锌、铬、铜、碘等丰富的食物。
(6)保证足够数量的膳食纤维,具有降血糖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糖尿病病人食用豆胶、果胶
(4)保证新鲜蔬菜、水果供应,但对糖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加以限制,如甘蔗、鲜枣、山楂、柿饼、红菜头、鲜黄花菜等。
(5)糖尿病人摄入食物应严格限量,在食用规定食物后仍觉饥饿时,可采取以下办法。
①煮三次菜。用含糖量在3%以下的蔬菜,如芹菜、西葫芦、冬瓜、韭菜、油菜等,经炖煮后弃汤汁,然后加水再煮,重复三次,食用后可有饱腹感,但热量很低。
②去油肉汤。肉汤或鸡汤冷却后将汤上面凝结的油皮去掉,然后干烧再冷却、去油皮,可供病人充饥。
③洋粉冻。洋粉即琼脂,可用l克洋粉加水400毫升煮开至洋粉全部溶化后,加入少许低热能甜味剂,冷却成冻后用以充饥。
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
②促进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
③促进糖氧化和分解,加速糖的利用;
④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储存;
⑤阻止糖异生作用。高血糖、高氨基酸、胰泌素、胰升糖素和迷走神经兴奋等都可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血糖高可以搭配蜂胶一起用。蜂胶对于糖尿病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血糖,原理是通过本身的抗炎、免疫、抗氧化的特性,恢复一部分的胰脏功能,使胰岛细胞损伤得到修复,功能有所提高。蜂胶以及其所含的一些物质,对于延迟糖的吸收,以及延迟或者减少餐后血糖的升高,都具有很大的意义。蜂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治疗难点在于蜂胶本身的提纯度比较低,所以在临床上应该谨慎的、合理的使用。蜂胶除了控制血糖之外,还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以及保护肝脏等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作用。
【食用量及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2粒,温开水冲服
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胰岛素有什么作用?
胰岛素是主要作用在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控制的蛋白质、糖、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存储。
一,对糖代谢的影响。它能够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血糖的去路增加而来源减少,可以使血糖降低。
1.加速葡萄糖的利用,胰岛素能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促进葡萄糖由细胞外转运至细胞内,为组织利用糖提供有利条件,促进葡萄糖转变为六磷酸葡萄糖,从而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及氧化。
2.抑制葡萄糖的生成,能抑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以及抑制甘油、乳酸和氨基酸转变为糖原,减少糖原的异生。
二,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胰岛素能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抑制脂肪的分解。胰岛素抑制脂肪的分解并促进糖的利用,从而抑制酮体产生,纠正酮血症。
三,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胰岛素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阻止蛋白质的分解。
四,胰岛素还可以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及三磷酸腺苷的合成。
胰岛素是现阶段控制血糖的最佳武器,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血糖,其疗效也是任何口服降糖药所不及的,这点无须置疑.但是现在有一种叫“禾仙菇”的菌类中药非常神奇,对治疗糖尿病非常有效。它能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足和糖尿病并发症。它负作用小,适合患者长期使用。下面我们来介绍胰岛素的相关内容。
糖尿病专家贾春宝博士指出在我国临床上常用胰岛素制剂按起效的时间长短分为如下几种:
1、超短效胰岛素:
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
3、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4、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一般不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
5、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选择30/70或50/50、70/30是根据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水平来决定早餐前一次剂量皮下注射;根据病人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来决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
但是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胰岛素治疗方案不合理
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是因人而异的。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制订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一般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来选择适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应尽可能模仿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人类24小时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两部分。基础胰岛素分泌率较低,可持续24小时,主要是维持正常的空腹血糖;餐时胰岛素分泌由进餐诱发,分泌率高,持续时间短,主要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由于大多数人每日进食3次,有3次餐时胰岛素分泌,所以一种比较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模式是3次餐时胰岛素+1次基础胰岛素,即每日3餐前各注射1次餐前胰岛素+每天注射1次基础胰岛素。
对于一些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试用胰岛素泵,能较好地解决一天24小时内的血糖波动。
2、对胰岛素存在抗药性
这里面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所用胰岛素纯度较低或具有一定的抗原性,例如动物胰岛素导致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使胰岛素效果降糖。此时,可换用纯度高且无抗原性的人胰岛素。另一种情况是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此时可加用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对
胰岛素剂量不足或剂量过大均可导致血糖升高,后一种情况即我们常说的“苏木杰现象”,就是由于胰岛素用量过大,导致低血糖后反跳成高血糖。此时,胰岛素越加量,血糖反而越高。
4、没配合饮食和运动
有些患者认为,用上胰岛素以后就可以随便吃喝了。事实上,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手段,都要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否则,再好的药物也是枉然。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不但要控制饮食,而且要强调进食定量定时。定量是指每餐的量要相对固定;定时指每天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和进餐时间应相对固定。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若进食不及时,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若进食太早,则有可能发生高血糖,这对血糖控制都是不利的。
5、 高血糖的毒性作用
长期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的分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即我们常说的高糖毒性作用。如属于这种情况,则可大胆增加胰岛素用量,一旦糖毒性作用解除后,患者自身胰岛功能可迅速改善,此时须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以防出现低血糖。
除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以外,还有一种叫“禾仙菇”的菌药效果非常神奇,治疗糖尿病非常有效。能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足和糖尿病并发症。它负作用小,适合患者长期使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