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时间: 2023-06-03 02:17:50

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对健康危害极大的肠胃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需要及时治疗,并且做好护理工作,那么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哪些?引起这一病症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内容吧。

1、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消化道溃疡引起的,当溃疡的部位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时,则会使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如果溃疡的部位有动脉血管,则还可能引起大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2、寒冷刺激

50%的上消化道出血都发生在寒冷的冬季,这主要是因为外界寒冷的刺激促进血管的收缩,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升高血管内压力,增加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这种情况更加容易诱发消化道溃疡而出血。

3、门静脉高压

大约有25%的患者会因为肝硬化引起消化道出血,这主要是因为门静脉系统内的压力增高,导致曲张静脉破裂,从而发生难以制止的大出血。

4、胆道出血

肝脏内的局限可爱染会引起肝内胆管的扩张,合并多发性囊肿,而囊肿会直接破乳静脉或肝动脉分支,导致大量的血液涌入胆道,在进入十二指肠,从而出现消化道出血。另外,肝癌、肝血管瘤以及外伤引起的肝实质中央破裂,也可以导致肝内胆道大出血。

5、胃癌

胃癌也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这主要是由于癌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侵蚀血管而引起大出血。

注意:如果有上消化道出血切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伴有慢性贫血的胃病患者应该警惕胃癌的发生。

6、肛管疾病

肛管类疾病也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例如:痔疮、肛裂、肛瘘、直肠的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结核性直肠炎、直肠肿瘤、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侵入直肠。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肛管组织的损伤而引起消化道出血。

7、结肠疾病

除了肛管疾病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外,结肠疾病也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常见的结肠疾病包括:

1、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憩室、息肉、癌肿和血管畸形;

2、小肠疾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隆病、空肠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小肠肿瘤、胃肠息肉病、小肠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8、其它原因

除了上述的一些常见原因会引起消化道出血以外,长期的大量饮酒或服用药物,例如:激素类药物(强的松)、解热镇痛类药物(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都容易引起胃十二脂肠黏膜糜烂,并发消化道出血。

9、消化道出血的危害

一、失血性休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引起休克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当上消化道出血一次出血量超过1000ml或超过循环血量20%时,就会出现循环衰竭的征象,要随时准备抗休克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出现因为不同病因的处理各不相同。失血量较多者应用粗针头快速静脉输液,具体补液量根据失血量而定,应及时输入足量全血,以恢复血容量与有效血循环。应注意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而引起的肺水肿。

二、窒息

上消化道出血往往是突然发生,几乎没有明显征兆,出血量大时,血液喷射而出,其持续时间长,而导致窒息。这是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危险的并发症,甚至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病人就已经不治。北京天安中医院肠胃科专家温馨提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务必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并给予吸氧,谨防出现窒息。

三、继发性腹膜炎

继发性腹膜炎作为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不是很高,且与原发病有一定关系。原发病为肝硬化、急性胰腺炎等,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同时并发继发性腹膜炎的情况较多。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首先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同时应用抗生素以及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

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可达10%以上。临床表现以呕血和黑便为主。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大便出血后可出现头晕、眼花、乏力、出冷汗、面色发白、四肢厥冷、脉搏加快等周围循环竭征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原则应针对出血性休克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迅速止血。一般先采用药物止血.后考虑手术治疗。基础性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禁食或流汁饮食、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等。在止血、补血的同时还应加强原发病的治疗。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食管、胃黏膜病变主要包括食营餐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和肝源性消化性溃疡。这些病变都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2.4%,非静脉曲张出血占47.6%。
(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其特点为出血量多,来势凶猛,多数为突然大量呕血,继之柏油样黑便或暗红便,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其机制为:①腐蚀假说:吞咽硬食物和胃食管反流,使变薄而脆弱的曲张静脉壁受到外部损伤;②爆破假说:主要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静脉曲张内流体静压过高,导致破裂出血;近来认为引起曲张静脉破裂的原因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曲张静脉壁的强度,由于曲张静脉目的张力过高而造成静脉壁破裂出血。
(二)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hg以往称为“腐烂性胃炎”、“充血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近来又被称为“充血性胃病”。轻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组织学特点为,黏膜和黏膜下的毛细血管扩张、扭曲和不规则,弹性染色黏膜下血管壁不规则,内膜局灶性增厚,胃黏膜了伴有慢性胃炎时的炎性细胞浸润,然而血管的变化总是显著于炎症的程度。重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外科切除标本中几乎均有黏膜和黏膜下血管的扩张症。
(三)肝源性溃疡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一厂正常人,其发病率在8%~20%之间,
(四)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
是指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黏膜病变主要在胃窦部(不出现在胃底部)固有膜浅层毛细管的扩张,胃镜下呈现多发性小红点.发病率很低。
(五)肝性胃肠功能衰竭
晚期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能不全引起胃肠道分泌、吸收、运动、成障和循环等力向的功能障碍,称为肝性胃肠功能不全,严重时则称为hgif。。在严重肝病肝衰竭晚期,由于营养障碍、细菌破坏、黏膜屏障损伤、胄酸侵蚀、自身消化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经常可见到胃肠黏膜糜烂、溃疡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