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是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的一种疾病,一般症状比较轻微的可能简单的饮食调节就可以恢复,但是如果是严重的,有的甚至到了尿糖的症状,这个时候就需要用药了,无乱是降糖的药物还是方法,还是有很多种的。那么,一般降糖都有哪些方法和误区呢?
科学降糖的误区
(1)误区一
打完胰岛素后去抽血化验有些患者为了不耽误治疗,在家打完胰岛素后就去医院抽血化验。要提醒的是,由于去医院抽血这个过程在时间上很难控制,如果不能在半小时内完成,势必要推迟进餐的时间,这样可能诱发低血糖。
(2)误区二
为了化验而停用降糖药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的控制情况,因此,化验血糖前千万不要擅自停药,也不要刻意节食,这样不仅不能准确反映病情,反而有可能造成血糖波动而加重病情。
(3)误区三
只检查空腹血糖就行了糖尿病的诊断不仅要看空腹血糖,更要看餐后2小时血糖的情况。事实上,一天之中的血糖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餐后状态(指进餐4-6小时以内),且研究证实,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比空腹高血糖更大。
(4)误区四
没吃早餐就是空腹血糖没吃早餐并不代表空腹,严格来讲,只有至少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才能算空腹。但是,这个禁食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如果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下,也可能因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而影响结果。
(5)误区五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吃完饭后2小时的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指患者从吃第一口饭时算起后的2小时,而不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的。正常情况下,餐后0.5-1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回落至餐前水平。
要想战胜糖尿病,随时随地都要行动起来。《印度时报》载文,告诉广大糖友,在家注意一些生活细节,也能有效控制血糖。
1、五个降糖小秘方
(1)多吃天然食物
食物中含有各种独特的生化酶,是治病的最佳“药物”,而且加工程序越少,效果越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豆芽菜、水果和坚果等都适合生吃或凉拌等简易烹饪食用,特别是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甜菜、胡萝卜、柑橘等,能延缓肠道吸收糖分。
(2)增加维C摄入
增加饮食中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的含量,能防止动脉血管壁被破坏,减少斑块堆积和心脏病,从而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膳食中果蔬的比例,能提供抗氧化剂的最佳来源。
(3)冥想静坐
瑜伽的基础动作冥想,能有效降低体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水平,而这些激素正是让胰岛素的生成加剧和血糖水平升高的“幕后推手”之一。因此,通过冥想、静坐等方法放松神经,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4)打太极拳
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传统锻炼方法,可帮助人们调节呼吸、改善血液循环,对身体起到整体调节作用。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还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练太极拳,还能减缓糖尿病引起的身体功能衰退,对肥胖的患者效果尤其显著。
(5)自我按摩
通过按摩足部等身体部位,一方面防止并发症发生,另一方面能对胰腺、肝脏和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有助于刺激人体生成更多的胰岛素细胞。这种“反射疗法”,长期坚持效果显著。
2、糖尿病人适合吃
1、南瓜
南瓜中含有大量果胶,果胶在肠道中吸收水分后,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可以延缓肠道对糖分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而其中的微量元素钴,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造血功能,还能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
食用注意事项:南瓜每次食用量不要太多,因为南瓜本身含有糖分,不加以控制,会因总热量超标而引起血糖升高。再者南瓜性温,且不宜消化,肠胃功能不好,气滞胸闷的人不宜将南瓜和羊肉同时食用。
2、苦瓜
苦瓜被誉为“植物胰岛素”,所含的苦瓜皂苷不但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刺激胰岛素释放,具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的作用。
食用注意事项:苦瓜性寒,糖尿病兼有胃寒,肠胃疾病的人群不宜食用。
3、莴苣
莴苣含有丰富的烟酸,烟酸是胰岛素激活剂,经常食用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食用注意事项:莴苣性微寒,糖尿病兼有胃寒,胃肠疾病者不宜食用。
4、洋葱
洋葱所含的S-甲基半管氨酸亚砜,磺脲丁酸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含有的前列腺素A能增加肾血流量和尿量,促进钾钠排泄,对预防糖尿病并发肾病大有帮助。
食用注意事项:洋葱挥发性物质会强烈刺激眼睛,糖尿病并发眼部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5、蘑菇
蘑菇具有明显的安神降压,抗疲劳,增强免疫和降血糖作用,尤其适合形体消瘦的糖尿病人食用。
食用注意事项:蘑菇是高嘌呤食物,糖尿病兼有痛风患者不宜食用。
6、魔芋
魔芋含有的葡甘聚糖等活性物质有降糖作用。
食用注意事项:糖尿病腹泻患者不宜食用。生魔芋有毒,必须煎煮3小时以上,煮熟透才可以食用,并且一次食用量不宜超过80克。
7、空心菜
空心菜含有类胰岛素样成分,常食用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食用注意事项:空心菜性凉,糖尿病体质虚寒者不宜过多食用
糖尿病人在饮食=需要格外留意,避免陷入一些饮食误区,那么糖尿病的饮食误区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糖尿病的饮食误区 误区一、饮食疗法等于饥饿疗法
科学的饮食应该是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适当地限制饮食的总热量。即根据病人年龄、胖瘦、劳动强度等具体情况,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地控制进食量,并注意饮食多样化,而不是一味地忍饥挨饿或偏食。
误区二、主食少吃、副食不限
糖尿病饮食疗法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这表明不仅主食的量要控制,副食的量同样也要控制,不能因为副食含糖量少,就随意多吃。
误区三、为求限食,不吃早餐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糖尿病饮食管理当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任意?减少餐次、饥饱不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误区四、吃干喝稀都一样
糖尿病人进食等量大米做成的干饭和稀饭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喝稀饭的病人餐后血糖显著升高。这是因为煮烂的稀饭很容易被消化、吸收,胃排空时间比较短,故餐后血糖上升得较快、较高。
误区五、多吃点没关系,加大药量便可
不管糖尿病的病情轻重如何,都不能放松对饮食的控制,因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只有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否则,即便再好的药物,疗效也要大打折扣。
误区六、水果含糖多,绝对不能吃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这些对糖尿病人都是有益的。糖尿病人在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后可以少量进食水果,大可不必一概排斥。
误区七、?无糖?食品,多吃无妨
有些患者错误地认为,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随便吃。其实,所谓的?无糖食品?只不过不含蔗糖而已。但是?无糖食品?毕竟都是淀粉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多了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
误区八、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多吃点粗粮的确对糖尿病有益,但不必矫枉过正,一点细粮也不吃。而通常情况下,尽量采用粗、细粮搭配。
误区九、不讲究烹饪方法
许多糖尿病人对?吃什么、吃多少?都很在意,但对菜的烹饪方法却不那么讲究。在制作菜肴的过程中,如果烹饪方法不得当,在菜肴中加入了大量的油、淀粉、调味品,无形中就会增加菜的热量,不利于血糖控制。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是如果血糖长期没有得到稳定,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控制血糖非常关键。
很多患者由于降糖心切,很容易进入一些误区,这样不仅血糖没有得到控制,还会加快病情的发展。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糖尿病患者容易走进的5大误区,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1、胰岛素会有依赖性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觉得注射胰岛素不可取,担心使用胰岛素治疗以后再也无法脱离它,身体会对胰岛素产生依赖性。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当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无法起到控制血糖的效果时,医生通常都会建议患者使用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控制血糖。
还有些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有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只能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等到胰岛细胞恢复正常功能以后,再停掉胰岛素。因此,并没有身体会依赖胰岛素的说法。
2、为了测血糖停用降糖药
部分糖尿病患者为了测血糖而停止服用降糖药物,其实这样突然停药,反而对检测数据会有一定的影响。医生就不能正确的判断患者体内的血糖是否有得到改善,也不能正确的制定出治疗方案。因此,在测血糖之前,一定不能擅自停药,包括饮食方面也不要突然改变。
3、过量服药或擅自停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想尽快达到降糖效果,就会加大服用降糖药物,认为这样可以有助于快速降低血糖。其实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很容易导致低血糖而引起休克。
还有些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药物以后看到血糖得到了稳定,就擅自停药,这种用药方式也是不正确的。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能擅自停药或者增减剂量,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
4、听信偏方和保健品能治疗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听信一些广告宣传,说糖尿病能够根治,然后就将降糖药物擅自停掉,改为服用偏方或者保健品来降糖,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
目前糖尿病还没有任何可以根治的方法,更不会有什么保健品或者偏方可以根治此病。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能滥用偏方或者保健品来降血糖。
5、不复查
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以后,还应该定期对血糖进行检测。这样可以很好的掌握降糖药物的效果,还能作为更换药物与调整剂量的重要依据。但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却没有坚持按时复查,所以很容易出现药物失效的情况,对于治疗也没有起到意义。
以上文章介绍的糖尿病患者容易走进的5大误区,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只有避开这些误区才能更好的将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内。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服用降糖药物,并且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只有将血糖控制好,才能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