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中药的升降浮沉指的什么

时间: 2023-01-06 10:01:49

中药的升降浮沉指的什么

升降浮沉

指的是药性的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清利。凡升浮的药物,都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阳、解表、散寒等作用;凡沉降的药物,都主下行而向内,有潜阳、降逆、收敛、清热、渗湿、泻下等作用。药物的升降沉浮的特性,与药物的气味、质地轻重有关。

从气味来说,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一类中药,大多数能升,比如麻黄、桂枝;味属苦咸、性属寒凉一类的药物,大多数沉降。药物的质地轻重,也决定升降浮沉。花、叶及质量轻的中药,大多能升浮,比如辛夷花、升麻;果实种子及质量重的中药,大都能沉降,但不是绝对的。

中医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是什么

四气五味是指中药的性质和滋味。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意见建议:
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
原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药物功能归类的标志。
至于其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是用以概括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药物性能,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

升降浮沉的详解释义

即指药品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用于说明药物的作用性,以指导临床用药。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倾向性。“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外行发散,而“沉”则是内行泻利的意思。药物的“升降浮沉”的理论,对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一般来说,药物“升降浮沉”的不同作用与药物的“药性”和“味道”有一定关系。味道属于辛、甘、药性属于温热的药物,大多数都有“升浮”的作用;而味道属于苦、酸、咸,药性属于寒凉的药物,则多有“沉降”的作用。
质轻的药物,例如薄荷、辛荑等花叶类药材,大都能够“升浮”;而质重的药物,例如根茎类、果实种子类、矿物类及介壳类药材,大都能够“沉降”。但当中亦有不少例外。
由于“升降浮沉”主要与药物的气味有关,所以“升降浮沉”的不同作用,实际上已包含在“四气五味”的作用之中。因此,就每种药物而言,都有“升降浮沉”的含义,但在临床应用中,除部分药物需注意其“升降浮沉”的特性外,多数药物的应用还是以药性、味道、功效、升降浮沉一并综合考虑。
根据“升降浮沉”的理论,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除了和药物的气、味、药用部分、质地轻重有关外,还与用药量的大小有关。
同一味药,量轻可上达表,量重可下降走内。比如桑杏汤,也是治外感的良药,组方为“杏仁一钱五分,桑叶一钱,沙参二钱,象贝一钱,香豉一钱,栀皮一钱,梨皮一钱”。方中用量最大的也没超过二钱,足见其量之轻!轻者,轻如羽毛,飘荡而上,直达上焦,因势利导,驱邪于外,反之若用量重则沉而下降,引邪内陷或变生他证。
升降浮沉,指的是药性的趋向。
凡升浮的药物,都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阳、解表、散寒等作用;
凡沉降的药物,都主下行而向内,有潜阳、降逆、收敛、清热、渗湿,泻下等作用。
药物的升降沉浮的特性,与药物的气味、质地轻重有关。
从气味来说,
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一类中药,大多数能升,比如麻黄、桂枝;味属苦咸;
性属寒凉一类的药物,大多数沉降,比如牡蛎、大黄。
因此中医有“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散,热无沉降”之说法。药物的质地轻重,也决定升降浮沉。
花、叶及品质轻的中药,大多能升浮,比如辛荑花、升麻;
果实种子及品质重的中药,大都能沉降,如枳实、熟地、磁石。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花类药皆升,旋覆花独降;石类皆降,海浮石独升。
升降浮沉这一特性为临床用药的一大原则,因为人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上下表里、上逆、下陷的差别,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药,此如伤寒表证,应用麻黄、薄荷等;在下、在里宜用沉降,比如实热便秘之证,应用大黄、枳实攻下。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比如肝阳上亢之头痛,应当用石决明、牡蛎;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比如久泻脱肛及妇女子宫下垂,应当用人参、黄芪、升麻、柴胡。
另外,中药的升降浮沉作用,是随炮制或配伍的不同而转化。比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收敛,盐制则下行。在复方中,少量升浮药物与多量沉降药配伍时会呈现下降特性;而少量沉降药物与多量升浮药配伍时会呈现上升特性。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