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最佳饮品—蜂蜜
从寒冷的冬季过渡到多风的春季,中医理论认为:风多易燥,风燥外邪侵袭人体,很易入里化热,常常表现为咽干、口渴、咳嗽、便秘,有些体质虚弱的人还可能感染病毒,发生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蜂蜜质地滋润,可润燥滑肠,生用性凉,清热润肺,熟用补中,缓急止痛,同进可以增加人体糖分,补充“春困”的能量,是春季的最佳饮品。
蜂蜜的药用价值也很广泛,对肝炎、肝硬化、肺结核、神经衰弱、失眠、便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因此,在春季,蜂蜜是最理想的保健饮品。每天早晚冲上一杯蜂蜜水,既可润肠通便,又可预防感冒,还有清除体内毒素的作用。使用时注意温水冲服,不需煎煮。
不过蜂蜜虽好,但多食令人脘腹胀满,胸腹不适,食欲不振,特别是腹泻者忌用。
春季保健中药—板蓝根
春季是诸多传染病的好发时节,如流感、腮腺炎、麻疹、流脑、猩红热等,在防治春季病的药物中,板蓝根是理想的中药。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其性味苦、寒,具有凉血解毒、清利咽喉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如风热毒火上犯咽喉而致头痛、发热、咽喉红肿热痛等。
板蓝根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及解毒的作用。它的抗菌谱较广,对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抗菌作用,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治流感、流脑、咽肿、痄腮、火眼、疱疹等。板蓝根注射液用于治疗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效果。
春季润肺防燥—百合
春季防燥是春季养生的重点,药用百合是镇咳、平喘、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是春季防燥的佳品。
将百合(最好是野生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对肺燥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常用的百合食疗法有:
百合粥取百合30克,粳米60克,先将百合与米分别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用小火煨煮。待百合与粳米熟烂时,加糖适量,即可食用。对老年人及久病后身体虚弱而有心烦失眠、低热易怒者尤为适宜。如在百合粥中加入甜杏仁9克同煮,即成百合杏仁粥,颇宜于肺阴亏虚之久咳、干咳无痰、气逆微喘等患者食用。
百合汤将百合除去杂质洗净(除其外衣),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几次,放入锅内加水,用小火煮至极烂,加入适量白糖,百合带汤一并吃下。有良好的润肺清心作用,可作为肺结核患者食疗之用,又是极好的冰镇饮料,可防燥润肺。
炒百合取百合50克,里脊片50克,用盐、蛋清抓渍,湿淀粉拌和,同入油锅中翻炒至熟,加入适量的调味品即成。此菜味醇而不腻,脆甜清香,具有补益五脏、养阴清热的作用。久病胃口不开者食用此菜,还能增进食欲。
百合煎剂取百合30克,麦冬9克,桑叶12克,杏仁9克,蜜渍枇杷叶10克,加水同煮。此剂具有养阴解表、润肺止咳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因感冒而咳嗽频作、干咳无痰、口干咽燥者。久咳不愈、咳嗽较甚、咯痰带血者也可服用。
学习中医养生 方法 ,把握四季养生时间,食疗养生,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探索不生病的智慧,让自己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四季养生常用保健中药,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四季养生常用保健中药
四季保健中药是根据中医关于"春夏养阴、秋冬养阳"和"四季五补"的原则制定的,以帮助人们适应气候的变化,来调节机体、促进健康。所谓"春夏养阴、秋冬养阳",是因为春夏气候温热,容易伤人阴液;秋冬气候寒冷,容易损人阳气,故宜养之。
所谓"四季五补",即春主升发,内应肝胆,宜升补;夏主炎热,内应心与小肠,宜清补;长夏介于夏秋之间,湿热主令,内应脾胃,宜淡补;秋主肃杀,其气已凉,内应肺与大肠,宜平补;冬主敛藏,其气寒冷,内应肾与膀胱,宜温补。
春季保健中药一般宜采用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在选用药物时,应避免过于升散,也要避免过于寒凉。
常用的药物有:首乌、白芍、枸杞子、川芎、人参、黄芪等。
夏季(包括长夏)气候炎热,暑湿较重,容易伤人气阴,保健中药宜选用清淡解暑、益气生津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或太子参、北沙参、生晒参)、扁豆、莲子、薏苡仁、茯苓、砂仁等。
秋季气候干燥凉爽,津液易伤,宜予平补,宜采用生津养阴、润肤的中药。
常用的药物有:麦冬、沙参、白芍、百合、熟地黄、当归、桑椹子、冬虫夏草、菊花等。
冬令是进补的最好季节,这是由于气候寒冷,万物敛藏,进补最益。宜给予温补肾阳、益精填髓的中药。
常用药物有:附片、肉桂、鹿茸、冬虫夏草、核桃仁、菟丝子、肉苁蓉、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海龙、海马等。
中医四季养生之道
正因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所以中医学首先要注意的养生法则,叫做“顺四时”。为什么要顺四时呢?
我们可以问一下,地球上哪里最适合人类生存呢?答案是温带。尽管南极和北极也有阴也有阳,但是它们没有昼夜阴阳的交替。南极和北极都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它的阴阳是隔离的,不是阴阳交替,所以南极和北极都不适合人类生存。而热带则是一年长夏,没有分为四季,阴阳也不是交替的。温带四季分明,人在这个地区中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四季的变化,对人类的身体、智商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使温带人的大脑沟回越来越深。所以生活在温带的人应该很自豪,因为温带人很聪明。这种状态,是谁造成的?是大自然造成的。
要想了解中医的“顺四时”养生,就首先要了解中医的“四时”,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四时”,就没有办法谈中医的养生。这是因为我们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我们人就生活在天地之间的这个天气和地气的交会之中,“人以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讲的就是人是天地的产物,我们都是根据四时的春夏秋冬交替往返这样的法则来完成自己的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理念。
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如果你按照四时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个规律来养生的话,就可以减少疾病在你身上的发生几率。《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是什么?就是在某个时令中,违背正常气候的时候,中医就叫做虚邪贼风,这些东西都会导致人疾病的发生。
现在很多老人都愿意住平房,不愿意住在阁子上面,为什么呢?因为北方的房子很有特点,冬暖夏凉。冬天外面再冷,你进去以后都有股暖气,夏天外面再热,你进到平房里都有一股凉气,这在中医学上叫做人得天地之气而生。我们看看农村的那些长寿老人,几乎全是住在平房里。我们现在都住楼房了,而楼房里只有天气没有地气。
我们来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状态:夏天的时候惟恐空调开得不大,惟恐屋子不凉快;冬天的时候,惟恐那暖气烧得不热。这些其实都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过去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冬天的时候,由于人的气血是闭藏的,如果这时候通过外界的人为条件,通过用暖气把屋子和身体捂得太热了,本来应该闭藏的气血就会向外耗散,气血都耗散出去了。中医有句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如果冬天你不能够把你的精血很好地储存起来,那么春天的时候就该得瘟病了。
冬天你要是一直在暖气开得很大的屋子里待着,你全身的毛孔是开着的,如果突然间一出来,进入到外面较低的气温中,能不感冒吗?所以我一直建议,冬天我们屋子里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0度左右,千万不能太高。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于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很多年轻人在办公室开空调,家里开空调,汽车里还开空调,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开着空调。然后不少人在夏天看病的时候就告诉我:“我怎么浑身都不舒服啊?”我说你没法舒服,该出汗的时候你不出,都在里面憋着,它能舒服吗?所以我建议大家,夏天开空调的时候一定别怕费电,多少开点窗子,大家知道,那个空调的风和自然的风是绝对不一样的,那是一种透骨的凉。不只是空调,即使你用电扇也不要对着你自己吹,让它冲着墙吹,这样可以有一个回旋的余地。我们临床上看到很多病例,夏天睡在空调房中或者用电扇吹着,早上起来的时候,胳膊腿就疼了,甚至有的都动弹不得。这是因为夏天的毛孔是开放的,你用空调、电扇冲着自己一个劲儿地吹,这不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虚邪贼风”吗?所以,夏天喜欢凉爽的读者您也得躲开点儿空调和电扇,避免把室内温度调得太低或者直接在空调、电扇底下吹,否则,可能您这吹完以后,明儿出来半身不遂了,这种例子我们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另外我建议大家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备把扇子。咱们中国人的扇子,那叫小大由之,热了就紧扇两下;不热了,就少扇两下。扇子扇的风都是自然的风,对我们的身体无害。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咱们的祖先,咱们的祖先其实非常的聪明,古人的扇子在夏天是个必备之物。
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的生活习惯符合天地四时的运行规律:夏天的时候该热就得热,冬天的时候该冷就得冷。正因为我们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上帝捏出来的,而是天地的产物,所以作为一个人来讲,在你的整个生命过程里边,就不能够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里面的气血相对的不足了,这个时候人常常会有肝阴不足的状况。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中医说的肝,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而春天正是气血生发的过程,所以说春气与肝气相通。
到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候外面非常充盈。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夏天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的时候,你会感到胸闷气短,这就是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夏气和心气之间有一个相关性。
秋天落叶的时候,是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这时人的五脏里面最重要的脏器就是肺,肺气与秋气相通。肺气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宣发与肃降的作用,它可以使得你的气血顺利地从外面向里面走,所以这个过程同肺气直接相关,所以中医说肺气与秋气相通。
到冬天的时候,人体的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冬气与肾气相通。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秋冬对应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四季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我们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养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时候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归到哪呢?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了,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还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
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无论男女,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这时有些男同志就问我,吃什么乌鸡白凤丸啊,那不是妇科圣药吗?男同志为什么吃啊?其实不是,因为女同志是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所以乌鸡白凤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时候,由于你的气血向外走了,这正是肝血不足的时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身上一点都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就没有了。
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也要特别注意。我的建议是,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同志,应该吃一点生脉饮,因为夏天你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那么在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喝一点生脉饮。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效的方子。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让你别出那么多汗,麦冬有清肺热的作用。所以,夏天的时候用一点生脉饮,就有助于人们心气的滋养,就可以防止你夏天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
秋气与肺气相通,秋天是气血往里面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到秋天的时候,我劝大家方便的时候就吃点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所以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肃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到冬天的时候, 大雪 封山,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进补的好时节,好比树要冬灌,就是因为营养都在里面,给点水就可以迅速吸收。中医说冬天重在补肾,男同志以精气为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于女同志来说,特别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则重在补血,我建议这些女同志吃一点阿胶、大枣、核桃仁、冰糖,把它们做成膏状服用;过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完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它就能够充分地运化,补充气血,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
我们中医学把这个养生方法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我们身体机能正常情况下的滋养方法。如果你说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这时候这样的调养药物就要少用了,因为人体发热的时候,肌体能量都起来和疾病作斗争,这时候如果你吃进去很多营养以后,在体内不好运化。中医讲的忌口主要是在这两季节,在忌口的时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补药了,等感冒过去了,咳嗽过去了,你再接着吃。如果我们按照中医说的这种法则来进行养生的话,我想恐怕得病的几率就小得多了。
老百姓常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早晚要坐病。”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存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储存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而现在人们夏天惟恐热着,冬天惟恐冻着,这是违反规律的,该冷就得冷,该热就得热,树一年开两次花可能就活不成了。
起居生活和情志调节要随四季变化而变
除了我们以上论述的饮食养生以外,在一年四季中,我们自己的生活起居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更有助于养生呢?
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面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处在万物生发的时候。《黄帝内经》讲了,在这个季节里,一定要记住,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应该睡觉了;早起,就是早上早点起来。这是因为春天体内的气血往外走,我们晚上早一点睡的话,有助于阴气的避藏,有利于气血恢复。“广步于庭”就是告诉我们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有的人在春天的时候,一困一乏就没完没了地老睡觉,这肯定是不行的。在情志上,因为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人的情志也应该是积极生发的。中医说五脏里面,肝在季为春,也就是说肝在春季对人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肝有抒发的作用,它调节气机,可以让你气血往外走。“肝喜调达,而恶抑郁。”说的就是肝希望你非常高兴、非常愉快,所以大家记住,春天的时候一定不要郁闷,因为在春天你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影响了,气血就不能够顺畅地生发。所以春天的时候,最好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别郁闷。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法则,因为自然界万物都在生发,你天天见谁都不高兴,你自己就把自己变成了一种郁闷的状态,就和这个时令不能够和谐在一起了。
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人容易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的不足,所以遇见点事就容易生气发火。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夏天要忌怒,别发脾气,或者尽量少发脾气。夏天的时候,本来你的气血都在外面了,你再一发脾气,血压就上来了,心脏就不蹦了,罢工了,哪里还能健康?忌怒就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那么,夏天人应该怎样调理自己的起居生活呢?夏天的时候大家一定注意,要“晚卧早起,无厌于日”,说的就是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晚点睡,晚点睡早点起,可以睡得少一点,哪怕你中午再补点觉都可以。但是,我说的晚不是无限度地晚,最晚到了 1l点以前,你就得上床睡觉了,到了早上五六点钟你就起来,简单地说就是跟着太阳走,跟着这个自然的规律,有助于人的阳气向外生发。
到了秋天的时候,人的起居生活养生 总结 起来就是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大家都知道,鸡是夜盲症,它一到黑天就奔鸡窝走了,“与鸡俱兴”就是说我们秋天的时候的生活规律要跟着鸡走,鸡只要是进窝了,你就睡觉,鸡出来了你就起来,这就叫与鸡俱兴。这时候,你的气血正好是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大家知道,白天人的阳气都在外面,晚上阳气归于内了,那么如果你能够按照与鸡俱兴这样早卧早起的话,那么你的气血就符合这个往里逐渐储藏的这么一种状态。而且秋天的时候,既有非常美的景色,也容易有一种悲哀的情绪,由于万物都凋零了,很容易产生悲秋的情绪。但秋天忌的是悲,别老伤感,中医说的“肺”和这个悲之间是相关的,这时候自己一定要注意,你要是过悲,就会伤肺。
到冬天的时候,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等太阳出来了,您再起来。现在有很多老年人,大冬天5点多钟不到6点就出去锻炼,但那不叫锻炼,那叫折腾。为什么中医讲冬天一定要跟着太阳走呢?因为冬天的时候,天地都在闭藏中的状态,我们前面说了,植物这时候所有的营养都在根部,如果你过多、过早、过激烈地锻炼的话,你的毛孔就要开放了,毛孔的开放不利于你精气的储藏。因此,冬天锻炼,一定要等着太阳。跟着太阳跑,太阳出来了,你再出去遛弯去,太阳落山了,你就回家去,不要在外面冒着雾露风雪去锻炼,这个是不符合中医养生的规律的。
冬天的时候是万物和气血避藏的时候,人的情志,要非常注意什么呢?情志中要注意别害怕,别惊恐,别想今天我的股票跌了,明天我那基金跌了,你要让自己若有所得。从情绪上讲,你要觉得自己很满足,不要惊恐、不要害怕,如果你天天在这种惊恐害怕中,是不利于肾气的内藏的。
四季中药养生_四季养生常用保健中药相关 文章 :
1. 中药四季养生食谱
2. 中医药四季养生知识
3. 中医美容的养生知识
4. 5大常用中草药的养生功效
5. 浅谈中药
在春天的时候,适合通过哪些中药来养生呢?别走开,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春天养生吃的中药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天养生吃的中药茶
1、生姜红茶
做法:红茶5克,生姜粉2克,红糖适量。把红茶和姜粉一起放入杯中,用90℃以上水冲泡;等稍温后放入红糖即可饮用。
功效: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有手脚冰凉、胃寒症状的人们,特别是女性,在冬天应该多喝些。红茶配上生姜,温里散寒的效果会更好,此外,冬季人们食欲增强,饮用红茶还可助消化,去油腻。
2、阿胶红枣茶
做法:阿胶红枣数颗***根据自己喜好了,喜欢红枣味道就多放点***、蜂蜜适量,花粉,枸杞。
功效:每天早上喝一次,可有效地补充气血,强身健体。
3、红糖姜茶
做法:红糖、金丝枣、姜。将红糖、无核金丝枣、姜片放入炖煮的容器中;注入适量清水***用矿泉水最好***;盖上盖子,炖煮半个小时即可。
功效:红糖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加到姜汤里,可改善体表回圈,治疗伤风感冒。需要注意的是,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
4、桂圆红枣茶
做法:桂圆肉40克、红枣10粒。将所有材料加入3000毫升清水,煮30分钟即可。
功效:桂圆性温、味甘,有补心脾,益气血的功效﹔红枣则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此茶饮相当适合冬季容易手脚冰冷的朋友,若有感冒症状、喉咙发炎、口干舌燥火气大的情况则不适合。
5、黄芪红茶
做法:康美黄芪15克、红茶3克。将康美黄芪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大约15分钟;再放入红茶,同黄芪一起煮约5分钟左右,即可取茶汤饮用。
功效:康美黄芪有补气生阳、调和脾胃、润肺生津等功效,可补气健胃,改善身体虚弱的状况。红茶有益气补阳、生热暖腹等作用,在冬天养生喝能够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6、康美玉颜茶
做法:取小茶包注入200-300ml开水、五分钟后饮用。
功效:清油脂排毒素;舒气活血促消化,排毒养颜清宿便;轻身排毒,分解油脂;长期服用改善气色清颜美肤,增强气色红润!
7、桂花红茶
做法:取7~10朵干桂花,1~2克红茶,用开水泡开,没有糖尿病的人可根据自己口味新增少许红糖,代茶饮。连续饮用7~14天,对冬季养生暖胃有很好效果。
功效:桂花性温味辛,可以化痰散瘀,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而红茶性温,有暖脾胃、助消化的功能,可以促进食欲。红茶属于发酵茶类,茶多酚在发酵过程中被氧化,其氧化产物能够促进人体消化。红糖营养成分丰富,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的功效。
8、人参红枣茶
做法:新开河人参25克,红枣25克,红茶5克。将新开河人参、红枣***去核***洗干净备用。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锅中,煮成茶饮。
功效:改善气血不足,增强体力,使元气恢复。
9、红枣枸杞茶
做法:红枣25克、枸杞20克、红糖适量。将红枣与枸杞一同放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煎煮;待红枣煮至变软后,加入红糖,调匀后即可饮用。
功效:红枣有健脾养胃、护肝补血等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在冬天食用。红枣与枸杞同用,可养血补血、治疗体质虚寒,还能增强女性的体能。
春天养生吃的粥食谱
芹菜粥
做法:每次用120克芹菜,加水熬煮,取汁与粳米150克,煎煮成粥,稍温饮服。
效用:春季肝阳易动,常使人肝火上升,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对降低血压、减少烦躁有一定好处。
菊花粥
做法:菊花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先将菊花煎汤,再将粳米同煮成粥,待粥将成时,加冰糖融化。
效用:中老年人在春季食用些菊花粥,不仅可治风热头痛,眩晕耳鸣,而且久服还能使人肢体轻松,耳聪目明,延缓机体衰老。
山药粥
做法:以鲜山药100~200克,洗净切片,与粳米100克同煮粥食用。
效用:山药味甘平,是一种性味平和的滋补脾、肺、肾的食物。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山药含有淀粉酶、糖蛋白及自由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具有滋补效果。中老年人在春季经常食用些山药粥,补益颇多。
胡萝卜粥
做法:先将胡萝卜1~2根***按喜好定***洗净切成细丝,沸水稍微煮过后,与植物油、葱花、姜末等佐料炒后待用。用100克粳米加水煮粥,快熟时,加入炒好的胡萝卜同煮。起锅时撒些香菜、芝麻油,顿觉一股诱人的清香便钻入鼻孔,令人食指大动。
效用:胡萝卜粥,富含维生素A,凡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面板干燥、夜盲症、高血压者,可经常食用此粥。
玫瑰花粥
做法:最好采用经过脱水处理的尚未开放的小小玫瑰花蕾,所有营养物质都含苞在尚未开放的花蕾之中。用新鲜梗米熬制成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的小玫瑰花蕾,待粥熬成淡淡的粉红,即可食用。
功效:常食玫瑰花粥,可悦人容颜,使面板细腻有致,还可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胃痛,对情绪方面还有镇静、安抚、抗忧郁的功效。 的人
1.春季养生吃什么
2.立春后吃什么最养生
3.春季养生时令食物推荐
4.春季养生吃哪些食物好
5.春季养生食疗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