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
爱运动的人经常运动,俗话说长时间在河边行走,不管怎么样鞋子都会有湿掉的。经常运动,难免会受伤,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具有突发性,但是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去急救,这个常识是很有必要知道的。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以及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大家在以后的运动中,如何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以及导致损伤的原因
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
平时在练习时玩忽职守,身体条件差。
外因
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关节扭伤
内因
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
准备活动不充分,地又滑,没有按照正确的器材使用方法去使用。
心力憔悴
表现
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运动疲劳
表现
心悸、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内脏不适、血尿等。: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
训练方法不对、不循序渐进、系统训练,运动量大、训练时间多长、休息不充分等。
重力休克
表现
头晕、眼发黑、心难受、脸苍白,手发凉,严重时晕倒。
原因
动时血液都供应下肢、突然静止运动时静脉回流不够,脑缺血缺氧,产生脑贫血。
心绞痛
表现
心绞痛经常表现在腿和腹部的疼痛和抽筋现象。
原因
寒冷的情况下进行锻炼,然后长期喝冷饮料,或者长时间的不伸展或按摩自己(其实伸懒腰就是很好的伸展运动),长时间摄取盐不足,这种情况更严重。
运动腹痛
原因肝脾淤血。慢性腹部疾病
呼吸肌痉挛(准备活动不够,肺透气低,运动与呼吸不协调)
胃肠痉挛(运动前吃得过饱、饭后过早运动,空腹或喝水太多)
口服减痉挛药物(阿托品、十滴水)。
二、各类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一、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
二、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 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
三、挫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酊剂,局部可贴伤湿止痛膏;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1 周后可吸收消失。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1次。每日2~3 次理疗。
四、扭伤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所致。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1. 急性腰扭伤可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2. 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两三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3 次,每次10 分钟。
五、脱臼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肩部和胸部,在对侧胸部作结。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让病人躺在担架上送往医院。
六、骨折。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出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纳,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用木板、塑料板等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如一时找不到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直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平卧在床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以免引起伤者脊髓损伤而发生截瘫。昏迷者应伏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三、避免运动损伤的冷身运动是怎样的
1.何为“冷身运动”?
大家都知道,运动前要做“热身运动”,让身体从静止的状态逐渐进入到运动状态。通过热身运动,可以使全身血运增加,携氧能力增强,从而更好地满足身 体接下来的运动需求。同样,“冷身运动”顾名思义就是使身体从运动的状态转化为静止状态的适应过程,可以避免运动者血压下降过快,影响健康。
2.“冷身运动”有什么好处?
即使人不能享受生命的永恒,但正确的体育锻炼却能延长生命之时钟。“冷身运动”就是身体的保护伞,对身体适应环境有很大好处。
首先,冷身运动能使脉搏的高速跳动频率减缓至安全水平;其次,冷身运动能使大量的血液返回心脏从而避免其滞留在腿部,以保证大脑的血供;此外,冷身运动还有助于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及时放松肌肉,尽快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还可以减少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3.“冷身运动”项目有哪些?
“冷身运动”的目的是使身体从动逐渐过渡为静的状态,适合作为“冷身”的运动项目有慢跑、行走、牵拉等,在冷身运动中,还需逐渐减慢动作,至身体恢复平静(心率降至120次/分以下)即可。虽然动作简单,但是对身体的养护是很必要的。
4.“冷身运动”结束,机体就完全平静了吗?
“冷身运动“只是为机体提供一个平缓过渡期,弱化身体的不良反应。历时5-10分钟,使身体平缓度过不良反应“危险期”。但是身体完全恢复静息状态 也需要时间的,通常为1小时。也就是说在1小时内,尽量不要吃饭、睡觉、洗澡等,避免全身血运集中在某个部位,而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出现不良反应。
四、运动损伤的中药治疗
中药常用于软组织损伤,主要指闭合性肌肉、肌腔、韧带、关节囊的损伤。由于损伤的不同时期局部的病理变化不同,其用药也不相同。
1.急性损伤
指损伤后在24小时以内。此时局部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组织发生撕裂或断裂,小血管破裂出血。其症状为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此时除了应进行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急救处理外,还可酌情用中药治疗。
治疗原则:止血、凉血、止痛。
外用处分:止血定痛散:黄柏25克、玄胡15克、血竭3克、蒲黄20克、白芷10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用冷水调敷患部。每日更换一次(如有皮肤过敏者,及时停药)。
内服药:可选择市售成药如三七片、玄胡止痛片、云南白药等。均有止血、止痛和散寮的作用。
2.新伤
指损伤后超过24小时~48小时。此时局部出血停止,坏死组织分解产物使局部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通透性增高,较多液体渗出,形成血肿和水肿并存。肿胀对神经产生压迫和牵拉而疼痛进一步加重。其局部症状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反应性炎症。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根据不同情况可外用一号新伤药,具有退热、防肿、止痛、通筋活血的功效。还可选用活血生新剂,具有去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内服药:可选择三七片、云南白药、七厘散等,或采用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等。
3.陈旧性损伤
又称陈伤、旧伤或慢性损伤,也包括慢性劳损。是指受伤时间在2~3周以上。陈旧性损伤是指急性损伤未能及时和正确地治疗,或未治愈又再次受伤者,由于受伤组织未能及时重新生长修复或修复不良,常反复发病出现症状,如疼痛、压痛、组织发硬、活动受限等。由于受伤局部供血不良,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故每遇气候变化或受凉遇冷,而使症状加重。劳损多因局部长期劳累过度或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一般与职业性质和运动项目有关。
根据不同时期的病变特点,常选用旧伤药,具有舒筋、消肿止痛、续断生新的疗效。另外中药对关节脱臼、骨折也有一定的疗效。
生活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运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运动有很多好处,但人们经常担心运动损伤。虽然运动损伤有时候是无法避免的,但其实并不重要,只要掌握一些解决运动损伤的急救措施就可以了。
运动损伤有哪些急救措施?
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和不同类型的伤害,现场急救措施会有所不同。
1.对于运动造成的瘀伤一般的急救措施是先将伤口清洗消毒,再涂适量的红糖浆或紫糖浆。但如果是严重的瘀伤,最好局部冷敷减少出血,然后消毒敷。
2.肌肉拉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当肌肉突然拉伤时,最好的治疗措施是立即停止运动,对肌肉受伤部位冷敷30分钟左右,以减少血管,避免局部充血肿胀。
3.踝关节扭伤在很多类型的运动中都很容易发生,但不管扭伤发生在哪里,急救措施都大致相同。第一,停止运动,冷敷。如果扭伤严重,需要固定包扎。
4.如果运动损伤的类型是骨折,就要采取急救措施。首先,停止患肢的运动,以免骨折损伤加重。其次,用木板等硬物压迫患肢,然后及时送往医院。
5.有时运动时,大脑会因意外撞击而发生脑震荡,患者往往会出现意识不清的症状。这时,周围的人最好不要移动病人,而是让病人保持安静的状态。检查病人的瞳孔反应、呼吸、脉搏等。急救期间,必要时及时叫救护车。
6.溺水是游泳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溺水者的急救措施是先清理溺水者鼻孔内的分泌物或其他异物,然后排出体内水分,再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运动损伤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因此有必要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措施。有时正是因为这些急救措施的及时应用,才可以避免受灾地区的症状,甚至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第一部分 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
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前提。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锻炼者的运动基础、体质水平有关,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运动损伤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运动前不检查器械,预防措施不得力,好胜好奇,常在盲目和冒失行动中受伤。
(2)运动前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缺乏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使运动器官、内脏器官机能没能达到运动状态容易造成损伤。
(3)运动情绪低下,或在畏难、恐惧、害羞、犹豫以及过分紧张的状态下易发生伤害事故。也有时是因为缺乏运动经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而造成损伤。
(4)内容组合不科学,方法不合理,纪律松弛,都有可能造成损伤。另外,由于技术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也易引起损伤。
(5)体育锻炼时选择的运动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坦,器械安置不当或不牢固,锻炼者拥挤或多种项目在一起活动,容易相互冲撞造成损伤。 .
(6)空气污浊、噪音过大、光线暗淡、气温过高或过低等,以及运动服装不符合运动要求等原因,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伤害事故。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预防运动损伤发生,必须对损伤的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努力消除其可能致伤因素,达到预防目的。
(1)不断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努力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损伤意识。
(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和容易损伤部位,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
(3)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组织安排锻炼,科学安排运动量,防止局部运动器官负担过重。
(4)加强保护与帮助,特别要注意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切记直臂或肘部撑地。由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并注意屈膝、弯腰、两臂自然张开,以利于缓冲和保持身体的平衡。
第二部分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类。前者有擦伤、撕裂伤、刺伤等,后者有挫伤、肌肉拉伤、肌腱腱鞘损伤类等。
1.擦伤
(1)原因与症状:因运动时皮肤受擦致伤,如跑步时摔倒,做体操时身体擦磨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小面积擦伤可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和包扎。
2.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在剧烈、紧张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肿胀;闭合伤口触及时有凹陷感或剧烈疼痛。
(2)处理:轻度开放伤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裂口大时,则需止血并缝合伤口,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防止破伤风症;如肌腱断裂,则需手术缝合。
3.挫伤
(1)原因与症状:因撞击器械或练习者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挫伤。单纯挫伤在损伤处出现红肿、皮下出血,并有疼痛;内脏器官损伤时,则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心慌气短、出虚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甚至休克。
(2)处理:在24小时内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或外敷中药。24小时后,可按摩或理疗。进入恢复期可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如果怀疑内脏损伤,则作临时性处理后,送医院检查和治疗。
4.肌肉拉伤
(1)原因和症状:通常是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引起肌肉拉伤。特别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协调以及肌肉弹性、伸展性、肌力差者更易拉伤。损伤后伤处肿胀、压痛、肌肉痉挛,触诊时可摸到硬块。严重的肌肉拉伤是肌肉撕裂。
(2)处理:轻度的肌肉拉伤可即刻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施行按摩或理疗。如果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手术治疗。
二、关节、韧带扭伤
1.肩关节扭伤
(1)原因与症状:一般因肩关节用力过猛以及反复劳损所致。也有的因技术错误,违反解剖学原理而造成的损伤。如投掷、排球扣球、大力发球时常出现这类损伤。其症状
有压痛、疼痛,急性期有肿胀,慢性期三角肌可能出现萎缩,肩关节活动受限。
(2)处理:单纯韧带扭伤,可用冷敷,加压包扎。24小时后可采用理疗、按摩和针灸治疗。出现韧带断裂时,应立即送医院缝合和固定处理。当肩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后,可适当进行功能性锻炼,但不宜过早活动,以防转入慢性。
2.髌骨劳损
(1)原因与症状:髌骨具有保护股骨关节面,维护关节外形和传递股四头肌力量的作用,是维护膝关节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髌骨劳伤是膝关节长期负担过重或反复损伤累积而成,也可一次直接外力撞击致伤,如篮球滑步急停,跳高和跳远时踏跳不合理或摔倒受击,都可导致这类损伤。
(2)处理:采用中药外敷、针灸、按摩等。平时加强膝关节肌群力量练习,如采用高位静力半蹲,每次保持3~5秒即可。伤情好转时,可逐渐增加时间,每日进行1~2次。
3.踝关节扭伤
(1)原因与症状:运动中跳起落地时失去平衡,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致伤。在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不平坦的情况下,更易造成这类损伤。主要症状为伤处疼、肿胀、韧带损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皮下淤血。
(2)处理:受伤后应立即冷敷,用绷带固定包扎,并抬高伤肢。24小时后,根据伤情采取综合治疗,如外敷伤药、理疗、按摩等,必要时作封闭疗法。待病情好转后,施行功能性练习。对严重患者,可采用石膏固定。
4.急性腰伤
(1)原因与症状:运动时身体重心不稳定或肌肉收缩不协调,引起腰部扭伤。多数原因是腰部受力过重或脊柱运动时超过了正常的生理范围。
(2)处理:腰部急性扭伤后让患者平卧,一般不要立即扶起。如果剧烈疼痛,则用担架抬送医院诊治。处理后,应卧硬板床腰后垫一枕头,使肌肉韧带处于放松状态。也可针灸、外敷伤药或按摩。
三、关节脱位
(1)原因与症状:因受外力作用,使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叫关节脱位,又称脱臼。关节脱位可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或称错位)两种,严重的关节脱位,伴有关节囊撕裂甚至损伤神经。运动中发生的关节脱位,大都是间接外力撞击所致。
关节脱位后常出现畸形,与健肢对比不对称,因软组织损伤而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疼痛、压痛和关节肿胀,并失去正常的生活功能,甚至发生肌肉痉挛等现象。
(2)处理:用长度和宽度相称的夹板固定伤肢。如果没有夹板,可将伤肢固定在自己的躯干或健肢上,防止震动,随后及时送医院治疗。必须指出,如果没有把握做整复处置时,切不可随意做整复手术,以免再度增加伤害。
四、脑震荡
(1)原因与症状: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使大脑管理平衡的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等感受器机能失调,直至引起意识和机能的一时障碍。在体育锻炼时,两人头部相撞,或撞击硬物,或从高处跌下时头部撞地,都可造成脑震荡。
致伤时,神志昏迷,脉搏徐缓,肌肉松弛,瞳孔稍大但能对称;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清醒后,患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感;平时情绪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耳鸣、心悸、多汗、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2)处理:立即让患者平卧,头部冷敷;若有昏迷,即指压人中、内关、合谷穴;若呼吸发生障碍,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上述处理后,出现反复昏迷或耳、鼻、口出血,两瞳孔放大,又不对称时,表示病情严重,应立即护送医院治疗。在运输途中,要让患者平卧,头部固定,避免颠簸。
脑震荡一般都可自愈,无须住院治疗,但要注意休息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保持情绪安定,减少脑力劳动。
在恢复过程中,可定期做脑震荡痊愈平衡试验,以检查病况进展。其方法是闭目、单腿站立、两臂平举,如果能保持平衡,表明脑震荡已基本治愈。这时,可适当参加锻炼,但要避免滚翻和旋转动作。
五、骨折
(1)原因与症状:运动中身体某部位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撞击时,造成骨折。例如在踢足球时,小腿被踢,造成胫骨骨折;摔倒时手臂直接撑地引起尺骨或桡骨骨折;跪倒时可造成髌骨骨折等。在运动中骨折是比较严重的运动损伤,但发生率很低。骨折分为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两种。常见的骨折有肱骨骨折、前臂骨骨折、手骨骨折、大腿骨骨折、小腿骨骨折、肋骨骨折、脊柱骨折等。骨折发生后,患处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淤血,有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肢体失去正常功能,肌肉产生痉挛,有时骨折部位发生变形,移动时可听见骨摩擦声。严重骨折时,伴有出血和神经损伤、发烧、口渴、直至休克等全身症状。
(2)处理:若出现休克,应先进行处理即按人中穴,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心脏外按摩;伴有伤口出血,应同时实施止血和包扎。骨折后暂勿移动患肢,应用夹板或其他代用品固定伤肢,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
第三部分 急 救
一、急救的意义
急救是指对运动中突然发生的严重损伤进行紧急、初步和临时性的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转院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这对保护患者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动损伤的急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处理不当,轻者加重损伤,导致感染,增加患者痛苦,重者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及时准确、合理、有效地实施急救。
二、急救的原则
(1)抓住主要矛盾急救:现场急救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同时出现多种损伤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急救。如发现休克,应施行抗休克??针刺人中、内关穴并及时进行人
工呼吸。如伴有出血,应同时施行止血,然后再做其他损伤的处理。
(2)分工明确、判断正确:急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救死扶t的崇高品德;要临危不惧,判断正确,有条不紊地抢救,要有熟练、正确的抢救技术和丰{的临场经验。
(3)快抢、快救、快转运:急救时必须分秒必争,当机立断,切勿犹豫,延误时机。待{救有效后,尽快转运医院,作进一步治疗。运送途中,应保持患者平衡、安静、消除紧张Jf绪,必要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三、急救的方法
1.止血法
(1)冷敷法: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感觉,』而有止血、止痛和减轻局部肿胀的作用。冷敷止血法,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用冷毛巾敷于患处,有条件的使用氯乙烷喷射。
(2)抬高伤肢法:抬高伤肢,可使伤处血压降低,血流量减少,以达到减少出血的1如果采用加压包扎后,仍应注意抬高伤肢。
(3)压迫法。可分为指压法、止血带法、包扎法等。
●指压法:包括直接指压法和间接指压法两种。直接指压法是用指腹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但由于手指直接触及伤口,容易引起j染,所以最好敷上消毒纱布后进行指压。
间接指压法是用指腹压迫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搏动的血管处,如能压迫在相应的?头上更好,以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
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进行时,在下额前1.5厘米处摸到动脉搏动,并将其压迫在?颌骨上。此法常用于一侧面部出血的止血。
肱动脉压迫止血法:进行时,将伤臂外展,用大拇指将上臂中部的肱动脉压迫在肱?上。此方法适用于前臂和手部出血的止血。
股动脉压迫止血法:将伤员仰卧,大腿外旋,在腹股沟中点下方摸到搏动后,用双:拇指将股动脉压迫在耻骨或股骨上端。此方法适用于大腿或小腿出血的止血。
胫前或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进行时,在踝关节背侧,于胫骨远端将胫前动脉压向J骨,或在内踝后方将胫后动脉压向胫骨。此方法适用于足部出血的止血。
●止血带法:常用的止血带有皮管、皮带、布条、毛巾等。进行时,先将患肢抬高,;后在患处的上方绑扎止血。绑扎时最好加垫,以防绑扎太紧,造成肢体组织坏死。
●包扎法:主要有绷带卷包扎法,如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反折螺旋包扎浚?8?字形包扎法,另外还有三角巾包扎法。
2.搬运法
伤员经过现场急救处理后,应迅速和安全地送到住所或医院治疗,其搬运伤员的?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扶持法:急救者让伤员的一臂搭扶在自己的颈肩上,并拉握其手部,另一手扶.住伤员的腰部。此方法适用于神志清醒、伤势较轻、自己基本能走的伤员。
(2)抱托法:急救者一手抱托住伤员的背部,另一手托住其大腿处,将伤员抱起,伤的一臂搭扶在急救者肩上。此方法适用于神志清醒但身体虚弱的伤员。
(3)椅托法:两名急救者相对,用同侧的手相互握住对方的双臂,另一手相互搭在对方的.肩上,像一把椅子,让伤员坐在?椅架?上,伤员的两臂分别搭在急救者的肩上。
(4)三人托抱法:三人站在同一方向,将伤员托抱起来,并协调地行走。此方法适用于严重衰弱和神志不清的伤员。
(5)担架法:可用特制担架或门板、宽凳子代用品。 (6)车辆运送法:注意运送途中防止震动和颠簸。 3.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有举臂压胸法、仰卧心脏胸外挤压法、俯卧压背法、口对口呼吸法等。其中以口对口呼吸法和仰卧心脏胸外挤压法效果最佳。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进行时将患者仰卧,头部后仰,托起下颌,捏住鼻孔,压住环状软骨(即食道管),防止空气吹人胃中,急救者随即深吸一口气,两口相对将大口气吹入患者口中,吹气后将捏鼻子的手松开,如此反复进行,吹气频率每分钟约有16~18次,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为止。如伤者牙关叩紧,一时撬不开,则采用口对鼻吹气法。进行时,将其口闭住,其他操作同上。
(2)心脏胸外挤压法:将患者仰卧,急救者两手重叠,用掌根置于患者的胸骨下半段处,借助于体重和肩臂力量,均匀而有节律地向下施加压力,将胸壁下压3~4厘米为度,然后迅速地将手松开,胸壁自然弹回。如此反复进行,按每分钟80~100次的节律进行,直到心脏恢复跳动为止。
四、溺水及其急救
(1)原因与症状:在游泳时,因肌肉痉挛或技术上的原因导致溺水。溺水时水经过口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或者因吸水的刺激,引起喉部肌肉痉挛,使气体不能进出,导致窒息和昏迷。如果时间稍长,则因缺氧而危及生命。
窒息后,脸色苍白而肿胀,眼睛充血,口鼻充满泡沫,四肢冰冷,神志昏迷,胃腹吸满水而鼓起,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2)急救步骤: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后,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和其他异物,并迅速进行倒水,但不要过分强调倒水而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应同时施行心脏胸外挤压法。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法按1"4的频率进行,急救者应密切配合,进行积极而耐心的抢救,直至自主呼吸为止。
溺水者苏醒后,应立即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运送途中,必要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对溺水者,常常需要对真死和假死进行判断。真死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其一,呼吸停止。既看不见又摸不到呼吸运动,即使将细毛或发丝放在鼻腔前,也不见飘动。
其二,心脏停跳。脉搏消失,将耳朵贴在患者胸壁或用听诊器也听不到心音。
其三,瞳孑L对光反射消失。亮光不能使瞳孔缩小,在黑暗处瞳孔也不见扩大。
其四,角膜反射消失。用手指或细毛触及角膜,不出现眨眼反应。
若溺水者只出现其中1---2个症象时,则并非为真死,称为假死;若四个症象都存在,且用手指从两侧挤压眼球时,瞳孔变椭圆形,则可判断为真死。必须记住,急救者切不可轻易判断为真死,在尚未完全出现真死症象之前,要刻不容缓地坚持抢救。
第四部分 体育锻炼常见的生理反应与处理
一、低血糖症
(1)原因: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内血糖大量消耗和减少,大脑皮层调节糖代谢创机制暂时紊乱所造成的运动前饥饿或情绪过分紧张,病后初愈即参加较长时间的运动。
(2)症象:正常状态下人体内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糖应维持在80~120毫克。当血粳 低于50~60毫克时,人体会出现饥饿感,极度疲乏、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重者神志模糊语言不清、四肢发抖、骚动不安或精神暂时错乱(如在长距离赛跑中,出现返身向相反方向跑,甚至昏迷。这一系列症状称为低血糖。此症多发生于长跑、超长跑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中。
(3)处理:低血糖症发生时,首先要平躺保暖,神志清醒者可给予喝浓糖水或吃少量食品,一般即可恢复。若出现昏迷,应先抗休克,即按人中、百合、涌泉、合谷等穴,并迅速送医院救治。
(4)预防:应注意患病未愈、空腹饥饿时或体质较差时,不宜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在长时间运动中,可准备和补充一些含糖的饮料。
二、肌肉酸痛
(1)原因: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原因是运动时肌肉活动量大进而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纠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的痉挛所致。
(2)症象:肌肉酸痛一般不是运动结束后立即发生的,大多是发生在运动结束1~: 天以后,因此,也被称为延迟性疼痛。由于这种酸痛现象只是局部肌纤维损伤和痉挛,才影响整块肌肉内部对细微损伤的修复,肌肉组织会变得更加强壮,以后同样负荷将不易使肌肉再发生酸痛。
(3)处理:当已经出现肌肉酸痛后,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热敷。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的缍 织能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伸展练习。对酸痛局部进行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有助于缓解痉挛。
●按摩能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促使损伤修复。
●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C能促进结缔组织中的胶元合成,有助于损伤的结缔组爹 的修复。
●针灸、电疗等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预防: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安排运动量,尽量避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同时注意在锻炼时,应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 三、运动中腹痛
(1)原因:多数在中长跑、马拉松跑,竞走运动中容易产生。主要因准备活动不充开始运动时过于剧烈,或者跑得过快,内脏器官功能尚没达到竞赛状态,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腹痛;也有的因运动前吃得过饱,饮水过多,以及腹部受冷,引起胃肠痉挛;少数因运动时间过长或过于剧烈,使下腔静脉压力上升,引起血液回流受阻,或者因肝脾淤血,膈肌运动异常,致使两肋部胀痛;患有肝炎、慢性胃病或阑尾炎等。
(2)症象:一般情况下,胃痉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部;肠痉挛部位多在左下腹部;肝脾淤血引起的疼痛,肝疼在右侧肋部;脾痛在左侧肋部,疼痛症状为胀痛或牵引痛,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部位,同病变部位一致。
(3)处理: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迹象,一般可采用减慢跑速,加深呼吸,按摩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距离等方法处理,疼痛常可减轻或消失。如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加重,就应停止运动,并口服十滴水或普鲁苯辛(每次一片),或揉按内关、足三里、大肠俞等穴位。如仍不见效,应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4)预防:切记饭后1小时才可进行运动;做好准备活动,运动负荷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在运动中要注意呼吸节奏;夏季运动要适当补充盐分;对于各种慢性病引起的腹痛应就医检查,病愈之前;应在医生和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
四、运动性昏厥
(1)原因: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血液供给不足而发生的一时性知觉丧失现象,叫运动性昏厥。原因是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使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所致。也和剧烈运动后引起的低血糖有关。
(2)症象:运动性昏厥主要表现为全身无力、头昏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突然昏倒、手脚发凉、脉搏慢而弱、血压降低、呼吸缓慢等。
(3)处理:应立即让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或拍击。同时用手指点在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给氨水闻嗅。如有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如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轻度休克者,应由同伴搀扶慢慢走一段时间,帮助进行深呼吸,症状即可消失。
(4)预防:平时要经常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久蹲切忌突然起立;切忌带病参加剧烈运动;疾跑后切忌立即停下来;切忌饥饿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只要遵循上述要求,完全可以避免运动性昏厥的发生。
五、肌肉痉挛
(1)原因:体育锻炼时,肌肉受到寒冷的强烈刺激时,即可发生肌肉痉挛。此症常在游泳或冬季室外锻炼时发生;也有的因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够,或肌肉猛力收缩,或收缩与放松不协调时,均可能发生肌肉痉挛;也有的人是因为情绪过分紧张所致,运动中最易发生痉挛的肌肉为小腿腓肠肌,其次是屈拇肌和屈趾肌。
(2)症象:局部肌肉剧烈挛缩发硬,疼痛难忍而且一时不能缓解。痉挛缓解后仍有不适感。
(3)处理:对发生痉挛部位的肌肉做牵引。例如腓肠肌痉挛时,即伸直膝关节,并配合按摩、揉捏、叩及点压委中、承山、涌泉等穴位,以促使痉挛缓解和消失。
(4)预防: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生痉挛的部位,运动前应作适当按摩。夏季长时间运动时,要注意补充盐分;冬季锻炼时,要注意保暖。游泳下水前,应先用冷水淋浴;游泳时,不要在水中停留时间过长;疲劳和饥饿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六、运动中暑
(1)原因:多是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易发生中暑,尤其在温度高,通归不良,头部缺乏保护,被烈日直接照射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中暑。
(2)症象:中暑早期可有头晕、头痛、呕吐现象,逐步发展为体温升高,皮肤灼热干燥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虚脱、抽搐、心率失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3)处理:首先将中暑者扶送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同时采取降温消暑措施,如解开刁领,额部冷敷做头部降温,喝些清凉饮料、十滴水,并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等。
严重患者,经临时处理后,应迅速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4)预防:在高温炎热季节锻炼时,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和锻炼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锻炼;夏天在室外锻炼时,最好戴白色凉帽,穿宽松薄衣;在室内锻炼时,应保持良好通风,并备有低糖含盐的饮料。
七、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1)极点:在剧烈运动时,特别在中长跑时,能量消耗大,下肢回流血量减少,氧债不断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难忍、下肢沉重、动作不协调,甚至有恶心现象,这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之为?极点?。
(2)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适当减慢运动速度,并注意加深呼吸,坚持下去,一述生理反应将逐步缓解与消失。随后机能重新得到改善,氧供应量增加,运动能力又4提高,动作变得协调和有力。这种现象标志着?极点?已经有所克服,生理过程出现新的平衡。此种现象,运动生理学上称之为?第二次呼吸?。?第二次呼吸?出现后,循环机能将稳定在新的较高的水平上。
?极点?与?第二次呼吸?是长跑运动中常见的生理现象,无需疑虑和恐惧,只要坚持经常锻炼和处理得当,?极点?现象是可以延缓和减轻的。
?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