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疟疾疫苗对会不会对人有影响
首先疟疾还是没有疫苗。所以疟疾疫苗会不会对人有影响还暂时无从考证。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及时发现疟疾病人,并进行登记,管理和追踪观察.对现症者要尽快控制,并予根治。
1.控制传染源
及早发现疟疾患者,正确而及时登记所有病人,并对每个病人进行彻底治疗,可防止疟疾的传播。对疟疾患者除进行抗疟治疗外,并应于第二年春季给予抗复发治疗。
2.消灭蚊虫
灭蚊先除幼蚊,这是防疟综合性措施中的主要环节。灭蚊先除幼蚊,最有效的措施是消灭按蚊孳生场所,如倒缸、盖罐、填平坑塘、消灭积水等。农村中稻田可考虑间歇灌溉等。此外,应用化学药物杀灭幼虫和成蚊也很重要。有效的常用杀虫药有DDT、六六六、敌百虫及新药蚊蝇净、敌杀死等。
3.个人防护
避免蚊虫叮咬,广泛使用蚊帐。夜晚工作时可在衣服上喷20%甲酚皂溶液或应用蚊香,身体暴露部分涂香草油、避蚊油。
4.加强管理
加强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的后期监测与流动入口管理。
二、得疟疾的会出现什么症状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4.出汗期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三、传播途径又有哪些
1、传染源 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2、传播途径 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经蚊虫叮咬皮肤为主要传播途径。极少数病例可因数带疟原虫的血液后而发病。 传播疟疾最重要的是中华按蚊,为平原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在山区传播疟疾以微小按蚊为主。在丘陵地区则以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为重要媒介。在海南岛山林地区发现其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感染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各型疟疾之间亦无交叉免疫性,经反复多次感染后,再感染时症状可较轻,甚至无症状。而一般非流行区来的外来人员常较易感染,且症状较重
4、流行特征 疟疾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其次为温带。这主要因为本病流行于生态环境与媒介因素关系密切。流行区以间日疟最广,恶性疟主要流行于热带,亦最严重。三日疟及卵形疟相对少见。我国除云南和两省为间日疟及恶性疟混合流行外,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发病以夏秋季节较多,在热带挤压社带则不受季节限制。
四、得了疟疾后又该怎么治疗
1.基础治疗
(1)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
(2)要注意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3)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
(4)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2.病原治疗
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包括现症病例和间日疟复发病例,须用血内裂殖体杀灭药如氯喹,杀灭红内期的原虫,迅速退热,并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药亦称根治药或抗复发药进行根治或称抗复发治疗,杀灭红外期的原虫。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
(2)恶性疟治疗:对氯喹尚未产生抗性地区,仍可用氯喹杀灭红细胞内期的原虫,同时须加用配子体杀灭药。成人口服氯喹加伯氨喹。
疟疾是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雌性按蚊为传播媒介,疟疾病人和无症状的带虫者是的传染源。本病属于中医“疟疾”、“疟母”、“疫疟”、“劳疟”、“间日疟”等范畴。
[临床表现]突然发作的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
[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如在流行区居住、旅游,或有近期疟疾病发作史等。
2.有典型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临床症状:初起畏寒、寒战、持续约半小时,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至40℃,持续2-6小时后周身大汗,体温惭降至正常。
3.肝脾肿大。
4.实验室检查;血涂片查到疟原虫,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红细考试,大收集整理胞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
5.本病应注意与伤寒、血吸虫病、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病相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半梳饮食。
(2)控制临床发作、消灭裂殖体药物:双磷酸氯喹首剂1g,第2、3日各0.75g.奎宁双硫酸盐,O.12g/片,第1日O.48,每日3次;第2日0.36g,每日3次,连用7日。亦可0.48g/次,每日3次,连用4日。磷酸咯萘啶第1日0.4g,每日2次,第2日0.4g顿服。
(3)控制复发、中断传播的药物:磷酸伯氨喹啉每片7.5mg,成人每日1次,每次22.5mg,连服8日;或伯氨哇啉每日15mg,连服14日。
北京4月24日,4月的天气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但是一到春季,就有一种疾病需要特别关注,那就是疟疾。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局长毛群安在今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消除疟疾进程总体顺利,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报告有疟疾输入性病例。2017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2675例(2672例输入病例,3例输血感染病例),首次实现全年无本地病例报告,所有病例全部为境外输入。
2017年,我国首次实现全年无本地疟疾感染病例报告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受感染的按蚊叮咬、或者经输血感染。最新数据报告显示,全球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其中15个国家(除印度外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占全世界疟疾负担的80%。2016年,全球估计有2.16亿例疟疾病例,比2015年增加了500万。
在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疟疾流行的区县达到1829个,约占当时区县数的80%,每年发病人数最高时可以达到3000万以上,死亡率约1%,疟疾发病人数居各种传染病之首,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毛群安指出,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疟疾防控工作,多年来制定实施了多个防控规划和计划,在各级政府和部门、广大疾控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国疟疾发病数持续下降。到2010年,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份中,95%的区县疟疾发病率已下降至万分之一以下。到2015年已将疟疾本地传播控制在云南、西藏的边境地区,境外输入成为疟疾病例主要来源。
2017年,我国首次实现了全年无本地疟疾感染病例报告,全国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病例2672例、输血感染病例3例。同时,有99.5%的区县、83.3%的地市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上海市成为第一个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评估的地方。
境外输入成为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
“对境外输入病例,一定要控制住。”毛群安强调,如果境外病例的输入不能被及时发现,可能会在我国引发大的传播。
他指出,疟疾的病原是广泛存在的,必须要继续保持防控状态。现在有几个难点:一是境外输入病例,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在我国引发大的传播;二是和疫区相邻的边疆地区,比如云南、西藏等地区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这些地区也都拿出了本地防控疟疾疫情的行动计划,国家卫健委对此在技术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每个季度都会对报告的病例逐个进行专家审核,对一些重症病例及时组织国家级的专家给以指导;三是要提醒医务工作者,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疟疾病例,并且按照要求及时报告。
“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也提醒公众,要了解疟疾这种疾病,特别是有在境外旅行的人员注意。”毛群安强调,因为我国现在没有本地病例,主要是输入性病例,在境外旅行的人员入境时如果有症状,应该及时就诊。这有利于疫情的防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自己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防治疟疾,避免蚊虫叮咬是最有效预防措施
随着夏季越来越近,出国旅行的人也越来越多,该如何预防疟疾?对于到过疟疾流行地区的出国人员,如果回国之后发现了发热等疟疾症状,该怎样及时处理?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疟疾室主任、研究员周水森介绍,由于我国出境人员越来越多,所以每年都有很多输入病例。假如回国以后出现了发冷、发热和出汗的疑似症状,在两个环节要特别注意:一是入境时主动向检验检疫部门申报,以便及时检测和救治。因为境外输入恶性病比例很高,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得重度疟疾甚至导致死亡;二是回国后一年以内如果再出现发冷发热的疑似症状,应到当地医院及时就诊。
谈到国内诊断疟疾的方法,周水森称,现在对疟疾的治疗分两类:一类是恶性疟。境外输入的大部分是恶性疟,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来治疗,我们国家有产品,当地机构也免费提供;还有一类是间日疟,这是我国主要的疟原虫虫种,可以用氯喹和伯氨喹八日疗法,并在第二年春季进行一次加强。
周水森提醒,出境前往疟疾流行国家或地区,防止蚊虫叮咬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使用蚊帐、杀虫剂、蚊香等。流行季节也可携带预防药物如磷酸哌喹或磷酸氯喹。建议最好是到当地的疾控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咨询,获得预防信息以及预防药物。
内容来自人民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