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和高血压怀孕是妊娠期糖尿病吗
糖尿病和高血压怀孕不一定就是妊娠期糖尿病的。
1型和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不一样,各有特点。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家族中母亲患有糖尿病,下一代糖尿病的发病率高。
1.1型糖尿病此型患者发病率占糖尿病发病率的10%,40岁以前发病多见。大多数需胰岛素终生替代治疗。有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症。当遇有应激、感染、手术、停用降糖药时,易并发酮症酸中毒。极少数患者也可出现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久病,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肾病发生早,临床表现严重。当临床出现大量蛋白尿,同时并发高血压、肾性贫血、氮质血症时,患者最后可能死于尿毒症。
2.2型糖尿病此型患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40岁以后发病多见。大多数患者无“三多一少”症,仅在出现并发症或健康查体时发现。体型较肥胖。发病后体重可较前短时间减轻。早期在餐前可有低血糖反应,并且终身仅需口服降糖药就能使血糖达标。仅有少数患者口服降糖药失败后,必须依靠胰岛素治疗。这类患者中一部分注射一段时间胰岛素后,使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再给口服降糖药,仍可有效。另一部分患者则终生需胰岛素治疗。当遇有感染、应激、手术等诱因,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年龄越大,以往无糖尿病病史患者,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发病率越高。此型患者绝大多数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也可并发糖尿病肾病,但较1型糖尿病少见。
二、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
疾病的预防通常是针对病因和诱发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在尚未发病时或疾病的早期防止疾病发生和继续进展。然而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发病的特殊性,预防措施应该针对以下2方面。
1.糖耐量异常发展成为糖尿病根据家族史、过去不良生产史、年龄、种族、肥胖程度等将孕妇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和正常人群。对正常人群定期进行糖耐量筛查试验,对高危人群制定详细的筛查和严密监测的方案,以便及早发现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孕妇。对上述孕妇早期制定包括精神、饮食、运动和胰岛素等治疗措施组成的综合治疗方案。
(1)使糖耐量减低者糖耐量恢复正常,避免发展成为糖尿病;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为基础的治疗,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2)最终目的是降低或完全避免孕母和产妇并发症和合并症,降低和避免胎儿和新生儿各种异常。
2.再次妊娠和多年以后发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束后,糖耐量通常恢复正常,但再次妊娠再次发病的几率高,多年后发展成糖尿病的几率高,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应该多年跟踪。
上述预防措施的执行是相当复杂的,它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某个综合医院的产科来完成,它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国家卫生政策的支持,组成专门的机构、人员,在全国建立系统和全面的多级网络系统,它需要多年的努力。
三、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
1.年龄因素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Vereellini等发现,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其他学者还有较多的类似发现。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Berkovitz等发现,在孕24周前诊断糖尿病的孕妇中,30岁及以上的孕妇占63.7%,而孕24周以后诊断的仅占45.2%(P<0.01=。
2.肥胖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目前衡量肥胖的指标常用体质系数(BMI)。由于目前向心性肥胖越来越受到重视,腰围、髋围和腰髋比(waist-hipratio,WHR)已经成为重要的指标,特别是WHR。Jang等研究结果显示,BMI≥20.9的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BMI≤19.1者的2倍。Berkovitz等研究发现,BMI>32.9的孕妇的糖尿病的危险是BMI于27.3~32.9组的2.82倍,是BMI<27.3者的3.82倍。Branchtein等对孕28周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孕妇的一项研究显示,WHR和腰围每增加1个标准差,前者为0.06,后者为8cm,血糖水平分别升高0.11mmol/L和0.13mmol/L。Zhang等以WHR 0.629~0.705为参考对妊娠前孕妇WHR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WHR 0.706~0.742组相对危险度为2.74,WHR 0.743~1.020组为4.02。该研究说明,WHR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四、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方法
1.非葡萄糖尿①一部分人尿液中有果糖、乳糖、戊糖,可使班氏试剂出现阳性。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特异性高,可区别之。②大剂量维生素C、水杨酸、青霉素、丙磺舒也可引起尿糖假阳性反应,应做血糖确诊。
2.肾糖阈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范可尼综合征,少数妊娠妇女,体内血糖正常,肾小管回吸收葡萄糖功能障碍,而出现尿糖阳性,应做血糖或OGTT鉴别。
3.食后糖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胃空肠吻合术后,因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吸收快,可引起食后半小时至1h血糖升高,出现糖尿。与糖尿病的鉴别点是空腹和餐后2h血糖正常。
4.应激性糖尿急性应激状态时,如脑出血、严重外伤、休克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可致糖耐量降低,出现一过性血糖升高,但不超过13.9mmol/L(250mg/dl),应激过后1~2周血糖可恢复正常。如原有糖尿病,则应激时血糖超过13.9mmol/L(250mg/dl),应激状态消失后血糖仍高。
怀孕后,胎宝宝在妈妈子宫里成长需要从妈妈身体里汲取大量营养,妈妈如果营养不足,胎宝宝也会发育不好的,妈妈营养充足了,宝宝才会长得更好一些,正所谓“母强子壮”。所以,孕妈总是担心胎宝宝长不好,没完没了的补充各种营养,实际上,胎宝宝在孕前期和中期对营养需求量最大。但到了孕后期,胎宝宝已经发育好了,对营养的需求已经没那么强烈了,孕妈活动更加不便,消耗能量减少,血糖很容易增加,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发期,这会给胎宝宝和孕妈的健康埋下一些不好的隐患。所以,预防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妈们需要注意的事情,这4个饮食原则能帮助孕妈有效的控制血糖,不要忽略哦。
一、多吃蔬菜?
孕妈多吃蔬菜好处非常多,尤其是绿叶类蔬菜,能给孕妈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绿叶类蔬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有效的帮助孕妈控制血糖。比较适合孕妈的绿叶类蔬菜有菠菜,香菜,青瓜等。
简单来说就是孕妇孕期高血糖(一般在中晚期)。其实比起妊娠期糖尿病,我更愿意把这个问题叫做血糖异常。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和母亲都有影响。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如何避免?
对孕妇的影响如下:
1.糖尿病引起的羊水容易胎膜早破,早产。
2.同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率是普通孕妇的4-8倍,更容易发生妊娠子痫。
3.微血管容易发生病变,会影响眼睛、肾脏和心脏。
4.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霉菌感染的机会也增加了。
5.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婴儿,导致难产。
6.由于糖尿病妇女胰岛素水平低,容易引起产后子宫收缩和产后出血。
对胎儿的影响如下:
1.容易出现发育异常和宫内生长受限,先天畸形的概率是普通孕妇的2-3倍。多为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异常。
2.40%的胎儿体重超过4000克。无法自然分娩时,只能采取剖宫产。
3.由于母体血糖过高,胎儿分泌大量胰岛素,但分娩后母体血糖不再影响婴儿,但新生儿仍分泌大量胰岛素惯性,导致新生儿低血糖。4.肺部发育受影响,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妊娠20-24周后,发病率为3%-6%。
那么,准妈妈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妊娠期糖尿病呢?
1.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一般食欲较好,比正常孕妇吃得多,一定要控制食量。主要限制大米、面粉、土豆类食物,每天250g左右。不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过量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导致高血糖,加重糖尿病或产生“大胎儿”。一般每天每公斤体重的热量约为30-35干热量。最好让医院的营养师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制定出适合你的食谱。
2.蛋白质的供应应该是充足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控制饮食摄入,但蛋白质摄入量不宜少,同孕期正常孕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基本相同或略高。特别是多吃豆制品,增加植物蛋白。
3.脂肪供应应该适度。随着碳水化合物食物的供应减少,脂肪的消耗也应增加,以维持日常热量供应。而且可以吃一些干果增加脂肪的供给。
4.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经常吃铁、钙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动物肝脏等补充矿物质。
5.适当限制盐的摄入量。应该允许孕妇多吃。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