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菌性脑膜炎能活多久
一般是可以治疗的,所以存活多久是不确定的,脑炎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 表现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症状。病毒性脑炎无特效疗法。控制颅内高压、高热和抽搐发作尤为重要。 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的。
(1)、二性霉素-B 现仍为当前临床上首选常用药物。每次剂量为0.1mg~0.25mg/kg, 经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液稀释(不用生理盐水稀释,以免引起沉淀)至每毫升含药0.1mg后,一日或隔日静脉缓慢滴注一次,并可据情逐渐加量至每次1mg/kg。同时隔日鞘内注药(用脑脊液稀释并加适量地塞米松1mg)一次,首次为0.1 mg,以后可据情逐渐加量至0.5mg/次。一般持续用药6周,如病情需要和许可时还可适当延长疗程,直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和脑脊液检查正常为宜,以确保疗效和预防复发。需要时还可加服5-氟脲嘧啶(600 mg ~1.2g/日,分次服用)以增强疗效,其疗程可长于单用二性霉素-B。
对重症病人还可间隙地加用脊髓腰大池穿刺和脑脊液体外持续引流、冲洗及注药治疗,一般不宜超过两周,并要加强预防医源性感染为要。
(2)、二性霉素-B脂质体 如二性霉素-B疗效欠佳或病人难以耐受时,可改用二性霉素-B脂质体,首次1mg(kg/d)静脉滴注(至少一小时以上),次日可考虑增至3mg(kg/d),如病情需要切能耐受者6mg(kg/d)继续应用。 因其毒副反应较二性霉素-B轻且易通过血脑屏障而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优势,但药液需通过输液管内过滤膜后方可给予。
二、真菌性脑膜炎的症状
多为亚急性病程,少数为慢性起病。
一、一般全身症状
1、早期出现轻至中度发热等感染现象,晚期表现为高热;
2、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
3、头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力增高表现。晚期头痛剧烈,甚至出现抽搐、去大脑性强直发作和脑疝等。
二、神经系统症状
1、多颅神经受损症状 视神经受损时出现视力低下甚至失明,其它动眼、外展、面及听神经也常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受损症状和体征。
2、脑受损症状 当病变波及脑实质或/和形成脑内肉芽肿时,临床上可出现嗜睡、烦躁不安、谵妄等精神症状和瘫痪等局灶性定位体征,并可伴有智能障碍和意识障碍,严重者进入昏迷状态。
三、双重或多重感染症状 此类病人多因体质较弱、营养较差和免疫功能下降,常可同时伴发其他菌种的新感染或体内既往潜在的菌种感染复发,常见的有结核和/或弓形虫病等的伴发,促使病情更趋严重复杂和临床表现上的多样化,甚至可成为病人的死亡重要原因,值得注意和及时加以确定。
三、真菌性脑膜炎的检查方法
一、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透明或微诨浊。白细胞计数呈轻至中度增高(20~700)×10/L),偶可达5000×10/L,且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蛋白含量增高(0.4g~1g/L),偶可很高。糖及氯化物含量降低。
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或/和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的姬姆萨、瑞氏复合染色片上,多可查到成堆的球形隐球菌,部分隐球菌还可见芽孢生长。前法的菌体荚膜(不着色)呈亮光状,后者的菌体深蓝色和荚膜呈毛刺状(见下图);脑脊液隐球菌培养多呈阳性,可为临床病因确诊提供依据。
二、免疫学检查 血及脑脊液乳酸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咐试验的隐球菌抗原阳性率较高,可为本病的病因确诊提供帮助。
三、影象学检查 颅脑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脑水肿、脑积水和脑的局灶性异常。脑实质内肉芽肿在MRI检查中可表现为T1等或略低信号和T2明显高信号改变。
四、真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
1、降颅压:可及时给予甘露醇、速尿等脱水利尿剂,梗阻性脑积水者可作脑室穿刺、冲洗、引流和给药,但应与鞘内给药相间进行。
2、防治伴发病和并发症:在加强呼吸道、口腔和泌尿道感染等的防治同时,还应注意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易与本病伴发的结核病和弓形虫病等二重或三重感染性疾病。
3、支持疗法:给予高蛋白、高热能、多维生素饮食,有关微量元素和营养代谢药(如阿达美、辅酶A、辅酶Q-10、万爽力和ATP等),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4、神经保护剂治疗:可选用胞二磷胆碱、脑多肽、施捷因(GM-1)、神经生长因子、都可喜等药物,以减轻和减缓神经细胞的死亡和凋亡。
5、免疫增强剂治疗:此类病人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往往低下,久病后还可出现继发性补体缺陷,因此应据情给予日达仙、康力龙和/或新鲜血浆治疗,以利增强免疫功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