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肠炎的中成药有哪些
中药处方(一)
【辨证】胃热脾弱,肝气不畅,清浊不分。
【治法】调肝健脾,和中分泄。
【方名】调肝健脾汤。
【组成】南柴胡12克,焦茅术10克,茯苓10克,姜朴6克,焦内金10克,炙香附6克,炒山药10克,车前子10克,炒抗芍10克,焦建曲10克,广木香3克,壳砂仁3克,萸连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治法】健脾温中,清肠化湿。
【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柴国剑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法】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方名】赤石脂汤。
【组成】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二、肠炎有什么症状吗
1、急性肠炎
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
2、慢性肠炎
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
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1~2小时一次,甚至出现大便失禁。部分患者可有夜间腹泻和(或)餐后腹泻。直肠严重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粪质多呈糊状,混有大量黏液,常带脓血。
部分患者便鲜血,其病变限于直肠,称出血性直肠炎,血液或大便分开排出,或附着于正常或燥粪表面,常被误认为是痔出血。直肠炎患者亦常排黏液血便,甚至出现大便失禁。病变若扩展至直肠以上,血液往往与粪便混合或出现血性腹泻。
查体可见脐周或下腹部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三、肠炎怎么检查诊断
1、X 线钡剂检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而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作钡灌肠时,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的可能性。钡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临床静止期可作钡灌肠检查,以判断近端结肠病变,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法更易发现黏膜浅表病变。
2、内镜检查
临床上多数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很有价值,对于慢性或疑为全结肠患者,宜行全结肠镜检查。一般不作清洁灌肠,急性期重型者应列为禁忌,以防穿孔。
诊断
因病原不同而异。一般应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原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原菌如沙门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原和抗体。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原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四、肠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病原治疗
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疗,可自愈。细菌性肠炎,最好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患细菌性痢疾时,因痢疾杆菌对常用抗菌药广泛耐药,一般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吡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空肠弯曲菌肠炎可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疗。耶尔森小肠结肠炎杆菌肠炎一般应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四环素、氯霉素等。沙门菌肠炎轻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药,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唑。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庆大霉素等治疗,可获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尔氏鞭毛虫和滴虫引起的肠炎,可用甲硝哒唑(灭滴灵)治疗。血吸虫病可用吡喹酮治疗。白色念珠菌肠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疗效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则需应用二性霉素B治疗。
2、对症治疗
补充液体及纠正电解质和酸中毒。轻度脱水而且呕吐不重者,可口服补液,WHO推荐的口服液配方为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葡萄糖或蔗糖,加水。脱水或呕吐较重者,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等渗碳酸氢钠和氯化钾溶液以及葡萄糖。
肠炎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很大,那么如何用中药去治呢?常见的又有哪些?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直肠炎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多的,那么在中药当中我们可以选择太子参、灸黄芪、白术、甘草、罂栗壳和白芍,以及石榴皮和明矾,这位药剂主要是适合那些慢性的查直肠炎患者,由于出现了体虚乏力,可以接使用这种药。
如果是慢性的直肠炎患者,突然的发作了直肠炎这个时候应该选择能够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物,能够去帮助患者润肠通便,那么这类患者最好是选择枳实导滞丸,对于排便次数比较多的患者可以选择这种药物。
对于直肠炎有效的中药是比较多的。比如丹参、赤芍、黄柏、人参、枸杞子、野菊花等,患者要根据中医的配方,将其放在锅中煎煮成药汁,然后取出放凉后,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且要长期坚持。
另外,还可以采取中药 *** 法,就是将上述的药汁,通过 *** 灌入到直肠部位,以达到消除炎症的效果;最后,就是采取中药薰洗法,就是在盆中加入热水,然后加入中药汁,将热气薰于 *** 处。
对于中药治疗,其效果是缓慢的,可能在短的时间内起不到效果。因此,可以采取其他的有效方式来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是中药和西药将结合的方式,就是将外用膏药涂于患处,用中药辅助调理治疗。
第一:益气汤。准备材料柴胡,厚朴,黄连,陈皮炭和白术炭各6克,党参,白芍,茯苓,赤石脂和血余炭分别10克,黄芪和薏苡仁分别12克。把这些药材放入砂锅中加水慢熬45分钟即可,每天一剂,每天二次。
第二:赤石脂汤,准备中药肉豆蔻1.5克,肉桂和黄连分别5克,炮姜和诃子分别6克,附子,当归,黄芪,桔梗和石榴皮分别9克,再有30克的赤石脂。把这些药材放入砂锅中熬制30分钟即可,每天一剂,每天两次。
第三:解毒清肠汤,准备材料木香10克,黄柏和苍术分别12克,猪苓,秦皮与黄连分别16克,山药,白芍,白术,茯苓和白头翁分别30克,把这些药材放入砂锅中熬制45分钟即可,每天一剂,每天两次。
中医偏方治肠炎
马齿苋汤治肠炎
【功能主治】治肠炎,腹泻。
【偏方组成】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顿服,每日2~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白芍白术治肠炎
【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肠炎。
【偏方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2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葛根黄芪治肠炎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主治急性肠炎。
【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岑6克,川黄连2.4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后入***,青、陈皮各3克,金银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肠炎19例,其中痊愈12例***占63.1%***,好转6例***占31。6%***,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肠胃炎。
【偏方组成】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克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
【功能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溼热。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98例,其中痊愈者71例***占72.4%***,好转25例***占25.5%***,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乌梅败酱治肠炎
【功能主治】清热化溼,调气行血,健脾抑肝。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粘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偏方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后重甚者,加广木香3克、槟榔6克以导滞行气;热象明显者,加川黄连6克,以清热燥溼消炎;病延日久者,加肉桂3克以厚肠化溼;下腹胀满者,加炒莱菔子15克以下气宽膨。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117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7%。
旱莲当归治肠炎
【功能主治】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证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夹赤白粘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肢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粘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
【偏方组成】旱莲草20克,当归、毛姜、阿胶、白术各10克,黄连、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干姜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头煎2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早晚2次空腹分服。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加减】溼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病例验证】万某,男,32 岁,工人。腹痛便泻赤白粘液,时或便血半年余。多方医治乏效,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18~20厘米处充血、糜烂,有出血点。见其面容憔悴,形体清癯,畏寒肢冷,四末不温,口干唇红,腹痛隐隐,按之不减,大便溏薄夹赤白粘液,日三四次,近几日以赤冻为多,舌淡暗有浅细裂纹,苔白薄微黄,两脉虚濡且细。证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寒热气血壅遏为害,治当标本兼顾,缓调为要,遂拟本方加地榆10克、鸦胆子30粒***去壳2次吞服***。一月后诸症大减,大便成形,只后段略稀。做镜检,患处已无糜烂,仅见出血点。继服上方去地榆、鸦胆子,加乌梅20克、白芍10克以养阴和营。又20剂后临床症状痊愈,纳增便调,形体气色恢复正常。又镜检,已无出血点,溃疡已愈合。
党参白术治肠炎
【功能主治】补脾健胃,止泻固肠,促进脾胃运化。主治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证见脾胃虚弱,时溏时泻,脘闷腹胀腹痛,肢倦神疲等。
【偏方组成】党参、秦皮、炒白术克10克,炙甘草6克,木香、乌梅、黄连、炮干姜各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分2~3次口服,也可按用量比例制成丸剂服用。
【加减】如因久作泻痢,气虚下陷,导致脱肛者,可加黄芪、升麻;若兼见晨起则泻,泻而后安,或脐下时痛作泻,下肢不温,舌淡苔白,脾肾阳气不足者,加补骨脂补命门火,辅吴萸、肉豆蔻暖肾温脾,五味子涩肠止泻;如年老体衰,气虚于下久泻不止愈,加诃子;因气郁诱作痛泻,症见胸胁痞闷者,加枳壳、白芍、防风以泄肝益脾。
【病例验证】李某,男,40 岁,干部。3年前因外出不慎饮食,出现腹痛下泻,住医院检查确诊为菌痢,留住院治疗近旬,腹痛下痢明显好转,因在外不便调理,返回继续门诊治疗。病情时好时发,但发作症状比初患症状为轻。迁延至今,近日应酬荤腥稍多,再见腹痛下泻,日1~2次,便呈黄色稀溏,少有粘液,无里急后重兼症,自觉食欲日趋减退,食后胀闷不适,精神常感时久不支,舌质淡、苔薄黄,脉弱。综析是症,显系泻痢日久,导致脾胃受损,气虚不运,兼见未尽溼热。本益气运脾、兼清溼热为治。用上方,去乌梅,加陈皮、厚朴、竹茹、佩兰,嘱服2剂。药未竟,上症尽为大减,患者以工作开会就医煎服不便,请开常服药治疗,遂以上方按比例制散或丸与服。服散剂2剂近1个月后,泻、痛已愈,食欲、精神日渐正常。
急性肠炎建议西药消炎治疗,如反复发作或时好时坏,或吃生冷即发作,病程在三个月以上的,建议在用西药消炎治疗后(比如左氧氟沙星静谪,或诺氟沙星口服一至二周)后,用中药进行巩固疗效。
常用疗效较好的中成药:
1、连蒲双清片,由黄连和蒲公英组成,纯中药糖衣片。
2、穿心莲胶囊,或穿心莲片,由穿心莲一味中药组成,也有叫炎得平胶囊,或炎得平片的,是同一种药的二种称呼,疗效亦相同。
3、参苓白术(术在这里读做【zhū】多音字)散,此药为上述二药的辅助药,为健脾药,中医认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才会导致腹泻的发生。
所有慢性腹泻的病人,都可以任选上述3种药中的1+2,或1+3进行组合治疗,疗效都很好。
祝您早日恢复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