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什么情况会感染丝虫病,导致丝虫病的病因是什么

时间: 2023-07-17 09:11:36

一、什么情况会感染丝虫病

1.急性丝虫病

(1)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

上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多见

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线”。上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多见。当炎症波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部。

(2)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

在班氏丝虫,如果成虫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可引起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

(3)丝虫热

周期性打寒战,高热,持续2天至1周消退

周期性打寒战,高热,持续2天至1周消退。部分患者仅低热但无寒战,在屡次发作后,局部症状才渐渐显露。

2.慢性丝虫病

慢性期阻塞性病变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产生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包括淋巴水肿和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等。

除上述病变外,女性乳房的丝虫结节在流行区并不少见。此外,丝虫还偶可引起眼部丝虫病,脾、胸、背、颈、臂等部位的丝虫性肉芽肿,丝虫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内微丝蚴症等。

3.隐性丝虫病

临床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热。

二、丝虫病的症状

1.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幼虫和成虫的分泌物,代谢及虫体分解产物及雌虫子宫排出物等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和全身性反应,早期在淋巴管可出现内膜肿胀,内皮细胞增生,随之管壁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功能受损,管内形成淋巴栓,浸润的细胞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

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淋巴系统阻塞是引起丝虫病慢性体征的重要因素,由于成虫的刺激,淋巴管扩张,瓣膜关闭不全,淋巴液淤积,出现凹陷性淋巴液肿,以后淋巴管壁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增生,管腔变窄而导致淋巴管闭塞,以死亡的成虫和微丝蚴为中心,周期浸润大量炎症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而形成丝虫性肉芽肿,最终导致淋巴管栓塞,阻塞部位远端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张甚至破裂,淋巴液流入周期组织,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产生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

三、丝虫病的治疗方法

(1)防蚊灭蚊

切断传播的途径,消灭蚊虫孳生地。在多蚊季节最好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注意要涂抹防蚊油、驱蚊灵及其它驱避剂等在暴露部位的皮肤,头部可用棉线浸渍701防蚊油制成的防蚊网。

(2)普查普治

在夏季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证人民健康,又减少和杜绝传染源。冬季对微丝蚴阳性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丝虫病史和体征者进行普治。

(3)流行病学监测

加强对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监测。在监测工作中应注意:

①对原阳性病人进行复查复治;对以往未检者进行补查补治;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发现病人,及时治疗直至转阴。

②加强对血检阳性户的蚊媒监测,发现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户为中心,向周围人群扩大查血和灭蚊,以清除疫点,防止继续传播。

四、丝虫病的病因

目前已知寄生在人体的丝虫共8种,但在我国流行的只有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两种,前者主要由库蚊传播;后者由中华按蚊传播,两者生活史基本相似。

当蚊叮人吸血时,蚊体内的感染期幼虫钻入人体,一般认为幼虫迅速侵入附近的淋巴管,并移行至大淋巴管及淋巴结寄生,发育为成虫,马来丝虫主要寄生在上,下肢的浅表淋巴系统,尤以下肢为多;班氏丝虫除寄生在浅表淋巴系统外,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中,如下肢,阴囊,精索,肾盂等部位,当雌雄虫体交配后,雌虫即产生微丝蚴,微丝蚴自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一般白天滞留于肺及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内,夜间开始出现于周围血液中,这种夜现周期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宿主的生理状况,生活习惯,尤其是睡眠习惯有关;亦与微丝蚴特有的生物节律有关,这种节律受宿主的昼夜节律影响并与之同步,丝虫从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至发育为成虫并产生微丝蚴的时间,一般约需8~12个月,微丝蚴在人体内可存活2~3个月,成虫约可存活3年。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