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如何治疗腹腔室隔综合征,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时间: 2023-07-17 10:25:36

一、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呢

(1)腹部创伤:国外报道重症腹部创伤为此病最多原因,Behrman(1998)报道失血性休克,腹腔内大出血,胰腺损伤共222例,补液量5800~12000ml,输血800~5000ml,发生ACS3例。

(2)无腹部创伤:Ivy(1999)报道烧伤面积>70%继发ACS3例,补液量>20000ml,因此认为:大面积烧伤经大量液体输入病例并发气道高压,出现少尿或无尿时应警惕ACS,Maxwell(1999)报道1216例失血性休克,其中6例无腹部外伤史,约2/6继发ACS,该组病例输入液体量19000±5000ml,作者告诫:输入晶体液10000ml以上警惕ACS。

重症腹部外伤出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经液体扩容出现全身性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腹膜和内脏进行性水肿,手术关腹之际肠管高度水肿,体积增大,肠曲明显膨出切口平面之上,不能还纳者,先考虑为ACS,出现上述情况,如强行关闭腹壁切口必致腹内压迅速升高,离开手术室后出现呼吸,循环恶化,少尿至无尿,多数病例在术后10余小时内死亡。

二、腹腔室隔综合征如何检查

1、肾功能检查

(1)尿量

(2)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上升。

2、血气分析:早期显示PaO2降低,后期PaCO2升高,CO2-CP增加。

腹内压力测定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3、直接测压法:直接取腹腔内导管连接至压力转换器测量腹压,临床亦可用金属套管或粗针直接插入腹腔与水柱管连接进行测压,腹腔镜手术中,所用电子充气器附有测压装置,可进行连续测压,上述方法均为侵入性操作,在腹内压升高腹膨胀时易损伤肠管,故临床少用。

4、间接测压法:动物实验表明,下腔静脉压力高低与腹内压直接相关,故可经股静脉插管测定下腔静脉压力来间接反映腹内压,但目前尚无临床应用报道,临床上间接方法以经尿道膀胱内气囊导管测压最常用,另外还有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测压,输尿管内置管测压,经直肠测压等方法,经尿道膀胱内气囊导管测压时病人仰卧位,经导管注水50~100ml,取耻骨联合处为零点,水柱高度代表腹内压;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测压方法相同,取腋中线水平为零点。

间接方法虽然侵入性小,但结果受体位等因素影响,难以准确反映腹内压的水平,不过,上述方法中以仰卧位时经尿道气囊导管测膀胱内压最接近实际腹内压。

三、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腹壁张力增加:腹内压升高时,腔壁张力增加,严重时可致腹膨胀,腹壁紧张,此时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腹直肌鞘血流减弱,如开腹手术后强行关腹,其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率高,腹腔dV/dP(容量/压力)曲线不是呈直线型,有如氧离解曲线那样陡然上升,至一定限度后腹腔内容量即使有较小的增加就足以使腹内压大幅度升高;相反,部分减压就可明显降低腹腔高压。

2、心动过速,心排出量减少:腹内压升高后明显降低每搏输出量,心排出量也随之下降,腹腔镜手术时,低至1.33~2.00kPa(10~15mmHg)的腹内压即可产生不良反应,心排出量(及每搏输出量)下降原因有静脉回流减少,胸腔压力升高所致的左室充盈压增加和心肌顺应性下降,全身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回流减少主要由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压差梯度下降,下腔静脉回流血减少,重症肝背侧大静脉外伤填塞止血后膈肌处下腔静脉功能性狭窄或机械性压迫,胸腔压力升高等所致,此时股静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右心房压等与腹内压成比例升高。

四、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ACS引起的器官功能不全的根本原因在于腹内压升高,因此腹腔减压是惟一有效的治疗。也是进一步确定ACS诊断的依据。Maxwell(1999)报道,发生ACS至减压时间平均为3h者病例皆存活,平均25h者皆死亡。因此尽早认识、尽早减压可明显改善预后。术中肠管高度水肿膨出切口,不能强行关腹,必须延长切口减压。虽然有作者提出腹内压为2.67~3.33kPa(20~25mmHg)时即应开腹减压,但多数外科医师建议一旦发现腹腔室隔综合征临床各项特征后即行开腹减压术

为了防止减压后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在完善连续的监测条件下,首先液体复苏补充有效血容量,使静脉回流减少得以代偿,以维持心排出量,同时充分给氧。开腹后腹内压迅速下降,可能导致致死性的再灌注综合征(reperfusionsyndrome),甚至出现严重低血压和心搏骤停,可能是厌氧代谢副产物再灌注洗脱后进入循环的后果。Morris等报道应用2升0.45%氯化钠液加100g甘露醇和100mmol碳酸氢钠,开腹减压前给予静脉注射,可避免再灌注损伤或将其降至较轻程度。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