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底什么是继发性痛经呢
继发性痛经(secondary dysmenorrhoea)是因盆腔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痛经,盆腔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常有异常发现,可以找出继发痛经的原因。继发性痛经有可证明的病理变化引起月经期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痛经的常见原因,少数妇女亦可以子宫颈狭窄(继发于锥形切除,冷冻或电灼),子宫肌腺病引起;疼痛发生于子宫试图将组织从宫颈口排出时,一个有蒂的粘膜下肌瘤或一个内膜息肉从子宫排出时有时引起痉挛性疼痛。盆腔炎症可引起下腹部广泛的,持续的疼痛,在经期趋于加重,另有其他类痛经原因不明。
继发性痛经常有不同的症状,伴腹胀,下腹坠,牵引痛常较明显,疼痛多在月经来潮前发生,月经前半期达高峰,以后减轻,直至结束,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也有可能发生在初潮后不久,性生活的开始,可以降低痛经的发生率。
根据原发病结合症状即可诊断。
二、继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据病因治疗
引起继发性痛经最常见的病变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笔者曾数次诊治过这样的病例:未婚女子在初潮多年后开始痛经,自己和家长都以为没有结婚,应该不会患妇科病,痛经时忍一忍或吃一粒止痛药就过去了。数年以后,在进行婚前检查时,却发现已患有严重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对生育能力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继发性痛经的治疗需要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有继发性痛经药物治疗和继发性痛经手术治疗两种选择。
2、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可首选非甾体抗炎药或口服避孕药,疗程一般不少于六个月,用法同原发性痛经。如果疗效不佳,可改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每次皮下或肌肉注射一针,每四周注射一次,疗程为六个月。如患者暂时无生育要求且不宜长期口服药物时,可选择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又称曼月乐,一种宫内节育器),或缓释孕激素的阴道环,既达到减轻痛经的目的,又可明显减少月经量。如患者有生育要求,且盆腔内有较大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应首选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治疗。
三、继发性痛经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子宫通常是治疗子宫腺肌症最彻底的方法,但对于有生育要求或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应首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疗程同前。如患者暂无生育要求,子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阴道使用缓释药物应是首选方法。口服避孕药也可选用,但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
子宫腺肌症也可以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以达到减轻痛经、减少月经量等目的。但由于其操作者需要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费用昂贵,所以目前不推广应用。
总之,继发性痛经的治疗则要先区分病因,对因和对症治疗并进。如果对顽固的原发性痛经一忍再忍,将来有一部分人可能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不育的发生率相当高。
预防
1、积极预防和治疗导致继发性痛经的原发病症。
2、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冷刺激。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避免不洁性生活注意避孕尽量避免宫腔操作。
4、定期行妇科普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四、继发性痛经的病因是什么
继发性痛因盆腔炎症、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常见的继发性痛经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宫颈狭窄、子宫畸形、盆腔炎症(急性、慢性)、盆腔充血综合征、宫内节育器、处女膜闭锁、阴道横隔等。
初潮早或月经期长、经量多的妇女,痛经严重。服避孕药者,痛经发生率明显降低。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特殊的职业及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一定关系,长期接触汞、苯类化合物(即使是低浓度)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增加。寒冷的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关。
继发性痛经症状都可出现周期性的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等。此外,有些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继发性痛经症状。
1.
痛经的原因
月经期间发生剧烈的小肚子痛,月经过后自然消失的现象,叫做痛经。多数痛经出现在月经时,部分人发生在月经前几天。
月经来潮
后腹痛加重,月经后
一切正常
。腹痛的特点与月经的关系十分密切,不来月经就不发生腹痛。因此,与月经无关的腹痛,不是痛经。痛经可分为
原发性痛经
和
继发性痛经
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从有月经开始就发生的腹痛,继发性痛经则是指行经数年或十几年才出现的经期腹痛,两种痛经的原因不同。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为
子宫口
狭小、
子宫发育不良
或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后一种情况叫做膜样痛经。有时经血中含有血块,也能引起小肚子痛。继发性痛经的原因,多数是疾病造成的,例如
子宫内膜异位
、盆腔炎、
盆腔充血
等。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合成
前列腺素
增多时,也能引起痛经。因此,需要通过检查,确定痛经发生的原因之后,针对原因进行治疗。
2.痛经的
饮食调养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
腰骶部
疼痛,严重者腹痛剧烈,
面色苍白
,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痛经常持续数小时或l—2天,一般经血畅流后,腹痛缓解。本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常见,是妇女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痛经多因
气血运行
不畅或
气血亏虚
所致。临床常见有
气滞血瘀
、寒凝
胞宫
、
气血虚弱
、
湿热下注
等症。
饮食疗法
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之食品,因
生冷食品
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
烈性酒
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痛经一般指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等,根据病因一般可以分为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这两个类型。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一般是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多等,继发性痛经的原因一般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一般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一、原发性痛经
1.子宫发育不良:如果子宫肌肉与纤维组织比例失调,从而产生不协调收缩,可能会导致痛经,所以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一般是子宫发育不良,遇到这种情况,患者一般可以使用甲羟孕酮片、结合雌激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一般可以使用骶前神经节切除术、子宫神经部分切除术等手术进行治疗。
2.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多: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一般会产生一种叫做前列腺素的激素,如果前列腺素的含量比较高,可能会引起子宫过强收缩、血管痉挛等,从而导致痛经,所以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一般是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多。遇到这种情况,患者一般可以使用酮洛芬片、布洛芬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使用桂枝茯苓胶囊、益母草颗粒等中成药来缓解症状。
二、继发性痛经
1.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病灶一般会受到周期性卵巢激素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增生、出血、疼痛等症状,所以继发性痛经的原因一般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遇到这种情况,患者一般可以使用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米非司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可以使用手术治疗,例如保守性手术、根治性手术等。
2.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一般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等症状,所以继发性痛经的原因一般是子宫腺肌病。遇到这种情况,患者一般可以使用孕三烯酮胶囊、达那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一般可以使用病灶切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等手术进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