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川崎病对就业影响有哪些,川崎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时间: 2023-07-17 10:40:11

一、川崎病对以后的就业有什么影响

川崎病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比较大,患者如果轻视川崎病的治疗工作,将会让川崎病的症状加剧,这是对川崎病的恢复是十分不利的。另外川崎病患者一定要科学对待川崎病的治疗,建议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来选择药物,促进疾病的恢复。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疾病也叫做称川崎病,这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而且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一般男多于女,而且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川崎病所带来的影响很大,临床多表现可有发热、皮疹以及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

另外川崎病治愈不当,可能会有后遗症,其中包括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或者是休克、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也有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高,冠状动脉方面的后遗症也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建议患者要定期接受检查,这样才能了解到冠状动脉的恢复情况如何,这对疾病的治疗意义也是非常大的。另外在治疗上,如果是急性患者,此期间的治疗包括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以及阿司匹林口服、激素等。

患者如果有川崎病的疾病,一定要重视有关川崎病的症状,导致川崎病的原因比较多,治疗川崎病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早期川崎病症状会比较轻,患者能够早期治疗川崎病的话,可以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另外川崎病的治疗最好是到正规的医院。

二、川崎病指的是什么呢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临床多表现可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

病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根据以往数次小流行中,曾有家庭发病情况,临床上又有许多表现酷似急性感染,提示似有病原体存在。男婴发病较多,日本发病率高,至今未找到直接致病病原体,感染的说法不能完全确立。在所有病原菌中最受关注的是链球菌,但至今从未由患儿体内分离到链球菌。也有人提到一种在禽兽间致病的耶尔森(Yersinia)菌中的假结核型株感染似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相关,但也无法找到确实的证据。

三、川崎病的一般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临床常以高热(39℃以上)为最初表现,热程在5天以上,一般为一、二周,有的热退一、二天又高,热程长的可达三、四周,退热药仅短暂稍降。发热数日后掌跖面红肿且痛,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形态无特殊,面部四肢亦有,不痒,无疱疹或结痂。发热数日两侧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尤重,仅少数并发化脓性结膜炎,用裂隙灯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状体炎。唇面红肿、干燥和皲裂,甚至有出血;舌常呈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但无溃疡。

此外,部分病例早期有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非化脓性,数日后消退,有时肿胀波及颌下,甚至有误诊为腮腺炎,淋巴结肿仅限于颈部前三角,不痛,波及其他部位很少。病程第二周部分患儿手、足部脱皮,为从甲床移行处开始,部分可先表现为肛周脱屑。

四、川崎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心脏血管系统侵犯,常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整。发病1至3周时(平均约10天) 15-20%的川崎病患者则可能产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超过50%会在1~2年内消失,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mm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至于直径超过8mm以上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日后追踪经常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皆可能引起猝死(猝死率约占所有病患的2 %)。心肌梗塞常发生在发病6~8周内。日后也可能因冠状动脉扩张痊愈后,疤痕组织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引起心肌缺氧。

发病两星期内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有文献报告甚至症状可持续达4个月之久。

胆囊水肿可能在疾病发作后两星期内出现,通常不需特别的治疗。

肠道假性阻塞。

无菌性脑膜炎。

肝功能系数上升、黄疸、腹泻、血清白蛋白降低等。除了心脏血管系统以外,其它器官组织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应该会逐渐消失。

川崎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幼童,发生率在台湾约为五岁以下儿童人口的万分之一,男孩得到的机率约为女孩的1。5倍。川崎病最早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于1967年首先发表,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至今仍无法了解其病因,可能和感染或免疫反应有关。

川崎病是什么病?


很多家长第一次听说“川崎病”,神情都非常紧张、焦虑,不知所措。湖南旺旺医院儿科专家强调:川崎病虽然名字陌生,但这是一种儿科的常见病之一。
川崎病因1967年由日本人川崎富作首次报道,而由此得名。发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男生多于女生。
发热,皮疹,手脚肿胀,眼睛、嘴唇都有相应症状
发热是川崎病患儿最常见的症状,持续发热的天数常常大于5天,体温一般波动在38~40℃,持续1-2周,甚至更长。
其次,川崎病会导致皮肤出现皮疹,一般在发热之后出现,常见的为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热样,无疱疹及结痂,躯干部多见,持续4-5天后消退。
手脚皮肤呈广泛的硬性水肿。早期皮肤呈现潮红的症状,恢复期指端膜状脱皮,重者指甲亦可脱落。此为川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患儿还会出现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或出血,舌头明显充血、突出,呈草莓舌;咽部充血,扁桃体可有肿大或渗出,部分患儿还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湖南旺旺医院儿科专家提醒广大家长,川崎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继发症,是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疾病。
川崎病的主要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和加基文抗凝药
首先,需要控制炎症,但是抗生素治疗无效。需要特殊药物治疗。但是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很大,易引起恶心、呕吐,长期使用可诱发药物性溃疡甚至出血,应饭后服。
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服药后有无胃肠反应、有无变态反应及毒性反应,有无出血反应,有反应严重者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其次,还需注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一旦确诊必须要用。由于它属于血制品,所以在输注时应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患病期间5大注意事项
第一、饮食上以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为主,避免摄入过热,过硬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食物宜温凉。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营养。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则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第二、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新鲜,定时监测体温。患儿出汗时及时垫干毛巾或更换干洁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高热持续不退,可遵医嘱进行药物降温及补液治疗。
第三、口腔黏膜充血,溃疡,唇皲裂,应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患儿餐前餐后漱口,防止继发感染。必要时进行口腔护理。
第四、及时修剪指甲,提醒患儿勿搔抓皮肤。每日清洁皮肤1-2次,每次便后及时清洗臀部并擦干用护臀膏均匀涂擦肛周皮肤。
第五、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勿揉眼睛。必要时遵医嘱予0.3%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预防继发感染。
出院之后,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定期复查。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患儿,11个月内不宜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疫苗,其他疫苗不需要推迟。
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未经有效治疗的患儿更应长期密切随访,每6-12个月一次。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湖南旺旺医院7病区严_

川崎病是什么

川崎病是什么?川崎病是多发生在婴幼儿中的免疫系统疾病,是一种急性全身中小动脉炎,甚至影响到心脏的冠状动脉,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心肌梗死和动脉瘤破裂。简单说来就是免疫细胞不干正事去杀死细菌,攻击自己体内的血管。现在笔者说一下川崎病是什么
1. 首先,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显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暂编入结缔组织疾病篇内。


2. 其次,症状表现为:
常见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出现心脏损害,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的症状。


3. 最后该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好发于2~4岁孩子,以男孩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我国以7~9月发病较多


注意事项
川崎病是什么,川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病程早期为全身微血管炎,约两周后表现为主动脉分支的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尤其是冠状动脉多易受累。部分病例在急性期形成动脉瘤(内膜弹性板断裂)。急性期后动脉瘤可以消退或持续存在,后者可有冠状动脉瘤的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内膜异常增厚、钙化、血浆成分浸润、肉芽增生,继而机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在急性期心脏受累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包炎。

2021医疗卫生临床知识: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中小动脉炎,好发于冠状动脉。

一、临床表现

1.四肢变化: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

2.多形性红斑:皮肤表现可有多形性红斑和猩红热样皮疹,常在第1周出现。肛周皮肤发红、脱皮。

3.球结合膜充血:一般于起病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

4.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5.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表面不红,无化脓,可有触痛。

6.心脏表现:于病程第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发生冠状动脉瘤或狭窄者,可无临床表现,少数可有心肌梗死的症状。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于病程第2~4周,但也可发生于疾病恢复期。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其他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腹泻、麻痹性肠梗阻、肝大、黄疸等)、关节痛和关节炎。

二、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检测有无冠状动脉病变,是本病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三、治疗

首选药物: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