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什么叫做碱性磷酸酶偏低,碱性磷酸酶偏低我们该怎么办

时间: 2023-07-17 11:24:01

一、什么叫做碱性磷酸酶偏低

碱性磷酸酶偏低是指检测的碱性磷酸酶的值低于碱性磷酸酶的参考正常值范围。碱性磷酸酶的正常范围值是:女性,1-12岁小于500U/L;大于15岁,40-150U/L;男性,1-12岁小于500U/L;12-15岁,小于750U/L;大于15岁,40-150U/L。如果低于碱性磷酸酶的正常范围即为碱性磷酸酶偏低。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与人体的各种器官中,其中以肝脏最多。碱性磷酸酶低更多出现于儿童和孕妇身上,如:儿童甲状腺性能不全、贫血等。一般来说,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是:

1、贫血引起的碱性磷酸酶偏低。

2、儿童甲状腺性能不全引起的碱性磷酸酶偏低。

3、重症慢性肾炎引起的碱性磷酸酶偏低。

4、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在正常范围或略低引起的碱性磷酸酶偏低。

5、营养不良、呆小症,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乳糜泻、恶病质,遗传性低磷酸酶血症引起的碱性磷酸酶偏低。

二、碱性磷酸酶偏低我们该怎么办

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多是身体病理性的原因,发现碱性磷酸酶低的时候,要去医院就诊确定引起碱性磷酸酶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1、如果是因为贫血而引起碱性磷酸酶低,那么患者就要及时补血。增加食用含铁量高的食物, 注意多吃瘦肉、家禽、动物肝及血(鸭血、猪血)、蛋类等富铁食物。豆制品含铁量也较多。多吃富含叶酸食物,多吃有助于铁吸收的水果和蔬菜。

2、如果是因为儿童甲状腺性能不全引起的碱性磷酸酶偏低,那么家长就要及时带儿童到医院配合治疗。

3、如果是重症慢性肾炎引起的碱性磷酸酶偏低,患者一旦确诊为慢性肾炎,在开始阶段,都应该以休息为主,积极治疗,定期观察病情变化。

4、如果是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在正常范围或略低引起的碱性磷酸酶偏低。多数病毒性疾病均能自愈,少数严重感染者可致死亡。尚缺乏特效治疗,仍以全身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为主。用抗生素或磺胺治疗无效,一些抗病毒药物如碘脱氧尿嘧啶核苷、阿糖腺苷、无环鸟苷对疱疹病毒感染等有一定疗效。

5、如果是营养不良、呆小症,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乳糜泻、恶病质,遗传性低磷酸酶血症引起的碱性磷酸酶偏低,患者应适当补充营养,积极配合医生对症下药的治疗。

三、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孕妇妊娠期间,碱性磷酸酶一般会比正常水平高,如果这时候孕妇碱性磷酸酶低于正常值,

有可能是孕妇缺乏营养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于疾病所致,常见的骨质流失是造成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的最重要的病理性因素。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的详细原因如下:

1、当孕妇营养不良以及贫血的时候,碱性磷酸酶的数值也会下降。

2、当孕妇有遗传性低磷酸酶血症的时候,也会导致磷酸酶系数偏低。

3、如果孕妇患有重症型的慢性肾炎,或者孕妇的甲状腺功能不全,会产生在怀孕期间碱性磷酸酶系数偏低的现象。针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和医生沟通,考虑到如何服用药物而不影响胎儿发育,将碱性磷酸酶的系数恢复到正常的值域中来。

4、患有乙肝的孕妇在怀孕期间也会出现碱性磷酸酶系数偏低的现象,这是因为碱性磷酸酶主要集中在人体肝脏而导致的,肝功能的不正常会极大地影响碱性磷酸酶的数值。

5、除了以上几种情况之外,如果孕妇患有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乳糜泻和恶病质的时候,会影响碱性磷酸酶系数。

四、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对胎儿有影响

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是会对胎儿有影响的。有哪些影响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孕妇磷酸酶偏低的原因。孕妇碱性磷酸酶偏低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营养不良以及贫血、患有重症型的慢性肾炎、患有乙肝等。

1、当孕妇营养不良以及贫血的时候,碱性磷酸酶的数值也会下降。妊娠期营养和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密切。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严重缺乏可引起流产;孕妇饮食中铜离子减少可使成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合成减少,胎膜弹性降低,维生素C缺乏可使胎膜的脆性增加,胎膜早破发生率升高。此外,孕妇血清中铜离子、锌离子浓度降低可导致过期妊娠的发生。孕妇营养不良还会致胎儿畸形活导致胎儿智力发育迟缓。因此孕妇一定要补充充足的营养。

2、如果孕妇是患有重症型的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易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死胎。孕期注意胎儿监护(B超了解胎儿发育情况,胎盘功能,羊水,也可做胎儿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无缺氧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异常情况。妊娠满28周后,最好住院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合理的冶疗措施,如中西医结合冶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3、患有乙肝的孕妇在怀孕期间也会出现碱性磷酸酶系数偏低的现象。如果在怀孕后的3个月以内,肝脏功能不好,又有如黄疸、恶心、肝区疼痛等严重的症状,这时宝宝是不能要了,只有及时流产。否则大人小孩都危险。 如果是在怀孕中晚期才发现,肝功能是好的,症状又不重,宝宝可以保留,但要进行严密观察,经常上医院做有关检查。到一定时候还要做阻断治疗。 另外,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可从怀孕7个月起,每月打1支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碱性磷酸酶是检查什么的?如果偏低会怎么样?

碱性磷酸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的骨、肝、肠、胎盘等组织中。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人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碱性磷酸酶偏低没有很大的意义。不需要吃药

碱性磷酸酶偏低 怎么调理

不用治疗,你的身体没有太大问题,出现这个结果和你的年龄有关。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分泌的雌激素逐渐减少,雌激素能增加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的产生,升高血钙并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能力。由于雌激素逐渐减少会引起碱性磷酸酶减低和血钙减低。如果没有明显不适不用治疗,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碱性磷酸酶偏低是怎么回事?碱性磷酸酶偏低有哪些原因导致的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碱性磷酸酶的简介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这种酶能催化核酸分子脱掉5?磷酸基团,从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P末端转换成5?-OH末端。但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已发现有AKP1、AKP2、AKP3、AKP4、AKP5与AKP6六种同功酶。其中第1、2、6种均来自肝脏,第3种来自骨细胞,第4种产生于胎盘及癌细胞,而第5种则来自小肠绒毛上皮与成纤维细胞。

? ? ? ? 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值 碱性磷酸酶的参考正常值会根据测试方法或人群的不同会有所区别,正常值范围的不同也与各医院使用的方法和仪器有关。一般情况下碱性磷酸酶正常参考值为:女性50~135U/L、男性45~125U/L。

超出这个范围就可以认为是偏高了。发育期的儿童、孕妇、以及处于骨折愈合期这三类人群,碱性磷酸酶高是较常见的。

碱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 主要可分以下几种:

1、常见于重症型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不全者;

2、营养不良、呆小症;

3、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乳糜泻、恶病质、贫血;

4、遗传性低磷酸酶血症。

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 生理性因素

1、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骨质疏松症时碱性磷酸酶正常。

2、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剧烈运动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均可以升高。

3、妊娠可导致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妊娠九个月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可达正常水平的2~3倍。

病理性因素

1、各种肝胆疾病均可使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肝外胆道阻塞时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可达参考值上限3倍以上,并且阻塞愈完全碱性磷酸酶水平愈高。肝内胆道阻塞时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上升幅度较小。

2、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时碱性磷酸酶亦明显升高,与癌组织中或癌肿周围肝细胞合成碱性磷酸酶增加有关。

3、其他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骨细胞瘤、骨肉瘤等,碱性磷酸酶增高时,提示可能有肝脏转移。

4、变形性骨炎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最高,常达参考值上限10~25倍;成骨细胞癌患者碱性磷酸酶也很高;骨软化症时,碱性磷酸酶水平中度升高;佝偻病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可以升至参考值上限2~4倍。这两种疾病经维生素D治疗后,碱性磷酸酶水平逐渐下降。骨折愈合期可有暂时性碱性磷酸酶水平上升。

3、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还可见于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遗传性磷酸酶过多症等疾病。

6、很多药物可使碱性磷酸酶增高,如巴比妥类、抗生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等)。

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危害 碱性磷酸酶(ALP)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碱性磷酸酶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以骨骼、肝脏、肾脏含量较多,正常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经血液到肝脏,从胆道系统排泄。胆汁淤积性肝炎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此酶明显升高。ALP只能提示胆道梗阻性病变,不能鉴别梗阻是良性还是恶性。一般慢肝大多都有多多少少的纤维化现象,只是轻重而已。

碱性磷酸酶偏高预示着肝脏异常,碱性磷酸酶偏高时,有可能是肝囊肿、肝结核、阻塞性黄疸、继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等;碱性磷酸酶偏高预示着骨骼疾病,碱性磷酸酶偏高时,有可能是骨软化症、骨折愈合期、骨细胞癌和恶性肿瘤骨转移等;碱性磷酸酶偏高预示着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