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梨状肌综合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怎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时间: 2023-07-17 12:10:10

一、梨状肌综合征有哪些注意事项

1、患者体位如前,用患侧拇指的指腹在环跳穴处进行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地按揉 l—3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发热,舒适为度。

2、患者体位如前,用患侧手掌的掌根在患处进行按揉2,3分钟,以局部感到发热,舒适为度。

3、手法治疗虽然是梨状肌综合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应该注意,手法治疗不需每天都做,每周2次即可,连续治疗2~3周。应该提醒患者的是,应去正规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不宜去非法行医的个体按摩处求医。手法治疗对于接受过正规学习和训练的操作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但如果是没有学习过解剖知识的个体按摩人员,难免粗野蛮干,仍有一定的危险性。只有对人体解剖结构有清晰的了解,且有正确的手法,才能确保治疗的效果,同时可防止引起其它损伤,特别是神经损伤和肌肉损伤。

4、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用患侧拇指的指尖按压环跳,承扶,阿是等穴,每穴按压10 —20秒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

5、患者体位如前,用患侧拇指的指腹对梨状肌处进行弹拨6-10次,以局部感到酸痛为度。

6、如本病经尽快的正确手法治疗,其疗效甚佳,有时几次甚至1次即可治愈。

7、病人在日常工作劳动中,应避免再次受伤,同时应避风寒侵淫,以免加重病情。

二、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痛苦大,特别是有神经损害症状,影响正常生活者,可采用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包括下列几种:

1、梨状肌腱切断术有些作者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梨状肌与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处的发育畸形致病,因而切断梨状肌腱可消除卡压因素而达到治疗目的。梨状肌肌腔切断术60例,据称效果满意。

手术方法是嘱患者俯卧于手术台上,摸清大组隆尖部,在具尖部的内上方局麻浸润,作弧形切口4—5cm,分开臀肌,在粗隆尖窝中找到梨状肌腰,在臀部外旋肌群中,只有梨状肌有纫长的肌被,易于辨认,向上提起该肌腰,可激发对坐骨神经的卡乐,加重下肢放射痛。切断该肌腱后,肌腱回缩,症状缓解;该手术损伤小,但手术的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2、坐骨神经盆腔出口扩大减压术专家认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坐骨神经出口部狭窄,是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因而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扩大神经的盆腔出口。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者俯卧。患侧腹股沟区加垫以抬高臀部。选用坐骨神经切门显露坐骨神经干店,向近端分离神经至盆腔出口处,探查神经出口狭窄的原因,观察山口右无肿块、粘连及血管增粗等异常情况,检查出口的通过性及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手指可以顺利地通过盆腔出口,如有出口狭窄。则无法通过。向时用手触模梨状肌外形及硬度,有无疤痕形成,可酌情切除。最后将出口扩大,使手指;使触及盆底琉松组织为止。亦有人主张探查一段臀区坐骨神经干,以期更大范围解除或发现神经病损。

三、梨状肌综合征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饮食适宜:1.宜吃含有肌蛋白丰富的食肉;2.宜吃含有氨基酸丰富的食物;3.宜吃含有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柠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肌肉组织功能性的恢复。2-5片泡水食用。

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说是维生素C之王,具有改善机体免疫力的作用。3-5个剥皮后直接食用。

猪心。蛋白质丰富,且都是以心肌蛋白质为主,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100-300g切片后炒食。

饮食禁忌:1.忌吃酒精含量高的食物;2.忌吃低热量的食物;3.忌吃性味寒凉的食物。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冬瓜。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但是性味偏含,不适合本病直接食用。可加入少许的羊肉同炖食用。

西瓜。属于寒凉性的食物,可影响组织的修复,造成寒性滞留于肌肉之中,影响疼痛的缓解。宜吃南瓜以及冬瓜。

料酒。含有丰富的酒精成分,对肌肉组织有很明显的 刺激性作用,不利于肌肉组织功能的恢复。宜吃无酒精的调味品。

四、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一、梨状肌综合征症状

早期症状: 疼痛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严重时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剧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

晚期症状: 疼痛严重的可诉说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双腿屈曲困难,双膝跪卧,夜间睡眠困难。大小便、咳嗽、打喷嚏等因为能增加腹压而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

相关症状: 下肢放射痛 保持睡眠障碍性失眠

疼痛是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疼痛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严重时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剧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患者可感觉疼痛位置较深,放散时主要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有的还会伴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不适等。 疼痛严重的可诉说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双腿屈曲困难,双膝跪卧,夜间睡眠困难。大小便、咳嗽、打喷嚏等因为能增加腹压而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

二、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并向患侧放射,即坐骨神经压迫症状,在临床中造成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的疾病有多种,因此确诊梨状肌综合征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疼痛,主要有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

1、坐骨神经炎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

2、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 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此外,梨状肌综合征还应该和其他造成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臀部脓肿,坐骨神经鞘膜瘤等病。

梨状肌压迫综合症有没有物理疗法?!

针灸,微波,拔罐,按摩推拿,中药内用外敷,打封闭,躺着静养!1、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梨状肌的炎性病变,解除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早期治疗可以使梨状肌的病变中止,不再对神经继续卡压;晚期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者可选用手术方法治疗以解除压迫。所以无论病变早期或晚期经过有效治疗,均可康复,预后良好。 2、如果经各种治疗仍无法缓解症状应排除注意腰椎及神经本身病变。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或尽量减少活动,以利病灶部水肿、炎症的吸收,并注意下肢、臀部的保暖,避免过劳及风寒湿的不良刺激,在缓解期应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腰臀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3、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并向患侧放射,即坐骨神经压迫症状。在临床中造成坐骨神经压迫症状的疾病有多种,因此确诊梨状肌综合征时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经疼痛。主要有坐骨神经炎和根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此外,梨状肌综合征还应该和其他造成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相鉴别,如臀部脓肿、坐骨神经鞘膜瘤等病。4、手法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采用手法治疗时,首先要选准部位。患者可取俯卧位,双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松,手术患者自髂后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连线,连线中点直下2cm处即为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之部位,其两侧即为梨状肌。

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梨状肌损伤是导致 梨状肌综合征 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都有外伤史,如闪、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某些动作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变直位时使梨状肌拉长、牵拉而损伤梨状肌。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或痉挛,反复损伤导致梨状肌肥厚,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其次,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异,也可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产生梨状肌综合征。此外,由于部分妇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关节发生炎症时也有可能波及梨状肌,影响通过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而发生相应的症状。因此对于此病的女性患者还需了解有无妇科炎症疾患。

犁状肌综合征是什么

1.提示:不是犁状肌综合征,而是“梨状肌综合症”。

2.病因: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及变性、纤维挛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此外,少数病人因坐骨神经出骨盆时行径变异,穿行于梨状肌内,当髋外旋时肌强力收缩可使坐骨神经受到过大压力,长此以久也是一种慢性致伤因素。

3.病理:梨状肌是髋关节小外旋诸肌中最上一个,坐骨神经约85%经梨状肌下缘出骨盆,向下行于上子子肌、闭孔内肌、下子子肌、股方肌和臀大肌之间,然后到大腿后方支配大腿后侧及膝以下的运动和感觉。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及变性、纤维挛缩,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均可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引起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4.治疗:早期梨状肌综合症可经保守治疗而得到缓解,如病因不能解决,已形成较重瘢痕粘连或有骨痂压迫、神经行径变异则需手术治疗。手术效果与病程长短关系很大。

注:本人非医疗专业人士,相关事宜,请咨询医师。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