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黄瘤病吃什么水果好,黄瘤病的症状有哪些

时间: 2023-07-17 12:12:53

一、黄瘤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典型症状: 典型病例临床表现为地图样颅骨缺损、眼球突出、尿崩症三大症状,一般只见其一,很少3个典型症状同时发生,尚可有发育障碍、肝、脾肿大,皮疹、色斑、牙龈溃疡、低热、贫血、肌肉酸痛等表现。

相关症状: 注射针眼和手术切口出血 丘疹 甲状腺功能低下 瘙痒 尿崩

根据临床及形态特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扁平黄色瘤: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扁平柔软、淡黄色或橘黄色斑或略隆起的斑块。米粒至5cm大小。好发于眼睑、颈、躯干、肘窝、腘窝、股内侧、臀部和手掌。黏膜不受累。好发于眼睑者称为睑黄疣。对称性发生于上眼睑内眦处,单个或多个,发展缓慢,可波及两侧上下眼睑,甚至形成环绕睑周的黄色圈。多见于中年妇女,约25%患者伴高脂蛋白血症Ⅱ型,表现为血浆胆固醇水平增高。发生于手掌者,可呈隆起的条纹状损害,称为掌纹黄瘤,常是高脂蛋白血症Ⅲ型的特殊病征。泛发性扁平少黄色瘤见。扁平橘黄或棕黄色斑和斑块对称出现于面部眼睑周围、颈部两侧、躯干上部和上臂。一般见于中老年人,预后较好。高脂蛋白血症可有可无。

(2)结节性黄色瘤:此型常伴有Ⅱ型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早期皮疹为柔软的小丘疹或结节,鲜红或橘黄色,逐渐融合或增大达直径2~3cm大小的斑块。质坚硬,表面呈半球状或可分叶、带蒂,微有弹性,压之微痛,自觉症状缺如或感瘙痒,好发于伸侧,如肘、膝、指关节伸面及臀部等处。好发于肌腱部者称为腱黄瘤,多见于手足伸侧,肌腱及跟腱,皮损自黄豆及鸡蛋大小不等。结节深在,光滑、坚实、大小不一,表面皮肤可移动如常。腱黄瘤几乎总是表示潜在的全身性疾病。

(3)发疹性黄色瘤:常迅速成批发出,分布于臂部、肢体伸面、胸、背和面部,为针头或火柴头大小丘疹,橘黄色伴红色基底,有时口腔黏膜也可累及,经处理后可迅速消退而不留痕迹。此类皮疹最常见于Ⅰ型高脂蛋白血症者,Ⅲ、Ⅳ、Ⅴ型高脂蛋白血症及继发性高脂血症者都可见到。

二、黄瘤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一、发病原因

一般分为高脂蛋白血症性黄色瘤及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色瘤两大类。高脂蛋白血症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者病因不明,大多为家族性,系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的先天性缺陷所致,可能与脂蛋白脂酶的遗传缺陷或活性降低而影响脂蛋白分解有关。非家族性者为某些环境因素,如饮食营养和药物等通过某种机制所致。继发性者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黏液性水肿、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肝胆疾病、痛风等疾病患者,也可因雌激素治疗、酒精中毒、肥胖等引起。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包括正常脂蛋白血症性黄瘤及其他罕见的先天性脂质代谢疾病。

二、发病机制

引起黄色瘤有下列因素:

1、大多数病例血浆中脂蛋白增高。

2、血管壁通透性异常。

3、血清脂蛋白透过血管壁,沉积在血管周围结缔组织。

4、血管外膜细胞摄入和处理脂蛋白,巨噬细胞聚集。脂蛋白渗出后,这些细胞转变为空泡化的泡沫细胞,血清脂蛋白在泡沫细胞内代谢。泡沫细胞一致性地含有相应的溶酶体酶结构,新发生的黄瘤有与血中大致相同的脂蛋白谱。随后再发生胆固醇酯、胆固醇及磷脂聚集。一些高脂蛋白性黄瘤是可逆的。根据血脂的特征,世界卫生组织将原发性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分为5型,其发病机制分别为Ⅰ型:高乳糜微粒血症,脂蛋白酶缺陷;Ⅱa型:高β-脂蛋白血症;Ⅱb型:高-β脂蛋白血症及高前β-脂蛋白血症Ⅴ,固醇代谢紊乱;Ⅲ型:宽β-疾病,高前β-脂蛋白血症和高乳糜微粒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Ⅳ型:高前β-脂蛋白血症,糖代谢紊乱,酒精中毒、痛风;Ⅴ型:Ⅰ和Ⅳ型联合。不同类型高脂蛋白血症发病数差异也很大,其中以Ⅱ型最常见,其他按发病数高低顺序为Ⅳ、Ⅲ、Ⅴ、Ⅰ型。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可由于血清蛋白异常或某些细胞的异常增殖所致,如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粒细胞性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三、黄瘤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黄瘤病是由于含有脂质的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局限性聚集于皮肤或肌腱,形成黄色斑片、丘疹或结节的一种皮肤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

一、治疗

1.药物治疗 可给予降脂药物,如考来烯胺(消胆胺)、烟酸、非诺贝特、洁脂、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舒降之)、红曲提取物(脂必妥)或藻酸双脂钠等,一般采用1或2种即可。中药可采用泽泻、虎杖、首乌、山渣、毛冬青或决明子等。

2.局部治疗 较小黄色瘤可选用电分解术、电凝术、液氮冷冻疗法,CO2激光烧灼术,40%三氯醋酸腐蚀法等。皮损较大者则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3.原发疾病治疗 如同时患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胆汁性肝硬化、胰腺炎、痛风或骨髓瘤等病,必须同时治疗。

二、预后

皮疹及尿崩症均可自发缓解。一般预后好。血清脂质不升高,预后佳,大多数于数年后或至青年发育期自行消退。

四、黄瘤病吃什么水果好

猕猴桃、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那么黄瘤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饮食适宜:1.宜吃高蛋白食物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胡萝卜泥。胡萝卜素有助于维持皮肤细胞组织的正常机能,所以,适合湿疹患者食用。可以蒸炒或榨汁食用。

豌豆。豌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A原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起到润泽皮肤的作用。每天100-200克。

大豆。大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对皮肤有好处。每天50克,煮粥食用。

饮食禁忌:1.避免油腻难消化食物2.避免油炸、熏制、烧烤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虾。虾为发物,食用后容易导致湿疹复发或加重。鱼、蟹、牛肉、羊肉也不要食用。

辣椒。辣椒辛辣刺激,会刺激皮肤瘙痒加重,影响湿疹痊愈。大葱,大蒜也不要食用。

腌制菜。生姜性热, 会加重瘙痒症状,对湿疹是一种刺激,所以,不能食用。花椒,芥末也不要食用。

黄瘤病的治疗

1.饮食治疗控制饮食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措施。对合并高脂蛋白血症者,根据不同类型,分别给予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饮食。
2.药物治疗给降脂药。氯贝丁酯(安妥明)2g/d,主要降低甘油三酯。考来烯胺(胆胺)12~24g/d,主要降低胆固醇。烟酸3~4.5g/d,同时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亦可服用活血化瘀中药。
3.局部治疗对局限性数目较少的损害,可用液氮冷冻疗法、电离子手术、激光等物理治疗。大的损害可行外科手术切除。

黄瘤怎么治疗?

经饮食治疗一年,睑黄瘤多有好转。如饮食治疗无效,对有强烈要求手术者,可采用接触冷冻法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接触冷冻法,是用棉签蘸液氮与变处接触,待局部变白后又恢复至原来黄色为一个冻融周期,根据黄色瘤的厚薄可施用6--12个冻融周期。冷冻后局部勿沾水,一周左右黄色瘤即可脱落,对于残留部分或复发的可以再进行冷冻,手术切除易引起眼睛的变形,应慎选择,皮肤祛疤美容仪可一次性治疗脸黄瘤。 如果是脑腱黄瘤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由胆固醇代谢物二氢胆固醇在机体组织内贮积引起。最终导致共济失调、痴呆、白内障和肌腱黄瘤。常常在30岁以后才出现致残的症状。如果发病较早,鹅去氧胆酸可能有助于防止病情发展,但不能消除已造成的损害。祝你健康!

黄瘤症简介

目录1概述2疾病名称3英文名称4黄瘤症的别名5ICD号 5.1E67.85.2E88.8 6流行病学7黄色瘤的病因 7.1高脂蛋白血症性黄色瘤7.2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色瘤 8发病机制9黄色瘤的临床表现 9.1原发性高脂蛋白性黄色瘤 9.1.1扁平黄色瘤(plane xanthoma)9.1.2结节性黄色瘤9.1.3发疹性黄色瘤 9.2原发性非高脂蛋白性黄色瘤病9.3继发性黄色瘤 10黄色瘤的并发症11实验室检查 11.1血脂测定、纸上电泳测定11.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耐量试验11.3肝功、肾功、甲状腺功能测定 12辅助检查13黄色瘤的诊断14鉴别诊断15黄色瘤的治疗 15.1饮食治疗15.2药物治疗15.3局部治疗15.4原发疾病治疗 16预后17黄色瘤的预防18相关药品19相关检查附:1黄瘤症相关药物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黄色瘤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黄色瘤 已经自动替换为黄瘤症 ,可点此恢复原貌 ,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概述 黄瘤症(xanthoma)又称黄瘤病(xanthomatosis)或黄疣病。黄瘤症通常系指发生在皮肤或肌腱部位的黄色或橙黄色斑丘疹、斑块或结节,在黄瘤组织中常含有脂质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常伴有血脂质和其他系统的异常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比较常见。

黄瘤症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可有家族史,也可发生于肥胖、冠心病、饮食不当和脂代谢异常患者。

一般分为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症及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症两大类。高脂蛋白血症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者病因不明,大多为家族性,系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的先天性缺陷所致,可能与脂蛋白脂酶的遗传缺陷或活性降低而影响脂蛋白分解有关。非家族性者为某些环境因素,如饮食营养和药物等通过某种机制所致。继发性者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黏液性水肿、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肝胆疾病、痛风等疾病患者,也可因雌激素治疗、酒精中毒、肥胖等引起。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包括正常脂蛋白血症性黄瘤及其他罕见的先天性脂质代谢疾病。

黄瘤症部分患者还可有黏膜损害,甚至发生尿崩症,病程较长且可自行缓解。也可发生血脂升高,伴有冠心病等。

根据比较坚实的黄色、橘黄色丘疹和结节性损害可初步诊断为黄瘤症。重点在于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中为高脂蛋白血症性或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病。注意有无系统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胰腺、肝脏、内分泌、造血系统病变,测定血脂是必不可少的。组织病理有辅助诊断价值。

黄瘤症应与痛风鉴别,痛风皮损主要发生于关节及软骨组织处,为正常皮色的硬结,常伴发关节炎,患处疼痛明显。与钙质沉着症鉴别,钙质沉着症以皮肤坚硬的丘疹结节或肿块为特点,并可破溃排出乳酪色油状物质,创口是瘢痕愈合。

控制饮食是治疗黄瘤症的基本措施。对合并高脂蛋白血症者,根据不同类型,分别给予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饮食。对黄瘤症患者可给予降脂药物,如考来烯胺(消胆胺)、烟酸、非诺贝特、洁脂、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舒降之)、红曲提取物(脂必妥)或藻酸双脂钠等,一般采用1或2种即可。中药可采用泽泻、虎杖、首乌、山渣、毛冬青或决明子等。较小黄瘤症可选用电分解术、电凝术、液氮冷冻疗法,CO2激光烧灼术,40%三氯醋酸腐蚀法等。皮损较大者则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如同时患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胆汁性肝硬化、胰腺炎、痛风或骨髓瘤等病,必须同时治疗。

皮疹及尿崩症均可自发缓解,血清脂质不升高,预后佳,大多数于数年后或至青年发育期自行消退。

预防黄瘤症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调节,不过量摄入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食物。

2疾病名称 黄瘤症

3英文名称 xanthoma

4黄瘤症的别名 fibroma lipoidicum;fibroma lipomatodes;xanthomatosis;黄瘤;黄瘤病;黄脂增生病;脂肪纤维瘤;脂肪性纤维瘤;脂瘤性纤维瘤;黄色瘤;黄疣病

5ICD号

5.1E67.8

分类一:代谢科 > 代谢性疾病

分类二:皮肤科 > 营养及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5.2E88.8

分类:肿瘤科 > 皮肤肿瘤 > 脂肪、肌肉和骨肿瘤

6流行病学 黄瘤症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可有家族史,也可发生于肥胖、冠心病、饮食不当和脂代谢异常患者。

7黄瘤症的病因

7.1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症

高脂蛋白血症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黄瘤症:原发性黄瘤症多有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病史,其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异常多因先天性家族性缺陷所致,可能与脂蛋白脂酶的遗传缺陷或活性降低而影响脂蛋白分解有关。非家族性的发病多与某些环境因素,如饮食不当、营养和药物因素等异常有关。

(2)继发性黄瘤症:继发性黄瘤症多继发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有黏液性水肿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症、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肝胆疾病及痛风症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常有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和脂蛋白水平升高。少数患者也可因酒精中毒、肥胖、雌激素治疗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组织细胞病X、淋巴瘤及白血病等引起,因而又称为症状性黄瘤症。

7.2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症

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症包括正常脂蛋白血症性黄瘤及其他罕见的先天性脂质代谢疾病。

(1)血脂正常和脂蛋白正常性黄瘤症:如幼年性青年性黄瘤症,播散性黄瘤症等血脂正常性黄瘤症。

(2)其他:如外伤损害,物理与化学性 *** 等对实验性动物及人类均可诱发黄色瘤。黄瘤症多见于肘部及眼部,这与其反复动作 *** 局部组织增殖,淋巴循环脂蛋白蓄积被组织细胞吞噬有关。

8发病机制 黄瘤症中以睑黄瘤及扁平黄瘤比较常见。呈淡黄色、柔软、略高出皮肤表面、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呈小片状或米粒大小的斑块,睑黄瘤常常发生上眼睑与内眦部位,而下睑较少发生。表皮正常或压迫性变薄,可见真皮中泡沫细胞或黄瘤细胞浸润,有Touton多核巨细胞与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沉积,早期还可有相关细胞损害,消退期多为成纤维细胞取代。

引起黄瘤症有下列因素:

1.大多数病例血浆中脂蛋白增高。

2.血管壁通透性异常。

3.血清脂蛋白透过血管壁,沉积在血管周围结缔组织。

4.血管外膜细胞摄入和处理脂蛋白,巨噬细胞聚集。脂蛋白渗出后,这些细胞转变为空泡化的泡沫细胞,血清脂蛋白在泡沫细胞内代谢。泡沫细胞一致性地含有相应的溶酶体酶结构,新发生的黄瘤有与血中大致相同的脂蛋白谱。随后再发生胆固醇酯、胆固醇及磷脂聚集。一些高脂蛋白性黄瘤是可逆的。根据血脂的特征,世界卫生组织将原发性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分为5型,其发病机制分别为Ⅰ型:高乳糜微粒血症,脂蛋白酶缺陷;Ⅱa型:高β脂蛋白血症;Ⅱb型:高β脂蛋白血症及高前β脂蛋白血症Ⅴ,固醇代谢紊乱;Ⅲ型:宽β疾病,高前β脂蛋白血症和高乳糜微粒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Ⅳ型:高前β脂蛋白血症,糖代谢紊乱,酒精中毒、痛风;Ⅴ型:Ⅰ和Ⅳ型联合。不同类型高脂蛋白血症发病数差异也很大,其中以Ⅱ型最常见,其他按发病数高低顺序为Ⅳ、Ⅲ、Ⅴ、Ⅰ型。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可可由于血清蛋白异常或某些细胞的异常增殖所致,如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粒细胞性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9黄瘤症的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及形态特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9.1原发性高脂蛋白性黄瘤症

9.1.1(1)扁平黄瘤症(plane xanthoma) 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扁平柔软、淡黄色或橘黄色斑或略隆起的斑块。米粒至5cm大小。好发于眼睑、颈、躯干、肘窝、腘窝、股内侧、臀部和手掌。黏膜不受累。

好发于眼睑者称为睑黄疣(图1)。睑黄瘤(lid xanthoma)对称性发生于上眼睑内眦处,单个或多个,发展缓慢,可波及两侧上下眼睑,甚至形成环绕睑周的黄色圈,也可与其他型黄瘤症伴发。多见于中年妇女,约25%患者伴高脂蛋白血症Ⅱ型,表现为血浆胆固醇水平增高。

发生于手掌者,可呈隆起的条纹状损害,称为掌纹黄瘤。掌黄瘤(palmar xanthoma)发生在沿掌纹和手指掌面纹理分布的扁平黄瘤症,常很微细,呈线状分布,常是高脂蛋白血症Ⅲ型的特殊病征。

9.1.2(2)结节性黄瘤症 此型常伴有Ⅱ型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及冠心病等异常。早期皮疹为柔软的小丘疹或结节,鲜红或橘黄色,逐渐融合或增大达直径2~3cm大小的斑块。质坚硬,表面呈半球状或可分叶、带蒂,微有弹性,压之微痛,自觉症状缺如或感瘙痒,好发于伸侧,如肘、膝、指关节伸面及臀部等处(图2,3)。

好发于肌腱部者称为腱黄瘤(tendon xanthoma),多见于手足伸侧,肌腱及跟腱,皮损自黄豆及鸡蛋大小不等。结节深在,光滑、坚实、大小不一,表面皮肤可移动如常。腱黄瘤几乎总是表示潜在的全身性疾病。

9.1.3(3)发疹性黄瘤症 常迅速成批发出,并有瘙痒,多分布于臂部、肢体伸面、胸、背和面部,为针头或火柴头大小丘疹,橘黄色伴红色基底,有时口腔黏膜也可累及,经处理后可迅速消退而不留痕迹。此类皮疹最常见于Ⅰ型高脂蛋白血症者,Ⅲ、Ⅳ、Ⅴ型高脂蛋白血症及继发性高脂血症者都可见到。

9.2原发性非高脂蛋白性黄瘤症病

(1)播散性黄瘤症:起病于青少年,表现为黄色、橘黄色或棕黄色丘疹或结节,初起分散继而成片状,主要分布于腋下、腹股沟、颈、肘、膝等身体大皱褶处,基本对称,约1/3患者有黏膜损害,如口腔、咽、喉甚至气管,有时严重影响功能如引起窒息威胁生命。约1/3患者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的损害而引起暂时性或轻度尿崩症。皮疹及尿崩症均可自发缓解。一般预后好。

(2)泛发性扁平黄瘤病:多在40~50岁后发病。最常见于睑周,可集中于上睑内侧,也可遍及整个上睑甚或整个眼睑。广泛的可对称地波及躯干和肢体,以面、颈、躯干上部和臂为主。一般预后好。应注意区别继发于网状内皮系统的黄瘤病。

(3)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又名痣性黄色内皮细胞瘤,青少年黄瘤症病。常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偶有家族史。皮损为单个或多个黄色或红色针头至豌豆大小丘疹或结节,圆形或椭圆形。好发于四肢伸侧、颜面、头皮、躯干。也可累及口腔黏膜、眼及内脏,累及内脏者极少。血清脂质不升高,预后佳,大多数于数年后或至青年发育期自行消退。

9.3继发性黄瘤症

指继发于各种原因的黄瘤症,可伴有血脂增高或血脂正常。常继发于下列情况: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胰腺炎、糖尿病、肝病、造血系统疾病等。

10黄瘤症的并发症 黄瘤症部分患者还可有黏膜损害,甚至发生尿崩症,病程较长且可自行缓解。也可发生血脂升高,伴有冠心病等。

11实验室检查

11.1血脂测定、纸上电泳测定

可测定胆固醇、三酰甘油、HDL、LDL、VLDL等。高脂蛋白血症ⅡⅡ型又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多基因性高胆固醇血症,在睑黄瘤,腱黄瘤及结节性黄瘤中经常发生,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高脂蛋白血症ⅣⅣ型又称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或家族性联合高脂蛋白血症,在扁平黄瘤和结节性黄瘤中经常发生。

11.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耐量试验

了解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以除外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餐后高血糖)型血糖异常所引起的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

11.3肝功、肾功、甲状腺功能测定

了解白蛋白、总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等以除外胆汁性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及黏液性水肿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黄瘤症病。

12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黄瘤病是反应肿瘤,不同型别黄瘤显微结构相近,无需鉴别诊断。主要表现为黄瘤外周血管周围出现淋巴细胞和组织样细胞,这些细胞含有脂质。在切片固定过程中,脂质发生溶解,细胞质呈现泡沫现象。泡沫细胞即充满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为黄瘤的主要成分。另外,还有具有特征性的多棱成环状排列的巨细胞即Touton细胞。被吞噬脂质的超微结构包括含脂蛋白、双折射胆固醇晶体和磷脂的空泡,且磷脂呈现胞内髓鞘质图像;另外还存有脂肪酸和中性脂肪。其他一些特征包括发疹型黄瘤呈一致性炎症现象和时间较长的黄瘤呈现纤维化增加的成纤维细胞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中见到泡沫细胞或脂质时,需排除麻风、深部真菌病、组织细胞瘤及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等。

13黄瘤症的诊断 根据比较坚实的黄色、橘黄色丘疹和结节性损害可初步诊断为黄瘤症。但应鉴别其临床类型,以及了解其基础疾病,以利治疗。重点在于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中为高脂蛋白血症性或非高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病。注意有无系统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胰腺、肝脏、内分泌、造血系统病变,测定血脂是必不可少的。组织病理检查及家族史和血脂检查等可辅助诊断。

14鉴别诊断 黄瘤症应与痛风鉴别,痛风皮损主要发生于关节及软骨组织处,为正常皮色的硬结,常伴发关节炎,患处疼痛明显。与钙质沉着症鉴别,钙质沉着症以皮肤坚硬的丘疹结节或肿块为特点,并可破溃排出乳酪色油状物质,创口是瘢痕愈合。

15黄瘤症的治疗

15.1饮食治疗

控制饮食是治疗黄瘤症的基本措施。对合并高脂蛋白血症者,根据不同类型,分别给予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饮食。

15.2药物治疗

对黄瘤症患者可给予降脂药物,如氯贝丁酯(安妥明)2g/d,主要降低甘油三酯;考来烯胺(消胆胺)12~24g/d,主要降低胆固醇;烟酸3~4.5g/d,同时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另可用非诺贝特、洁脂、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舒降之)、红曲提取物(脂必妥)或藻酸双脂钠等。一般采用1或2种即可。

亦可服用活血化瘀中药,可采用泽泻、虎杖、首乌、山渣、毛冬青或决明子等。

15.3局部治疗

较小黄瘤症可选用电分解术、电凝术、液氮冷冻疗法,CO2激光烧灼术,40%三氯醋酸腐蚀法等。皮损较大者则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15.4原发疾病治疗

如黄瘤症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胆汁性肝硬化、胰腺炎、痛风或骨髓瘤等病,必须同时治疗。

16预后 皮疹及尿崩症均可自发缓解。一般预后好。血清脂质不升高,预后佳,大多数于数年后或至青年发育期自行消退。

黄瘤症预后良好,可以痊愈与好转,但在发病期影响美容,部分病人可有心理障碍。如治疗不及时或不注意饮食习惯等,本病也可持续多年。

17黄瘤症的预防 预防黄瘤症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调节,不过量摄入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食物。控制高脂血症,进低脂饮食,多采用低胆固醇及低饱和脂肪酸饮食治疗。

18相关药品 磷脂、甘油、葡萄糖、考来烯胺、烟酸、非诺贝特、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红曲提取物、毛冬青、三氯醋酸、醋酸、氯贝丁酯

19相关检查 雌激素、乳糜微粒、葡萄糖耐量试验、烟酸、血清胆固醇

黄瘤症相关药物 氯贝酸铝片 脂至稳定。治疗3个月无效即应停药,但治疗结节性黄色瘤可能需时一年。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需减量。...

氯贝丁酯胶囊

黄瘤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分为以下类型:
1.结节性黄瘤(xanthomatuberosum)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四肢伸侧和易摩擦部位。皮损为黄色或深褐色扁平或隆起的圆形坚实结节,直径可达5cm,单发或多发,可融合,后期皮损可纤维化而变得更加坚硬。发生于跟腱或指(趾)肌腱处者称为腱黄瘤。患者多合并胆固醇和(或)三酰甘油代谢异常、高脂蛋白血症,可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2.扁平黄瘤(planexanthoma)皮损为稍高起的扁平黄色斑块,淡黄色至淡棕色,局限或泛发,直径可达5cm。发生于上眼睑内眦处称为睑黄瘤;发生于手掌者称为掌纹黄瘤;泛发于躯干、颈部和上臂等处者称为泛发性扁平黄瘤;发生于间擦部位者称为间擦性黄瘤。
3.发疹性黄瘤(eruptivexanthoma)多累及高乳糜微粒血症者的肢体伸侧和臀部等处。皮损为直径1~4mm大小的橘黄或棕黄色柔软丘疹,迅速分批或骤然发生,急性期炎症明显,皮损周围有红晕;可有瘙痒或压痛。数周后皮损自行消退。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