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1日 讯】你知道纳豆吗?你吃过纳豆吗?纳豆是一种源于中国,现在在日本很流行的保健食品和调味品。那么你知道纳豆为什么被誉为日本人的国宝、长寿的秘诀、女性年轻漂亮的秘方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纳豆,去了解纳豆的营养秘密。
纳豆是一种豆类酿制食品,以泡煮过的大豆拌入适量面粉和米曲发酵三四天,再酌加食盐或酱油拌和入甏封贮,两三个月后取出风干即成。日本奈良时代,唐高僧鉴真和尚东渡,将豆豉制作技术带到日本,先在寺庙里的纳所(厨房)内酿制,故称纳豆。
经医学家、生理学家研究得知,大豆的蛋白质具有不溶解性,而做成纳豆后,变得可溶并产生氨基酸。而且原料中不存在的各种酵素会由于纳豆菌及关联细菌产生,帮助肠胃消化吸收。纳豆的成分是:水分61.8%、粗蛋白19.26%、粗脂肪8.17%、碳水化合物6.09的%、粗纤维2.2%、灰分1.86%,作为植物性食品,粗蛋白、脂肪最丰富。纳豆具有六大功效:
1.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在排毒养颜、美白去斑方面有神奇的效果。纳豆中含有活性异黄酮,人体吸收率高达90%,是大豆异黄酮的人体吸收率的9倍,作用倍增。
2.预防治疗高血压。
3.抗氧化、抗疲劳、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症。在自然界中具有抗击自由基功能的物质不少,但是能称得上超级抗氧化的却屈指可数,而纳豆可以算是一个。
4.纳豆是益生菌、调节胃肠、肠道清道夫。
5.溶解血栓、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纳豆激酶可以溶血栓,非常适合心脑血管病人服用。
6.保肝、解酒,缓型减肥、降低血糖、防治癌症。长期食用纳豆激酶可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纳豆虽好,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纳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及嘌呤等物质,可诱发痛风、加重肾脏负担,患有嘌呤代谢紊乱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最好不要多吃;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食用;手术后及伤口未愈合的病人不宜食用。另外,由于纳豆激酶不耐热,应尽可能不加热食用,可以把它当做调料拌着蔬菜吃。而且晚餐吃纳豆保健效果最好。
纳豆是一种在日本相当流行的保健食品,现在在国内也越来越流行起来。许许多多的人只知其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却不知其具体有什么好处,更不了解如何利用纳豆来保养我们的身体。希望我的介绍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利用纳豆保养身体,健康美丽!
纳豆起源于中国古代,自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以来开始制作,由黄豆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制成豆制品,具有黏性,气味较臭,味道微甜,不仅保有黄豆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K2、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发酵过程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保健作用。
功效作用
1、溶解血栓,纳豆中含有一种能够溶解血栓的酶叫做纳豆激酶,这种酶能够有效溶解血液中的血栓,对于预防血栓类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2、解酒,纳豆激酶进入人体消化道系统,迅速形成保护屏障,加速消化道酸性分泌,促进解酒;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脑血管区域形成重点防护屏障,抵制酒精对大脑的抑制效应。
3、润肠通便,纳豆中的粘液素,有水溶性膳食纤维性质,可以大量吸收肠道内水分,起到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胃病、痛风患者,对黄豆过敏或者患有肾病患者不宜食用。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1、纳豆卷饼
将酱油、芥末、香醋、香葱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香油;将豆芽和切丝的冬笋放入沸水中焯一下;将纳豆拌着香葱摊在薄饼上,加入豆芽和冬笋卷起来,蘸甜面酱一起吃即可。
2、纳豆什锦小菜
往纳豆中加入少许酱油以及青芥末;加入少许的香醋进行搅拌;将黄瓜和胡萝卜洗净后切成丁,加入少许食盐搅拌;将所有的食材一起加到纳豆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少量的醋是白糖即可。
纳豆的功效与作用
1、润肠通便:纳豆中的粘液素,有水溶性膳食纤维性质,可以大量吸收肠道内水分,起到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与纳豆菌协同作用,还能增强肠胃机能,改善便秘。
2、延缓衰老:纳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能调节皮肤细胞和皮肤表面水和脂肪的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弹性,达到美容养颜、延缓衰老之功效。
3、补充营养元素:纳豆中含有皂素、异黄酮、卵磷脂、叶酸、食用纤维,钙,铁,钾,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及100多种以上的种类,维生素K2,二砒啶酸等重要养分,适合长期食用维护健康。
4、减肥瘦身:纳豆中含有一种非常好的物质名叫纳豆菌,这是一种近年来被人们熟知且被喜爱的减肥有益菌。除此以外,纳豆中还含有维生素B2,可以帮助人们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
纳豆的吃法
纳豆的吃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是将纳豆加上酱油或者其他一些自己喜欢的调味品,搅拌至丝状物出现,置于白饭上食用,这就是平常见到的纳豆饭。也有的人将纳豆和生鸡蛋、葱、萝卜、柴鱼等各种食材一起混合起来吃。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