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疑病症吃啥药,疑病症有哪些临床症状

时间: 2023-07-17 13:28:51

一、吃什么药可以治疗疑病症

1.心理治疗

开始要耐心细致的听取患者的诉述,让他们出示各种检查结果,持同情关心的态度,尽量不要挑动患者的症状或要他们承认疑病是不可信,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应尽量回避讨论症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可取得亲属的协助,在患者信赖医生的基础上,然后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不是什么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就需要用心理的办法去治疗。如果患者的暗示性很高,可以作一些暗示疗法。可获得戏剧性的效果。但如果失败,则就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另外,环境的转移,生活方式的改变,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导患者作另一种有趣的事情,也可获得一定的改善。

2.药物治疗(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为了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可酌情应用安定和三环类抗抑郁剂。近来有人报告哌迷清(pimozide)治疗单一的疑病症状有效,剂量为2~8mg/d,可以试用。有人报告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森田疗法被应用于疑病症、强迫症等多种神经症的心理治疗中,据临床反应效果不错。

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

顺其自然要求疑病症患者在这一态度的指导下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这样,疑病症患者心里的动机冲突就排除了,痛苦也就减轻了。

经过系统专业的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大部分症状。因此专家建议患者不要再被诊断为心理障碍后就张惶失措,甚至感到绝望,只要坚定治疗信心,按照医生的指导完成相关内容,就可以逐步恢复到正常人的心理状态。

二、疑病症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典型症状: 存有对身体变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认为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鼻子、脸、眼睛或女性胸部等)是畸形或丑陋的。患者因此到处反复求医,做各种医学检查或者手术。或者总怀疑身边的人,不相信

相关症状: 精神过敏 惊恐发作 身体变形障碍 抑郁

⑴疑病先占观念。患者坚持认为自己患有一种或者几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患者围绕自己所担心或相信自己所患的疾病,过分关注自己的躯体感受。但并未达到荒谬、妄想的程度。

⑵不适的躯体主诉。在疑病观念的支配下,患者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做出疑病性解释,并表现出相应的躯体症状。主诉或症状可只限于某一部位、器官或系统,也可涉及全身。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患者症状非常具体,描述的症状鲜明、逼真,表现为定位清楚的病感。也有的患者具有定位不清的病感,性质模糊,难以言表,只知道自己体虚有病,状态不佳。有的患者存有对身体变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认为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鼻子、脸、眼睛或女性胸部等)是畸形或丑陋的。患者因此到处反复求医,做各种医学检查或者手术。尽管各种检查结果阴性,不同医生的解释和保证均不能打消其疑虑。辗转于综合医院各科就诊,患者与医生之间很容易出现矛盾冲突。

⑶心理痛苦或社会功能障碍。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症状。患者对担心躯体疾病的烦恼程度与其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患者由于疑病症状导致的社会功能受损变化很大。疼痛也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主诉疼痛,常见部位为头部、腰部和胸部,有时感觉全身疼痛。其次是躯体症状,可涉及许多不同的器官,表现多样,如感到恶心、吞咽困难、反酸、胀气、心悸。

三、疑病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又称疑病性神经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主要指本病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虽然经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对身体畸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属于本症。本病较少见,根据全国12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其总的患病率仅为0.15permil;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在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中发现占神经症的9.0%。而在精神科门诊连续500例分析中,在神经症中仅见1例,差异很大。国外统计本病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两性间无差异,发病年龄男性多为40岁,女性多为50岁左右,老年人亦非罕见。那么它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主要病因: 人格基础,社会环境因素,躯体因素,心理因素

1.心理社会因素(30%):

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朋友交往减少,孤独,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有一部分病人系医源性的,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生作出诊断不确切,反复令病人作些检查,则造成病人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有一部分病人,在躯体疾病以后,通过自我暗示或联想而疑病。

2.素质因素(20%):

易感素质也是重要的发病基础,已发现本病在同一家庭成员有类似发作,此类病人人格特征为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小慎微,对身体过分的关注,要求十分十美,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强迫人格,女性则与癔症性格有关。

四、疑病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疑病症的诊断必须十分慎重,不应乱下结论,原因有三:其一,疑病症是一种功能性神经症,必须对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客观检查,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才能下本病诊断,轻率下诊断,将器质性疾病误诊为功能性疾病,会延误病情,危害病人健康,其二,不少患者对疑病症诊断有反感,常将疑病症与装病等同起来,导致对医生不信任,这样不利于心理治疗。

2.对确诊为疑病症的患者,以心理治疗为主,结合其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促使其恢复健康,消除疑病观念,其中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掌握对抗疑病症四大原则,是至关重的心理治疗措施:

(1)不要看有关医学卫生的书刊和其他宣教资料,这是疑病症心理治疗的重要原则。

(2)改变四处投医问病的习惯,除非确实有某种疾病,才接受必要的医学诊治。

(3)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无根据的担心疑虑,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导火线。

(4)只要不是器质性疾病,对自己身体上一切功能性症状和不适要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3.疑病症需要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消除身心不适症状,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加速康复时间,不少病人在心理治疗和药物配合下得以康复。

疑病症的临床表现

本病的基本特征是持续存在先占观念,认为自己患了某种或多种严重的进行性疾病或目前尚未被认识的躯体疾病。患者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的任何轻微变化,并做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定位清楚,描述清晰如肝脏肿胀感、胃肠扭转的体验、头部充血感、咽喉部堵塞感等,有的则体验到定位不清楚、性质模糊的不适感。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背、胸部居多。躯体不适症状可涉及不同器官,如恶心、反酸、腹泻、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状异样,还有诉体臭或出汗等。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患者对各种阴性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保证不能相信和接受,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和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大部分或全部都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至于明显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

疑病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疑病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对于正常的身体感觉(如肠鸣音)或轻微体征(如轻度皮疹),却始终认为自己病得很重。可以表现为三种主要形式:疾病定罪、疾病恐惧和身体专注。

1.疾病定罪:患者可能会出现妄想,认为自己患有疾病,并不断努力寻找能够做出“准确”诊断的医生。当轻微或模糊的体征和症状还没有达到医学疾病的诊断标准时,患者可能会因此变得异常焦虑。

2.疾病恐惧: 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确诊一种可怕的疾病而故意避开医生。

3.身体专注:患者可能会抱怨多种躯体症状,这些症状掩盖了对患有严重疾病的潜在恐惧或信念。

如果出现疑病症的症状,请及时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疑病症会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疑病症是一种心理方面的问题,会担心自己的身体出现疾病,总是怀疑身体出现一些根本就没有存在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患者还会有抑郁焦虑的症状,会对自己的精神状态造成很大影响,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疑病症主要会出现的症状有哪些,想要了解的人就一起来看看吧。

1、对自己身体关注度太高

有疑病症的人会把平时别人不注意的活动或者身体某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严重化,会对一些轻微的疼痛有很高的警觉性,并对鼻腔分泌物、粪便带教油、琳巴结肿大、咳嗽等特别关注,并以此为依据推断自己有病。

2、说不清楚的疼痛

一般身体出现疾病就会有疼痛症状,大部分的患者也会感觉自己有疾病的症状,像下腰部疼痛,头部疼痛等等,这种疼痛是没有办法说清楚的,有的时候患者甚至会感觉到全身疼痛,但是检查的结果却没有任何问题。患者常四处求医辗转于内外各科,毫无结果,最后才到心理科。

3、疾病观念

很多患者坚信自己身体出现了根本不存在的疾病,而且患者的推理也显得头头是道,尽管并没有非常充分的根据,但是患者却没有办法接受家人的解释或者医生的解释,不相信诊断。总认为自己患了严重庆病,甚至是不治之症,从而整天焦虑不安,情绪忧郁。

4、躯体症状

有疑病症的患者表现的症状是多样化的,会怀疑身体出现一些症状,嘴巴里面会有特殊的味道,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恶心等症状,担心急有高血压或心脏病。有些患者疑有五宫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状异样等。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疑病症主要会出现的表现有哪些,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也有了一定了解,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有疑病症问题的人,一般都会怀疑自己的身体出现了疾病,即便是检查结果没有异常情况,也绝不相信诊断结果。这个时候家人最好能够及时带患者去看心理医生,这样才能及时解决疑病症问题。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