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

心肌缺血想吐怎么办,心肌缺血患者的保养方法是什么

时间: 2023-07-17 13:30:54

一、心肌缺血的症状是什么

判断心肌缺血可进行两类检查

1.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2.心肌缺血的症状还包括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3.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也可能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4.心肌缺血患者还会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5.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心肌缺血患者可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这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6.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心肌缺血患者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一定要留心哦!为早发现心肌缺血,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了解有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一般来说,诊断心肌缺血可进行两类检查:一是传统的无创性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CT、核磁共振;二是有创性检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内超声波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狭窄程度、病变性质和血管之间有无侧支循环等,对于明确诊断、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指导药物治疗和决定是否需要手术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心肌缺血的疾病分为哪几个类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分为以下类型:

1.心绞痛

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本病急性期主要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总死亡率可达30%,一定要注意预防,尤其是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劳动者。

3.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长期缺血缺氧状态,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瘢痕形成,心肌间纤维组织增生,称为缺血性心肌病,亦称为心肌纤维化。其特点为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预后不佳,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严重心律失常。

4.猝死

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主要原因是心脏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患者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变,因此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应从发病的根本原因上预防,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减少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减少冠心病的形成。有缺血现象时应长期用药,改善心肌缺血情况,防止病情恶化。

三、心肌缺血是如何治疗的

1.治疗原则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

2.药物治疗

由于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血液(血氧)供需失衡,因此,治疗心肌缺血不外乎就是增加心肌的供氧和(或)减少心肌耗氧,从而使心肌氧的供需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1)抗血小板药物 防治血栓形成,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性死亡的危险,如无禁忌证均应长期服用,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β受体阻断剂 可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的秏氧,预防猝死,如美托洛尔或其缓释片。β受体阻滞剂为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与硝酸酯类合用可互相取长补短,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及心率变化调整剂量。

(3)钙离子拮抗剂 可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

(4)他汀类药物 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5)R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系统阻断剂 可预防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如贝那普利和缬沙坦等。

(6)硝酸酯类药物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如单硝酸异山梨酯。

(7)溶栓药物 溶解急性形成的血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3.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广为患者接受。从早期的单纯球囊扩张术,到裸金属支架时代,到现在发展为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于症状发作典型或不稳定、药物治疗不理想、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的患者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必要时行支架置入术。

4.外科冠脉搭桥术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者可选择。

四、心肌缺血患者怎么保养才好

注意休息和饮食最重要

对于心肌缺血的患者来说,注意休息和饮食是第一要义。尽量避免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并且要按时作息。防缺血性心肌病还要遵守规律的作息制度。心肌缺血患者一天的睡眠时间不应少于7-8小时,并且应在晚上8:15-8:30就准备入睡。如果能保证1。5-2小时的午睡,可以让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免于过度紧张。

从饮食方面来说,食物要低盐低脂,常喝绿茶,茶叶中含有的少量茶碱有利尿作用,对预防心肌缺血有一定的帮助,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很好地防治动脉硬化,但不宜饮用过浓的茶水;每天坚持吃些黑木耳和菌菇类食物,有助于降低血黏度,改善心肌缺血。

动静结合情绪平和有利于保健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受风寒,因为太过寒凉的身体内环境会导致血管痉挛,加重心肌缺血,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所以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天气转凉时应提前做好保暖措施。

而每天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硬木床或地板上非常有益。对于需要长时间坐着上班的心肌缺血患者来说,应该定时站起来数次,每次3-5分钟。另外,不要用任何活动形式来代替卧床休息。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十分有利于心肌缺血患者的保健。

另外,突然的心理应激可造成血压过高,心动过速,心律,因此放松心情对心肌缺血患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保持心境平和,愉快地生活,尽量对事情泰然处之。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